农产品加工业是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的制造业,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领域,具有效益好、投资少、周期短等特点。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是重庆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在全市上下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的背景下,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对于巩固拓展渝东南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该区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长期以来的农业农村工作经验与深入调研,对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并积极探索其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黔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毛立新(左三)调研农产品加工业
一、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该区域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加快把该区域建成重庆市和武陵山区重要农产品加工中心。
1.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火车头”。农产品加工业处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中之重,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只有抓住农产品加工业这个“牛鼻子”,才能有效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要把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到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强”的高度去认识。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加速器”。新形势下,渝东南武陵山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种养加工脱节、本地原料不足、进口需求增大、品牌效应欠缺、市场竞争落后等结构性矛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有助于以加工需求为导向,形成“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的种养格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3.繁荣振兴消费工业的“增长点”。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农业是渝东南武陵山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扬长避短、降低成本、凸显优势,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消费工业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区县,农产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例如,2023年江津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73.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位居全市第一,GDP为全市第六位;永川区农产品加工产值319.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1%,居全市第二位,GDP升至全市第七位。为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抓住农产品加工业这个重要“增长点”。
▲黔江正升食品加工车间
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虽然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全市、全国层面看,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排位看,渝东南武陵山区农产品加工产值最高的黔江区尚在全市排名第16位,仅占排在重庆市首位的涪陵区的1/5。
2.品牌影响力不足,发展水平不高。市场主体“散小弱”,如黔江区共有5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但规上企业仅13家,年销售额达亿元的企业不足5家,对第一产业带动发展作用不够,缺乏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能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大量小企业、小作坊涌入面条、酒类、膨化食品等门槛较低的加工业。渝东南武陵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建设落后,老字号品牌衰落,好产品没有好名气、好市场,部分产品在周边有一定影响,但在全市、全国默默无闻。“大路货”多、精品少,产品价格、市场份额较低,市场竞争力和溢价效应不强,抗风险能力弱。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属于本地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大多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引才引智上投入意愿和能力不足,管理理念和模式落后,主要依靠企业老板个人思考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简单产销循环,缺乏市场分析和高端市场开拓能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产业要素支撑力不足,制约瓶颈突出。一是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业较难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农户生产发展积极性不足,有的生产基地甚至转产或荒废,原材料供应能力不足。以科瑞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青蒿素为例,由于青蒿种植效益较低,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从最高时的2万亩已下降到0.4万亩,目前,企业主要到酉阳等地收购青蒿原料。二是市场融资渠道不畅,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不多,仓单抵押、活畜抵押等金融创新产品又未大面积推广,无法满足金融企业提出的抵押担保要求,加之银行贷款周期长、门槛高,融资渠道窄、难度大仍是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三是交通物流成本较高,“两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之间的铁路运输还不够畅通,未能打通北向的铁路通道。物流渠道单一,公路和铁路运输分别占货运总量的55%、44%,铁路货场停运后,运输成本增加了40元/吨,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黔江蓬江食品加工基地
三、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打造农产品加工业重要产业链的思路
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产品加工业提速发展的保障措施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各级各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抓好规划指导、责任落实、政策支持、配合协调,为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3.狠抓责任落实。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各区县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要用好用活综合协调机制,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构建跨界融合、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各区县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亲自推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各区县需按照“清单化、事项化、项目化推进”的原则,对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列出任务清单、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切实做到“挂图作战”,推动工作出成效、出亮点。要及时开展最佳实践分析和典型问题案例复盘,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各区县需增强质效意识,瞄准亩均产值、人均增加值、增长率等关键指标配置资源,算好投入产出账。财政支持的项目必须讲回报,投资的项目一定是能做大做强、能创造就业岗位、能联农带农、能创造税收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