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人(Maasai),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
有人说:马赛人每个大家族饲养几十头牛依靠牲群的肉、奶、吸吮鲜血为生。
他们口干了就拔出腰间的尖刀,朝牛脖子上一扎.拿根小管就去吸,就像我们喝饮料。
几千年来他们仍然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部落制度传统又严格至今还是一夫多妻制男人之间可以借妻娶亲要用牲畜做聘礼。
因为之前在肯尼亚工作关系,我深入接触过许多比较原始的马赛当地市场,和许多马赛人打过交道,还有一个好听的马赛名字。
你们也一定想不到我平时怎么是和马赛人做生意。马赛人有的不太会说斯语,也不太会英语,主要还是马赛话。所以平时交流的时候就几个单词混起来,然后用bodylanguage在那描述。
想象下那个画面:
比如他说便宜些,就用手像砍东西一样,说cutcut。
我的回答是用手按在桌子上然后摇头,意思就是已经很低,最低价了。
神奇的是竟然我们能交流。
我有了一个马赛名字
如果你来过肯尼亚,你应该知道马赛马拉所在的城市叫Narok,Olonchoro是属于NAROK里面的一个村子(市场)。
山路开进去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路不太好,47公里开了近一个半小时到达,刚好凑上了这里的赶集日,方圆几十公里的马赛人会赶到这里交换各种日常用品,那个地摊摆着会让你感觉穿越时空回到了七八十年代的中国。
怎么说呢整个空气里都弥漫着马赛人特有的味道。
当时拜访了里面的农资店,考察当地市场时,遇到了一个脑子不太正常的疯子,一看到我就想跟着我找我搭讪,同行的黑人同事赶紧隔开,被赶了老远,没多久又开始突然冒出来。
那天有一瞬间其实我被吓去了,能想象么,一回头看到一个人对你笑说着你听不懂的话,手里还拿着个棍子,随时要打我的样子。
年长的马赛人都会拿着一根棍子,有的还会在衣服里插一把刀。
在后来的很多日子里,我一直忘不了那一天,天很蓝,草很绿,很多牛羊,我在马赛市场里其中的其中一农资店里,我和一群马赛人有说带笑,手脚并用的告诉他们,怎么去种玉米,怎么种马铃薯,那一天我也拥有了我的专属马赛名字,Naserian,寓意希望的意思。
而后也因为这个名字,我和其他马赛人打交道,他们对我更加认同和喜爱,心里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事实上我也喜欢这个名字,我的名字里带着一个连字,和我当时从事的农化工作一样,给当地的农民带来希望。
Maonarok,这里算和我们当时的公司差50多公里路程,气候简直两个世界。
在宽广的MAO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马赛人,(实际是各种种族混居,马赛人居多)他们拥有着最肥沃的土地,住着最原始的房子,只有在集市的时候会出来采购日常需要的用品。所以在每个城镇,都有属于他的集日这一点和我们记忆中的老家的赶集有点类似。
我每次去这里冲锋衣,两件衣服打底,有时候不长记性,差点没冻死在那,那些小店的妈妈们对我都特别好,一到店就给我烫火炉,煮热茶给我喝。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风特别大,一个马赛姐姐把穿在自己身上的棉衣借我穿,我很感激,心里觉得怪怪的,忙说不用,她说我还要在外面跑一天,她呆店里没事,一定要我穿的时候,看着她真挚的眼睛,到嘴边的话被我忍住了。
她推着我穿衣服的样子像极了我的妈妈,心里的某种东西在一点点的划开。那一天,下着雨,外面的风很大,穿着不算新,款式有点老,满是香水的袄子的我,我昂首挺胸,心里无比的温暖和骄傲,心里默默的说,妈妈,别担心,我在这有朋友,她们很照顾我。
你是来这里的第一个中国人
其实在肯尼亚的两年多,去过很多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是从来没有去哪个地方或者哪趟旅行让人印象深刻。
目的地叫Narosuoro,narok境内,在靠近坦桑边境50公里的一个小地方,方圆百公里都是马赛人民。
大背景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路颠簸得,就像西天取经一样,原先平坦的大路突被水给淹了怎么办?坐船吗?转道重新找路呗,然后开到半路发现前面的车子陷进草原里去了,一群人在那推车。
我们车子往后退的时候发现边上一群野牛虎视眈眈得看着我们。当时我感觉参加了一个冒险活动,销售人员下车踩着地,判断着车子到底会不会陷进去。就像无头苍蝇的一样寻找一条可以走出去的出路。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自行脑补。后面我是怎么出来的呢?
后来遇到了一个里面的土著本地人带我们找了一条新路才离开那个鬼地方。原本两个小时的路程开了近四个小时,听起来有点虐心哈。但是还好,一路上的风景实在太美了。
原谅我那贫瘠的语言组织能力不知道怎么来形容,蓝天白云之下,一望无际的草原看不见尽头,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零星得点缀着,路上不时会出现成片的牛羊和身披着马赛布的放牛娃,偶尔看到一些野生动物从你窗前跑过,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人烟,好像整个世界就留下了你一个,我将手机里的平凡之路开到最大。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那一刻的心情是希望这条路可以一直开下去,没有终点。我们还是到达了目的地。
一到这个地方,我就被一个非常古老的马赛市场给吸引住了。非常的简陋,几根木头搭着的架子感觉摇摇欲坠,我闭上眼睛,着古老的人类物物交换的样子,仿佛那一刻时光在此静止了。
而当天晚上培训要9点结束,意味着我在这个地方过一夜,你们猜我又会经历什么?
那天晚上我们当地唯一的一个饭店邀请了当地11家农药店的店员进行了我们产品的推广会。
结束后很晚,到达了之前当地预订唯一的小旅馆。哪怕我提前已经买了熏香,但是住进那个小旅馆的时候还是让我全身不适。如果有的选择,我宁愿住在车里。想想一个女生住车里实属不安全,放弃这个打算。
一小个不大的房间里,床单看着还算干净,可是还是不太敢接触,刚好那天穿的衣服可以抱住头,我穿了好几件衣服,把头发抱住尽量不接触。半夜十二点多还听到人员走动的声音,我想着门被我锁了还是各种不安,基本一夜未眠。
第二天,刚好赶上了马赛集市,我真正见识了非洲传统马赛人的赶集。主要是农产品,药,日用品。大部分都是身穿彩色布条的,或者带着刀的,拿着棍子的,身上挂满饰品的马赛人。
我认识了其中一个卖包菜的美女姐姐,上去搭话,帮她抬包菜,卖包菜。
临走的时候,一群可爱的马赛大姐们和我挥舞着双手再见,他们用蹩脚的英语告诉我说我是他们见到的第一个中国人!
这和他们电视里和想象完全不一样。
我和他们说我们中国的女人,和你们马赛人一样,坚强又勇敢。
回去的路上依然颠簸,我的内心却不舍得这一块土地,车里依然放着平凡之路,我把手伸出窗外,感受风的抚慰,路边不远处的羚羊,野牛,斑马,落日,大草原,在那一刻,我好像被治愈了。
我是卡西,一个足迹遍布肯尼亚犄角嘎达,二渡非漂的姑娘,故事还有很多,如果你们喜欢,以后慢慢说给你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