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2月1日讯(鸡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李万华)2019年1月28日,密山市为天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的---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4MW粪污、秸秆沼气发电并网项目经过一年的平稳运行,实现沼气发电自用。这标志着该公司以处理农林废弃物沼气发电为龙头,实现“气、电、冷、热、肥”产业链发展理念的成功“落地”,为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打造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创新联产模式创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密山市为天新农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开始组建,2014年7月注册成立。自组建以来,该公司对高寒地区的超大型沼气工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实验,公司先后与中国农村能源协会沼气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规划设计院、东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专业部门和院校建立联系,与省科学院的能源环境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适合我国高寒地区全年连续稳定运行的大型沼气工程,形成了“产、学、研”一条龙的有利技术保障。
沼气是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多种细菌的发酵作用生成的一种混合气体,但在高寒地区农林废弃物沼气平稳生产一直是个难题。该公司自2013年开始,立足黑龙江省丰富的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在高寒地区采用高效、节能、经济适用的发酵装置,实现了将沼气的工厂化、规模化的平稳持续生产。通过密山市黑台良种场和8511农场建设两处特大型沼气工程5年的平稳运行,积累了丰富的沼气工程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以及秸秆收储运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并入国家电网的批复手续已办理完结。
据了解,气、电、冷、热、肥产业链条就是:气是农林生物质生产沼气;电是沼气发电并入国网;冷是发电余热夏季制冷,储存有机蔬菜,冬季反季销售;热是冬季利用发电余热供热发展实施农业,种植有机蔬菜;肥是利用沼渣、沼液生产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通过一年的运营,全产业链条实践取得了成功。“这个技术具有很强的复制性,我们计划到2020年内,完成在密山市域内建成3个类似项目,到2025年在密山市域内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复制10个类似项目,并建成有机水稻及蔬菜种植示范园区,实现绿色可循环的发展链条。”公司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