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作为传统的半农半牧县,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近年来,华池大力推广秸秆回收再利用,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曾经让农民头疼的秸秆“草垛垛”,变废为宝成了“香饽饽”,不仅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随着一声声的机器轰鸣,干燥的玉米秸秆被飞快地吞进机器“肚里”,在粉碎、压缩之后,捆包秸秆均匀的从机身出来,被依次摆放在田地中,一场“变草为宝”的转变也由此开始。
华池县林镇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飞:“我们林镇红合作社是村社合一企业,新购置两台打草机,可以为农户每亩地增加80到100元的收入,平时打捆时候用工40人左右,每天计件收入,工资大约在300元,为村集体增加了5万元左右的集体收入。”
华池县天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从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而来的本地企业,400头牛和13000只羊的存栏数量,每年光饲草费用就是一大笔花销。近年来,该企业负责人高怀富不但将自家的玉米秸秆打包重新利用,还从周围村民收购玉米秸秆,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华池县天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怀富:“我一直在探索怎样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我们借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回收项目,购买了打捆的机械,建了草棚,这样我们收了自己种的秸秆,也收周边老百姓的秸秆。不仅可以解决秸秆处理难的问题,也给老百姓适当的带来了效益,企业也降低了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而将这样一堆堆被粉碎的玉米秸秆运进肥料厂,经过添加辅料、发酵、腐熟等一系列工艺后,也可以变成一袋袋有机肥料。在甘肃德勇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面对整齐堆放的肥料,董事长刘生枝告诉记者,这些有机肥料很多已经被预订出去了,只等春耕开始就可以进行运输。
甘肃德勇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生枝:“我们企业是招商引资办下来的企业,主要的原材料是羊粪,还有农作物秸秆这两种,能解决一部分冬季玉米秸秆堆积问题,再就是能解决当地农民的务工,我们肥料厂一般用工就得10多个人,还有两台打捆机得30多人。”
经中国化学集团牵线搭桥来到华池的华池县木生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每公斤低位热值在3200大卡左右,灰分只有10%。不仅让城壕及周边5个乡镇的秸秆变废为宝,也让城壕镇及周边乡镇的学校、卫生院以及乡政府和部分农户,以一吨1000元左右的惠民价用上了生物质燃料,降低取暖成本,避免了安全隐患。
华池县木生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疏得金:“我们通过县能源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华池县成立了木生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公司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土地这些手续都是一站式服务。厂子投产以后,每年大概能产生物质颗粒3万吨,每年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大概在1万吨以上,增加当地就业岗位50余人,每年产值大概能达到3000万以上。”
据了解,华池县耕地面积103.36万亩,每年秋季,40余万亩玉米收获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秸秆,这曾是当地沉重的“包袱”。现如今,华池县通过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等方式,使曾经废弃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为全县增加综合产值5000万元以上。(华池融媒全媒体记者:刘文婷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