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打造绿色产业链

近年来,蚌埠市坚持秸秆“资源化发展、产业化利用”总体思路,不断完善综合利用体系,探索秸秆由“柴”变“财”的产业化路径。2022年,蚌埠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考核居全省第一位,并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督查考核激励。

完善收储运销体系,实现秸秆高效归集

围绕“有人收”,培育壮大收储队伍。创建“县有规模化利用企业、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站点、组有专业化收集队伍”四级秸秆收储运销体系,确保秸秆及时入库储存分时交售,实现质量有保证、市场有需求、转化有出路秸秆变资源。目前,全市秸秆收储运销人员常年达1万人左右,年投入打捆、揉丝等机械3000余台,全市从事秸秆作业服务组织达300余个、秸秆经纪人560余人。

围绕“有地收”,完善收储中心建设。推进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建设,统筹构建“1+X”(1个标准化收储中心十X个临时收储点)秸秆收储体系网络,逐步扩大实际收储能力,严格秸秆收储中心仓库、人员、车辆、秸秆、消防设施等规范管理,强化收储中心软硬件基础设施配备。目前,全市已建成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260余处,设置临时堆放点600余个,单季秸秆收储能力超100万吨,实现粮食主产区秸秆收储运销网络乡镇全覆盖。

围绕“有钱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发挥市级奖补资金引领作用,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配套设备、秸秆打捆收储机械、秸秆还田深耕深翻等纳入秸秆综合利用市级资金奖补范围。构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生态担保体系,由省农担公司提供担保,合作银行按照每1500亩秸秆30万元标准给予授信,年授信额度2.7亿元。在全省首创“保险十信贷十担保”秸秆综合利用配套一揽子保险模式,涵盖秸秆产业化环节所需的财产险、雇主责任险等,截至目前已签订130单保额5.1亿元。

完善深加工体系,实现秸秆高值利用

依托肉牛产业规模优势,推动“秸秆变肉”。全面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通过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和肉牛养殖加工技术水平,推动肉牛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让农民从秸秆过腹增值、肉牛养殖中获得更多收益。设立2亿元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肉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业等进行股权投资。实施肉牛良种补贴,对市内种公牛站生产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肉牛良种精液按照20元/份进行补贴。

依托奶业龙头企业优势,推动“秸秆变奶”。成立以现代牧业、和平乳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引进高品质奶牛养殖,大力推进“秸秆变奶”工程,创建“公司一合作社一农户”共同发展模式,带动联合体成员种植优质玉米、优质小麦,实现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实现全产业链复合式循环。2022年,全市共收购利用玉米青贮28.15万吨、小麦秸秆1.5万吨用于奶牛养殖,年产鲜奶量达24.

依托生物基技术优势,推动“秸秆变糖”。依托丰原集团技术优势,大力推广利用秸秆制糖联产有机肥产业模式,逐步将秸秆糖化、酶解,生成混合糖和黄腐酸高效有机肥,实现“秸秆变糖”,全面替代传统玉米淀粉糖。建成全球首条秸秆制糖联产有机肥生产线,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利用秸秆1.5万吨,年产混合糖6000吨、黄腐酸9000吨。

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搭建合作平台,夯实技术支撑。搭建秸秆综合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开展秸秆高值利用项目,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联合打造集线上监测、线下服务、保险保障于一体的秸秆安全云服务平台,与安徽科技学院在秸秆综合利用及有机肥研发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联合攻坚核心技术。目前,以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制备聚乳酸技术全球领先成功研发省内首台套移动堆肥车,大幅提高秸和育禽废弃物的高值化智慧堆肥利用价值。

提升承载能力,筑牢园区支撑。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建设,实现秸秆产业化利用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全市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2个,在建1个,上海电气生物质热电公司、众兴菌业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已集聚秸秆利用企业9家,占地1900余亩,在建项目总投资30.48亿元,年秸开综合利用能力达110万吨以上。怀远经济开发区、五河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

引育头部企业,强化主体支撑。围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五化”利用,大力培育以国能生物为代表的能源化产业,以万华禾香板材为代表的原料化产业,以现代牧业、争华羊业为代表的饲料化产业,以众兴菌业丰原农业为代表的基料化产业,以尚书生态、亿丰生物为代表的肥料化产业。目前,全市已培育500吨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167家,年利用秸秆160万吨。

THE END
1.秸秆打捆高效利用“现在农作物收获后,我们合作社统一利用秸秆打捆机进行秸秆打捆离田回收作业,打捆回收的秸秆卖到企业加工或发电,每亩地能收获将近40元,余下的根部直接旋耕到地里,还可以秸秆还田,实现高效利用。” 桐城市丰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光明说。http://www.tcsrnnj.com/h-nd-48.html
2.永仁县玉米秸秆实现高效再利用永仁县玉米秸秆实现高效再利用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充分发挥玉米秸秆有效利用,积极发动农村群众把玉米秸秆粉碎后,用于畜禽饲料或进行沼气发酵产生热能,替代煤和电,为农村炊事和取暖提供能源。图为永仁县中和镇中和村农民在粉碎玉米秸秆。(通讯员 黄金春摄 )https://www.chuxiong.cn/wap/content/2022-01/19/content_81057.htm
3.专家聚焦秸秆清洁高效利用助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玉米产后加工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推动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11月15日,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承办的“玉米产后加工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自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生物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577346&moduleid=21
4.茨河:秸秆打捆离田资源高效利用原来,谷城县茨河镇在做好水稻收割的同时,积极组织农机打捆回收田间散落的秸秆,打捆机每日可处理30亩稻田的秸秆,全自动处理,省时又省力。农民将秸秆垛拉回家喂养牲畜或销往当地畜牧养殖企业,既提高了秸秆利用率,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茨河镇农机服务中心主任王红兵说:“焚烧秸秆污染环境,如果任其烂在地里又容易滋生病虫http://wap.guchengnews.com/p/152508.html
5.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快速腐解与养分高效利用技术及应用一、揭示了秸秆腐解、促腐及养分替代与高效利用机理。率先解析作物秸秆腐解过程中化学结构的变化特征;探明外源腐秆菌通过直接或间接分泌水解酶和氧化酶促进秸秆腐解的作用机理;明确秸秆腐解过程中养分释放速率为K>P>N;揭示了秸秆还田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机制;初次阐明小麦与玉米秸秆还田理论上可替代http://xnc.ahau.edu.cn/info/1131/7362.htm
6.反刍动物粗饲料高效利用技术(下)“M3技术”即营养检测技术,利用反刍动物营养检测技术对反刍动物营养状况进行检测,改进和提高秸秆高效利用营养工程技术的整体效果。M1与M2技术所要达到的目标是:①最大限度地发挥反刍动物瘤胃作为天然发酵罐的生物优势,使秸秆在瘤胃内发酵达到最佳状态;②改善进入反刍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平衡,使大量饲用秸秆的反刍动物的生产https://www.xumurc.com/main/ShowNews_34456.html
7.秸秆综合利用秸秆变废为宝“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为开展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太康县马头镇坚持农用为主、多元利用、市场推动的原则,统筹做好秸秆还田和秸秆高效利用,以肥料化、饲料化为方向,不断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 近日,记者在太康县马头镇绿洲农牧养殖场看到,一辆辆秸秆收集车正在将收集的玉米秸秆堆放到场地里,通过发酵处理留到冬天喂牛。 https://www.hntv.tv/rhh-3162503188/article/1/1840252708417273857
8.[吉林新闻联播]2017秸秆产业高效化利用峰会在北京举行新闻 [吉林新闻联播]2017秸秆产业高效化利用峰会在北京举行简介新闻栏目推荐 首页|全站地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https://news.cctv.com/2017/01/01/VIDEnmg3I5CksJ4zKkvZ3PUo170101.shtml
9.青岛能源所利用废弃玉米秸秆制备出高效除磷器件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王光辉带领的多孔催化材料研究组以废弃玉米秸秆为载体,开发了一种用于连续流水体除磷的新型MOFs器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该研究团队利用溶剂热法,在玉米秸秆的细胞壁表面均匀生长了一层UiO-66 MOFs膜,制备出UiOhttps://www.cas.cn/syky/202205/t20220511_4834281.shtml
10.肥东:推广秸秆打捆离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是在安徽电视台网站、安徽电视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是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新形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是以视听互动为手段、以新闻为核心、以影视娱乐为特色,融网络特征和电视特色为一体的多终端、立体化、全https://www.ahtv.cn/v/lanmu/sannsk/short/2024-06-18/ZN1pvwdSQEbILpY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