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等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秸秆禁烧就是指农民将农作物秸秆用火烧毁的一种行为,因为秸秆焚烧的害处很多,所以我们通常是禁止秸秆焚烧行为的。
02露天焚烧秸秆的危害?
1、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一倍,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三倍。当可吸入颗粒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位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2、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人身安全。
3、引发火灾
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导致火烧连营,一旦引发大火,往往难以控制,造成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山林附近,引发山林大火后果不堪设想。
4、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
秸秆焚烧也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田间焚烧秸秆破坏了这套生物系统的平衡,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加重了土壤板结,破坏了地力,加剧了干旱,农作物的生长因而受到影响。
03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秸秆还田作肥料
秸秆持续还田可以减少化肥用量,也可以离田用于填肥,或捆扎后集中堆放、转运、处置。鼓励开展机械收获还田与翻耕同步作业,要求收割机留茬高度不超过15cm,切碎长度不超过10cm,匀抛后进行还田作业,耕作深度达到12cm以上。
2、过腹还田
过腹还田是将秸秆通过青贮、微贮、氨化、热喷等技术处理,可有效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使秸秆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性好的优质饲料。
3、培育食用菌
将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科学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可培育木耳、蘑菇、银耳等食用菌,能有效地解决近几年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与棉籽壳供应不足的矛盾。育菌后的基料经处理后,仍可作为家畜饲料或作肥料还田。
4、制取沼气
稻草秸秆等属于有机物质,是制取沼气的好饲料。我国的南方北方都能利用,此种方法是生态农业良性循环的模式,适应于现代农村发展的需求,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5、用作工业原料
农作物秸秆可用作造纸的原料,还可以用作压制纤维木材,能弥补木材资源的不足,减少木材的砍伐量,提高森林覆盖率,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6、用于生物质发电
将秸秆直接焚烧或同垃圾等混合焚烧发电,还可以汽化发电。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平均含硫量只有3.8%。
7、用于生物降解材料
将秸秆超细粉碎后在反应堆与添加剂一起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得秸秆中的纤维具有热塑性。这种材料可以用于薄膜、片材和注塑类的产品制造,可替代石油产品,是一种环保健康材料。
金秋十月,正是满目金黄,稻香四溢的丰收季节。然而,丰收过后,如何处理好遗留田地的秸秆成为争议话题,互联网上,关于“秸秆该不该烧”的讨论不止。有人宣扬秸秆焚烧的好处,认为“秸秆焚烧烧了几千年都没有污染”“焚烧后的草木灰是最好的肥料”“秸秆综合处理太花钱农民承担不起”。实际上,部分观点并不能站住脚,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需要厘清。
误区一:祖祖辈辈都在烧,为啥现在不让烧?
有人表示,秸秆焚烧的历史要追溯到农耕时代,是传袭上千年的传统农耕方式。烧了几千年,为啥现在说禁就禁?
显然,这样的观点是错误地把秸秆焚烧和“烧荒”混为一谈。在古代,农田里烧掉的是野草,并不是秸秆。当时的秸秆可是宝贵的资源,是农村用能、养畜、房屋修缮的重要原材料。农民常常不遗余力地把秸秆拾回家、堆成垛,变成烧饭、烧炕的燃料,家里也多多少少养着几头牛羊,一亩三分地的秸秆足够牲口的饲料用量,更别提秸秆还能用来做床垫、编草帽、铺房顶等,哪里舍得扔在地里“付之一炬”。
误区二:焚烧的秸秆是天然的化肥,一举多得为啥不烧?
的确,焚烧后的秸秆变成了草木灰,含有大量钾等元素,是天然的化肥原料,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也要看到,焚烧对土壤肥力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副作用”不容忽视。
有专家指出,秸秆焚烧会导致地面温度急剧升高,造成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减少,微生物失活,土壤生态系统被破坏,农作物残骸不能被土壤所分解,土壤自身的生态循环无法发挥作用,导致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农作物产量的迅速减少。实验表明,每焚烧一次秸秆会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下降0.2%—0.3%,焚烧秸秆过程中,土壤表层(0cm—5cm)有机质含量平均减少14.56%,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减少4.63%,土壤含水量下降14.68%。据测算,秸秆焚烧后,导致农作物减产5%—10%,直接影响农业收益。
实际上,“还而用之”比“一烧了之”更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秸秆是很好的资源,一把火烧掉,秸秆中的有机质和氮养分等都白白浪费掉。土壤养分是在不断流失的,仅仅依靠化肥无法补充全部养分,把秸秆归还给土地,有助于将其中的矿质养分和有机物质归还给田地,这样的效果更好。
误区三:秸秆一把火就烧没了,能有多大污染?
烧秸秆能有什么污染?东北地区的朋友感受最为真切。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东北地区重污染过程中,黑龙江省大庆市、辽宁省朝阳市两个城市出现PM2.5重度污染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市两个城市出现中度污染天。11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超过150微克/立方米,其中哈尔滨、绥化PM2.5小时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PM2.5小时浓度峰值为735微克/立方米。
如此高峰值的PM2.5浓度,罪魁祸首就是秸秆焚烧。专家分析,每次秸秆密集焚烧后3—4小时,污染物排放快速累积叠加区域传输影响,导致城市空气质量出现不同程度恶化。例如,10月28日21时大量秸秆焚烧逐渐结束后,大庆市PM2.5浓度于29日3时开始连续出现10小时超标现象,3—10时甚至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29日和30日下午秸秆集中焚烧结束后,哈尔滨和绥化市夜间PM2.5浓度由轻度污染骤升至严重污染。
一亩农田秸秆焚烧看起来似乎污染程度小,但是“抛开密度谈程度”显然是不科学的。卫星监测显示,10月28日—30日,东北地区出现大量秸秆露天焚烧火点,其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辽源市,辽宁省抚顺市等城市火点较为密集。在哈尔滨,一小时内竟然有2500个火点在同时燃烧。这些密密麻麻的火点不仅造成污染物逐渐累积叠加,还通过区域间传输相互影响,加重了区域污染程度。
图为10月28—30日东北地区秸秆焚烧火点分布图
图为10月28日0时—31日8时,哈尔滨及周边城市PM2.5浓度以及东北40座城市秸秆焚烧小时火点个数变化情况。
这样高浓度的污染对人体的损害是巨大的。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当地网民吐槽空气弥漫“烟味”“糊味”“焦味”,喘不过气,更有人表示,这简直是“哮喘病人的地狱”。
误区四:秸秆烧掉最经济,综合处理还要花钱费时,农民不划算?
对于农民来说,实实在在的收益最为关键。这笔经济账该算,也一定要算清楚。
一算补贴账。为提高农民秸秆还田积极性,近年来各地政府争相发放补贴资金,补贴农民的经济成本。以黑龙江省为例,在黑龙江省发布的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显示,对全省行政区域内开展玉米秸秆翻埋还田、松耙碎混还田作业的,省级补贴每亩32元;开展玉米联合整地碎混还田作业的,省级补贴每亩20元;开展水稻秸秆翻埋还田、旋耕还田、原位搅浆还田作业的,省级补贴每亩20元。市级、县级政府也分别针对秸秆综合利用制定补贴政策。
算下来,这笔补贴数目可观。在哈尔滨市巴彦县,省、市、县三级补贴合算下来,如果秸秆全量还田,每亩地能拿到80元。县政府委托农机合作社招募农机手干活,种地的农户不用掏一分钱。
二算肥力账。秸秆还田不仅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实现作物增收,还能节约化肥使用成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卫建表示,在科学的秸秆还田技术下,往往第三年后就呈现增产趋势,平均增产5%—10%,甚至更高。另外,作物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养分投入,化肥施用量可以减少15%—20%,不仅作物不减产,而且地力还提高。2021年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的秸秆还田量约4.0亿吨,其养分含量相当于化肥1140.71万吨,以2021年国家农作物平均收购价来计算,秸秆科学还田每亩增产增收50元—100元,节约化肥成本每亩20元—40元。这一增一减,实现了节本增收的效果。
三算产业账。秸秆综合利用不仅惠及农民,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发展。如北京延庆依托农机合作社,建立了一套可持续运行的秸秆收储运模式。采用“农户+农机合作社+秸秆用户”的运行方式,在作物收获后,农机合作社利用秸秆捡拾打捆机进行秸秆打捆回收作业,并支付给农户一定的报酬,再由农机合作社将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出售给秸秆用户,用于加工秸秆肥料、饲料或燃料等。
一、秋收时节,秸秆“燃”起来
二、秸秆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饲料化
为高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不少地方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基料化(一般指有机肥基料)、燃料化、饲料化。比如,通过开展“蚕沙+秸秆”发酵堆制生物质肥料试验,成功研发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高质量有机肥。燃料化利用方面,将水稻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供应给烘干中心。此外,还有推广“秸秆—饲料”循环生产模式,加强农牧对接,“由草变奶”。
三、秸秆焚烧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普通农户来说,秸秆焚烧是不错的选择:一者,焚烧秸秆的操作简单,既省事,又成本低。二者,焚烧可以灭除秸秆携带的病菌虫卵,杀灭表层土壤中的致病微生物和草籽,减少土传病害和草害(秸秆里边有大量病菌、虫卵,温度、湿度适宜时,或使得病虫害加剧)。三者,秸秆焚烧后的草木灰富含钾元素,可补充耕地钾肥等。
四、秸秆是很好的资源,一把火烧掉可惜
秸秆是很好的资源,一把火烧掉就是浪费资源(如秸秆中的有机质和氮养分等)。在旧时,秸秆是农村用能、养畜、房屋修缮等提供原材料。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除了就地焚烧,最简单省力的处理办法就是就近秸秆还田——季节性种植的或者轮作的禾本科粮食作物,可在整地时直接粉碎还田翻耕入土,这样既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又能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
五、烧了几千年,今天不能焚烧秸秆了?
六、为了禁烧,有关部门“不择手段”
七、秸秆不能随便烧,但离田还田都存在弊病
还田的主要问题在于随着秸秆的增多,每年都还田,土壤“吃不下”这么多秸秆。如果秸秆没有彻底腐烂,一是会造成烂根、缺苗等,二是会为病虫害提供温床,导致病虫害盛发。离田的主要问题在于一些地方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仍然偏少,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不足,秸秆离田后运输、储存成本高,很难及时处理。此外,秸秆打包离田,还会刮走一层肥沃土壤,处理不及时还会耽误农时。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