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北与徽县接壤、西与西和相邻,南以西汉水为界与康县相望、东南与陕西省略阳县毗邻,属南北过渡带,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现辖14镇3乡24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4.15万人,总面积16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57万亩。成县地处西秦岭余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50—2377米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度,有“陇上小江南”、“陇右粮仓”的美称。年平均气温12.1℃,年日照时数1468.5小时,无霜期186天,年均降雨581.6毫米,相对湿度75%。
成县土壤肥沃,适宜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县内盛产中药材、花椒、蔬菜、玉米、小麦、马铃薯、黄豆、油菜等作物。2023年全县共产生秸秆132387吨,全县秸秆可收集量112233.32吨,秸秆综合利用量100007.82吨,农户分散利用量90279.82吨,市场化主体利用量9728吨,综合利用率89.11%,其中,肥料化利用量30707.2吨、饲料化利用量43429.1吨、燃料化利用量25871.52吨。成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大,主要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马铃薯秸秆、油菜秸秆、黄豆秸秆等,2023年全县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44.75万头(只),其中:羊饲养量2.033万只,牛饲养量1.72万头,猪饲养量23万头,鸡饲养量218万只。
(二)项目实施单位概况
成县农村能源管理站隶属成县农业农村局,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职工5人。近年来,能源站紧紧抓住国家农村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的良好机遇,以发展农村生态能源循环经济为中心,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结合县情实际,依托项目支撑,在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热水器配置、节能炉具推广、人畜粪污综合利用、户厕改造等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项目参与单位概况
1.成县农兴庄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县农兴庄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4月,位于抛沙镇转湾村,注册资金200万元,截止2023年底,合作社已完成各类投资400余万元。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直接吸纳就业劳动力50人以上,合作社始终坚持以壮大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目标,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牛羊养殖、农机服务和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型经营实体。现有各种饲草捡拾打捆作业机械17台(套),作业面积覆盖成县抛沙镇、沙坝镇、纸坊镇、城关镇和店村镇,徽县泥阳镇、栗川乡和伏家镇以及西和县石峡镇、西峪镇、石堡镇等数十家养殖户,年收储玉米秸秆2000余吨,小麦秸秆800多吨;收储加工的秸秆饲料在满足自用的同时,一部分销售到周边区县养殖场,一部分销往四川、宁夏和陕西一些牛羊养殖企业。
2.甘肃民泽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成立于2023年7月,位于成县店村镇新村村,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其中厂房1020平方米、办公室108平方米)。现有员工26人,各种农机具及饲草加工设备75台(套),总投资600余万元,是一家集谷物种植、秸秆回收再利用、农业耕、种、防、收托管服务、农业机械设备租赁、蔬菜种植等为一体的农业公司。公司主要服务成县店村、红川、城关三乡镇的农作物秸秆回收及加工。2023年回收农作物秸秆4000吨左右,每吨收购价180元,带动方圆700多户农户增收774000元。现已销售青贮饲料3000余吨,每吨销售价500元,销售额150万余元。秸秆回收解决了农户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又助力了全县生态养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3.成县瑞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9月,注册资金100万元,位于成县陈院镇白马寺村,合作社主要以发展育苗、大田种植、蔬菜采摘园、辣椒和万寿菊鲜花收购和销售为主要业务,合作社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自成立以来为带动全县产业稳步发展和当地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23年8月底资产总额16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45万元,销售收入95.2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
4.陇南高好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位于纸坊镇纸坊村上坝社,占地面积2.5亩,现有彩钢棚30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废品收购、废旧地膜回收、秸秆回收加工。现有员工4人,计划新增秸秆收储设备,建设秸秆收储大棚,开展秸秆饲料化粗加工。
5.甘肃北原牧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9日,位于成县红川镇二条岭村,是成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实有员工8人,占地30亩,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一家集肉牛养殖、繁育、销售、饲料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养牛企业。
6.成县广化骁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位于成县抛沙镇广化村,注册资本600万元,占地45亩,牛棚、草棚占地2800平方米,办公区1200平方米。主要经营牲畜饲养,销售、饲草料加工。
7.成县品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该合作社位于成县城关镇庙湾村社,注册资本200万元,占地面积20亩,牛棚、草棚占地2500平方米,主要经营牲畜饲养,销售、饲草料加工。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减轻农村环境污染,有效利用资源的现实需要。农作物秸秆作为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提高其利用率正是顺应能源发展的趋势,也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作物秸秆被大量焚烧,形成浓烟,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空气质量,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实上,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既是煤、电、油、气等能源的替代品,也可用作饲料、燃料、食用菌基料,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
3.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成县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除规模化养殖场、饲料加工企业青贮、黄贮一部分外,其余以农户分散利用为主,秸秆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低。而且废弃严重,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原因是秸秆和废弃资源收储加工体系尚未形成,无法实现秸秆和废弃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县域内果木残枝产生量大,但缺乏高效利用,大部分当作薪柴燃烧,污染较为严重,综合利用率低。通过秸秆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既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力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又能扩大综合效益、培育新兴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4.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通过新建、扩建加工企业和建立收储运体系,每年可以最大限度地吸纳项目所在地农民进厂务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既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又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和产业体系搭建,加快农业资源回收利用,增加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可充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产业振兴。当前在我县农村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的有效抓手还不够多,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补足短板,建设以秸秆利用为核心的农业产业体系,可提高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附加值,提升产业链价值。
5.促进秸秆高效利用,缓解资源约束的重要补充。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秸秆出现季节性、地区性、结构性过剩,每逢农忙期间,大量的秸秆得不到收集和利用,只能作为农业废料,简单焚烧处理的现象依然严重。秸秆作为优质的生物质能原料的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通过项目实施,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可有效增加农村地区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通过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可促进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引导农业生产由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发展整体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产出率低和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转变。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秸秆加工资源丰富。项目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为主。成县属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生产原料充足,在我县完全可以实施该项目。加快秸秆等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势在必行,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优质饲草需求量巨大。近年以来我县大力发展养殖业,特别是陇南市市委、政府将徽成盆地作为陇南市牛产业发展基地,成县人民政府出台了《成县“十镇百村千户万头”生态养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目前我县牛存栏量达到1.85万头,随着牛存栏量的逐年增加,对优质饲草的需求量巨大,在我县发展秸秆加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3.收储运体系建设条件改善。近年来我县坚持道路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在全县17个乡镇245个村都修通了产业路,方便了农产品运输和现代化农机具作业。秸秆收储运车辆可到田间地头作业,极大的方便了农户交售,解决了农户的运输难问题。同时,我县十天高速穿境而过,秸秆加工产品外运十分便捷。
4.治理生态环境势在必行。该项目实施完全符合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经济社会的要求,且具有多重功能。以农作物秸秆和废弃木质资源为主要原料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且减少了对大气、地下水和土壤等直接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体系平衡,对社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并有利于遏制群众在野外焚烧秸秆,严防火灾发生,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平安新成县发挥重要作用。
三、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农村减排固碳、农民持续增收,始终坚持将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与“三农”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紧扣秸秆田间收集、储存运输、加工利用等关键环节,以秸秆等资源饲料化、燃料化为目标,积极培育壮大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收储运、产销体系,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持续高效运行机制,全力提升全县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努力实现农村生活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经济发展高效化。逐步探索建立群众积极交售秸秆、企业自主加工销售的农作物秸秆长效利用机制。
(二)基本原则
1.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全县种植业、养殖业特点和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选择切合实际的秸秆资源饲料化、燃料化利用方式。通过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3.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立足工作实际,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推广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培育典型,总结经验,示范引导,整体推进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4.强化服务,全面推进。加强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全面提升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预期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多措并举、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秸秆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导,建立健全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形成秸秆资源“收储运、产加销”的可持续运行机制。通过项目实施,全县年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10万吨以上,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健全县域内秸秆“收储运、产加销”体系,构建形成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主的综合利用长效运行机制,盘活闲置荒废资源、稳定农业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的内容
通过农作物秸秆燃料化、饲料化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实现秸秆资源综合化利用的目标。
(一)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
1.成县农兴庄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抛沙镇转湾村改(扩)建年加工利用5000吨秸秆饲料综合利用生产线1条,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作物资源生产养殖饲料。具体建设内容重点支持企业购置打捆包膜机、地磅机、装载机、青饲料上料箱等设备。完成加工车间、场地硬化等基础配套附属设施,通过项目实施年饲料加工量可达8000吨。
2.甘肃民泽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店村镇新村改(扩)建年加工利用8000吨秸秆饲料综合利用生产线1条,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作物资源生产养殖饲料。具体建设内容重点支持企业购置方草打捆包膜机、圆草打捆机、粉粹机、自动喂料车等设备。完成加工车间等基础配套附属设施,通过项目的实施年饲料加工量可达12000吨以上。
3.成县瑞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在成县陈院镇白马寺村新建年加工利用3000吨秸秆饲料综合利用生产线1条,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作物资源生产养殖饲料。具体建设内容重点支持企业购置揉丝机、打捆包膜机、装载机、青饲料上料箱等设备,完成加工车间等基础配套附属设施。
4.陇南高好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在成县纸坊镇纸坊村新建年加工利用3000吨秸秆饲料综合利用生产线1条,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作物资源生产养殖饲料。具体建设内容为支持企业购置秸秆揉丝机、装载机、青饲料上料箱、打捆包膜机等设备,完成加工车间等基础配套附属设施。
5.甘肃北原牧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成县红川镇二条岭村改(扩)建年加工利用5000吨秸秆饲料综合利用生产线1条,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作物资源生产养殖饲料。具体建设内容重点支持企业购置揉丝机、打捆包膜机、装载机、自动喂料车、搅拌机、地磅机等设备,完成加工储存大棚等基础配套附属设施,通过项目实施年加工饲料量可达5500吨。
6.成县广化骁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县抛沙镇广化村改(扩)建年加工利用5000吨秸秆饲料综合利用生产线1条,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作物资源生产养殖饲料。具体建设内容重点支持企业购置铡草揉丝机、打捆包膜机、装载机、青贮收割机、搅拌机、地磅机等设备,完成加工储存大棚等基础配套附属设施,通过项目的实施年加工饲料量可达5500吨。
7.成县品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县城关镇庙湾村改(扩)建年加工利用2000吨秸秆饲料综合利用生产线1条,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作物资源生产养殖饲料。具体建设内容重点支持企业购置铡草揉丝机、打捆包膜机、拖拉机、运料车,完成加工储存大棚等基础配套附属设施,通过项目的实施年加工饲料量可达2200吨。
(二)农作物秸秆燃料化利用
成县境内目前有一家秸秆燃料化利用企业—甘肃鑫润木业有限公司,位于红川镇二条岭村,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年生产量达2000吨以上,产品远销周边市县。为进一步提高生物质燃料在我县的使用量,以成县农村能源管理站为实施主体,示范推广生物质烤火炉具500台。通过生物质炉具示范推广,促进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使用,打造新型农村低碳村庄,推进农村清洁取暖。生物质炉具示范推广计划安排在:店村镇新村200台、陈院镇梁楼村200台、城关镇南山村100台。
(三)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按照“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运行模式,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依托规模化秸秆利用企业为载体,开展农作物秸秆收储体系建设,推进农作物秸秆“收-储-运-用”的市场化、网络化,畅通秸秆从田间到工厂的“最后一公里”,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在全县新建秸秆收储点4个,购置配备秸秆收储机械设备,组建秸秆收储队伍,以收集加工处理利用周边群众油菜、小麦、玉米等秸秆资源为主,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运和加工利用运作模式。宣传引导农户盘活秸秆等荒废资源,变废为宝,加工成饲料和生物质燃料等产品。配备秸秆收储运专业化装备,组建专业化秸秆收储运队伍,建立秸秆收储运平台,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和供应能力,实现秸秆收储运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并在每个村确定秸秆储运联系人,确保每户各类秸秆及时足量的能够收储,促进秸秆后续利用。
1.成县农兴庄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抛沙镇转湾村建成年秸秆资源收储点1个,年收储秸秆2500吨以上,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群众收储运、产加销的积极性。具体建设内容购置打捆机、玉米秸秆收获机等设备,建设400平方米秸秆收储大棚。
2.甘肃民泽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店村镇新村改(扩)建秸秆资源收储点1个,年收储秸秆5000吨以上,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群众收储运、产加销的积极性。具体建设内容购置秸秆捡拾打捆机、拖拉机、移动地磅等设备,建设1000平方米秸秆收储大棚。
3.成县瑞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在成县陈院镇白马寺村建成秸秆资源收储点1个,年收储秸秆2000吨以上,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群众收储运、产加销的积极性。具体建设内容购置打捆机、拖拉机、地磅机、三轮车等设备,建设400平方米秸秆收储大棚,安装消防安防设施设备1套。
4.陇南高好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在纸坊镇纸坊村建成秸秆资源收储点1个,年收储秸秆3000吨以上,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群众收储运、产加销的积极性。具体建设内容购置打捆机、拖拉机、移动地磅、三轮车等设备,改建550平方米秸秆收储大棚,安装消防安防设施设备1套。
(四)绩效考评,农作物秸秆草谷比、可收集系数监测,宣传培训等工作
五、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体系建设
概算总投资441.5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41万元,企业自筹200.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补贴7家企业建设秸秆加工棚、购置打捆包膜机、装载机等秸秆饲料化加工设备,年新增饲料化利用秸秆达到3.1万吨以上。
(二)秸秆收储体系建设
概算总投资232.0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17万元,企业自筹115.0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补贴4家企业建设秸秆储存库、购置秸秆捡拾机、拖拉机、三轮车等秸秆捡拾运输设备,年新增收储秸秆达到1.25万吨以上.
(三)农作物秸秆燃料化利用
概算总投资49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35万元,农户自筹14万元。由成县农村能源管理站为实施主体示范推广生物质炉具500台。通过生物质炉具示范推广,促进秸秆固化成型生物质燃料使用,打造新型农村低碳村庄,推进农村清洁取暖。生物质炉具示范推广计划安排在:店村镇新村200台,陈院镇梁楼村200台、城关镇南山村100台,每台补助700元。主要通过补贴购置生物质炉具,解决农村冬季清洁取暖问题。
(四)绩效考评,农作物秸秆草谷比、可收集系数监测、宣传培训
概算投资7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7万元。主要用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的绩效考评,农作物秸秆草谷比、可收集系数监测以及项目的宣传培训等。
(五)项目效益分析
通过围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和秸秆产业化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促使我县秸秆饲料化、燃料化利用大幅增长,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生态效益。通过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可有效遏制秸秆资源的焚烧和废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交通安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给乡村居民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同时促进资源节约、稳定农业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六、项目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2024年5月15日-6月15):在项目申报书的基础上,根据下达的资金计划,深入企业和乡村进行摸底调研和需求分析,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报工作。
第二阶段(2024年6月16日-6月30日):与项目实施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示范点和镇、村、合作社,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动员,发放技术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第三阶段(2023年7月1日-11月30日):完成项目改建、新建,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完成生物质烤火炉示范推广;完成秸秆收储运体系等建设工作。完成玉米和大豆农作物秸杆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监测工作,准确、全面了解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七、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为保证该项目顺利建设实施,经请示县政府领导同意计划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负责人为副组长,发改局、陇南市生态环境局成县分局、审计局、应急管理局及各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推进和运行,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农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项目实施、督导、验收及绩效自评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资金审核,及时拨付补助资金。县能源站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抓好项目建设工作。
(二)加大统筹协调,强化技术指导。持续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先进实用的秸秆收集、储运、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提供收储运综合服务,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巡回村组及田间地头,主要开展技术指导、群众宣传动员等工作;项目主管单位与实施主体各负其责、明确任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