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晚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关常。欢迎您收听晚间的《乡村大讲堂》节目。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保证。使用不当,错用、误用、乱用、滥用农药,则可能造成人员中毒、作物药害、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
农药的使用涉及农药、药械、病虫害发生规律、使用方法、人员安全防护、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为了让听众朋友们全面了解农药使用的安全要求,《乡村大讲堂》特别制作了《农药的科学使用》系列节目,从农药基础知识、农药选购、药械选购、药液配制、农药田间使用、安全防护等方面讲解农药的安全使用常识,欢迎您的收听!
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农药使用方法中的种子药剂处理方法,做客我们讲堂的专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袁会珠研究员,袁老师,您好!
专家: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2.主持人:从农作物种植过程来讲,种子处理应该是最早要用到的农药使用方法吧,那么请袁主任先来介绍一下。
专家:药剂种子处理是根据作物种类和各地有害生物(病、虫、鼠等)发生及危害状况,选择适当的农药种类和用量,在种子加工过程中或临近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拌种、浸种或包衣处理的一项种子处理技术,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上述有害生物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间的危害,保证苗齐和增产。
种子的药剂处理是在种子生理、植物有害生物防治、农药等学科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有关种子、农业有害生物、农用药剂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和掌握所使用的种子处理设备的特性。种子的药剂处理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药种混合或机械加工过程,它是农药利用率最高的农药施药方法之一。一方面,集中对种子施药,使药剂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减少了药剂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药剂集中在种子周围,又值种子萌动发芽这个对药剂相当敏感的生育期,必须严格控制药剂可能对种子造成的危害。
我国目前发现的种子传播病害已达1000种以上,致病病原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线虫等。这些病原物可在种子上寄生、繁殖并随种子传播,有的引起种子发病,有的侵染幼苗或植株。可以对种苗造成严重危害的地下害虫有60余种,其中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和根蛆的危害最为严重。这些害虫食性杂、分布广,不仅危害种子、根等地下部分,而且还危害靠近地面的嫩茎。种子传播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共同特点是潜伏危害,不易及时发现;危害期长,防治困难。因此,药剂处理逐渐发展成为种子处理的重要技术。
3.主持人:刚才袁主任介绍了种子药剂处理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片花来了解一下种子药剂处理方法的发展历史。
种子的药剂处理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谷物药剂拌种和浸种处理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进行种子药剂处理的国家。我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天工开物》有用砒霜“晋地菽麦必用拌种”方法记载,即用砒霜处理大豆、小麦种子防治地下害虫。可见我国采用药剂处理种子发展非常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发明了商业拌种机和各种系列的种子处理设备,使种子的药剂处理进入到工业化时代。随后,随着农药工业的蓬勃发展,用于种子处理的专用药剂不断问世,种子的药剂处理技术逐渐完善,从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普及。目前,我国种子的药剂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由于受经济技术水平所限,多数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工拌种或浸种方法,药剂处理质量差并由此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体现种子药剂处理技术水平的种子包衣技术在我国研发比较晚,经过近年来推广应用,玉米、小麦、棉花、花生、水稻等作物上均有种衣包衣技术均得到了大面积应用,最近几年,微囊缓释种子包衣技术也取得了突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就成功研制出多个微囊缓释种衣剂产品,例如18%氟虫腈毒死蜱微囊悬浮种衣剂在花生地下害虫防治中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产品已经获得农业部农药登记证,已经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多地花生上得到了大面积应用。
4.主持人: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种子处理方法的发展历史。袁主任,那么哪些农药剂型适合做种子处理呢?
专家:目前生产上种子处理可使用的药剂有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的基本农药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微囊悬浮种衣剂等,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浸种、拌种、闷种、包衣等方法,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种子包衣法。
5.主持人:刚才您也讲到,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浸种、拌种、闷种、包衣等方法。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浸种法,浸种法是如何操作的呢?
浸种法处理种子操作手续比较简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可以将待处理的种子直接放入配制好的药液中,稍加搅拌,使种子与药液充分接触即可。为了避免种子吸水膨胀后露出药液而影响浸种效果,浸种药液一般需要高出浸渍种子10~15厘米。当然,实际操作中对于一定量的种子到底需要多少药液最为合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作物的种子吸水情况不同,同种作物的种子也会因干湿情况不同而影响药液用量。一般干燥的种子使用药液多一些,比如干燥的水稻种子浸种时,种子与药液比为1:1.25,而经盐水选种后的湿水稻种子与药液比仅为1:1。
6.主持人:袁主任,浸种法对浸种药液的水温有要求吗?
专家:浸种一般并不特别要求药液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只要不影响药剂效果和种子的正常生理功能,浸种药液的水温高低主要根据种皮厚薄、结构和使用药剂的特性决定。通常浸种常用三种水温:热水烫种用75℃~85℃,温汤浸种用55℃~60℃,温水浸种用25℃~30℃。一般对一些种皮坚硬、革质或附有蜡质的种子可采取温汤浸种方法,以提高种皮透性,加速种子吸水过程;对一些种皮薄、吸水快的蔬菜种子,多用温水浸种。
药剂浸种使用的农药主要是杀菌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必须能够在水中自发分散和稳定悬浮,或者经搅拌能均匀分散在水中并与水形成相对稳定的药液,主要剂型有水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由于粉剂在水中不能均匀分散并形成相对稳定的药液,而是漂浮在水面或沉降到水底,药剂不能与种子表面均匀接触,所以不能用做浸种使用。在上述几种浸种使用的农药剂型中,由于不同剂型分散体系中药剂的分散度不同,致使药剂加水使用药液中分散度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使用效果。一般而言,水剂几乎完全溶于水,形成的药液分散度最好,但缺点是制剂中较少使用润湿剂,药液对种子润湿性较差;乳油和悬浮剂在水中可较好分散,药剂的分散微粒粒径小、分布均匀,形成的药液分散度好;可湿性粉剂颗粒粒径大、分布宽,形成的药液稳定性差,药剂分散度最差。使用中应注意根据使用药剂的不同加强搅拌。
浸过的种子一般需要晾晒,对药剂忍受力差的种子浸种后还应按要求用清水冲洗,以免发生药害;有的浸种后可以直接播种,这要依农药种类和土壤墒情而定。
专家:拌种法就是将选定数量和规格的拌种药剂与种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使被处理种子外面都均匀覆盖一层药剂,并形成药剂保护层的种子处理方法。通过药剂拌种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杀死种子携带的病原菌或控制病原菌等有害生物对种子贮存及运输的危害;二是杀死或控制播种后种子周围土壤环境中病原菌和地下害虫,防止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侵害;三是利用药剂的渗透性或内吸作用,进入幼苗各部分而防止苗期病害发生和地上害虫危害。
9.主持人:药剂拌种一般什么时候进行比较好呢?
专家:拌种使用的农药剂量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表面光滑的种子表面药剂附着量小,表面粗糙的种子药剂附着量大。比如使用可湿性粉剂拌种,禾谷类种子(水稻种子例外)表面比较光滑,药粉附着量一般为种子重的0.2%~0.5%,而棉花种子的药剂附着量可以达到0.5%~1.0%。所以,实际使用中必须根据种子种类及药剂特性认真选择拌种药剂的浓度。药剂拌种的浓度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按照农药拌种制剂占处理种子的重量百分比,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浓度为0.2%,表示每100千克种子需要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2千克;另一种计算方法是按照拌种药剂的有效含量占处理种子的重量百分含量计算,同样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为例,如拌种浓度为0.2%,则表示每1000千克种子需要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4千克。目前生产上多采用第一种计算方法。
拌种使用的农药剂型以粉剂、可湿性粉剂等粉体剂型为主。粉体剂型拌种的最大优点是种子贮存期间药剂很少能够直接进入到种子内部,这样可以提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而不至于出现药害;另外,粉体剂型拌种用药量少、处理后的种子不用干燥,操作简便省力。缺点是对潜伏于种子内部的病原菌效果差,一般要到种子吸水时才有进入种子内部的可能;再就是对药剂理化性状要求也较高,要求粉体制剂中填料等组分的比重与农药原药相差不能太大、粉体颗粒尽可能细且均匀、粉体流动性好不易结团等。
生产上使用比较普遍的拌种剂有河北威远生化股份有限公司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广泛用于小麦种子拌种。
拌好药的种子一般直接用来播种,不需再进行其它处理,更不能进行浸泡或催芽。如果拌种后并不马上播种,种子在贮存过程中就需要防止吸潮。
总的来说,种子处理由浸种发展到拌种是种子处理方法的一大进步。
11.主持人:以上袁主任介绍的是拌种使用的农药剂量和剂型的确定。接下来我们再来介绍种子处理的另外一种方法——闷种法,袁主任,那什么是闷种法呢?
闷种法主要利用了挥发性药剂在相对封闭环境中所具有的熏蒸作用而起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所以闷种法多选用挥发性强、蒸汽压高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闷种处理。比如,福尔马林、敌敌畏等。近年来,一些内吸性较好的杀菌剂品种也被用来进行闷种处理。闷种法使用的药液浓度比浸种法高的多,要求农药制剂必须能够在水中较好分散,所以闷种经常使用的农药剂型有水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但不能使用粉剂。
闷种法处理后的种子晾干即可播种,一般不需其它处理。但是由于闷种后种子已经吸收了较多水分,不宜久贮,以免贮存过程中种子发热影响发芽率。这也是闷种法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13.主持人:种子的处理方法,我们已经介绍了浸种法、拌种法、闷种法,最后请袁主任再来介绍一下包衣法。
14.主持人:种子处理法中常见的四种方法:浸种法、拌种法、闷种法和包衣法我们都介绍完了。那种子处理法中是否有药害风险呢?
专家:的确有药害风险,因为种子处理是用高浓度的农药来直接处理种子,部分地区习惯于种子催芽后播种,假如催芽后的种子再采用种子处理法,很容易发生药害事故。另外,部分地区反映采用农药乳油拌种出现药害事故的报道。所以,用户在采用种子处理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农药产品使用说明书。
专家:不客气。但愿刚才的讲解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再见!
主办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