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铃薯、豌豆、油菜。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谷类作物
3、(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苏子、红花)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芦粟)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啤酒花、代代花)3.饲料和绿肥作物:紫云英、田菁、三叶草、沙打旺、黑麦草、苏丹草、红萍、水葫芦、水花生等4.药用作物:枸杞、黄连、红花、人参、地黄等(三)按农业生产特点分类(1)按播种期可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2)按收获期可分为:
7、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8.叶龄:植物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一般来说,植物长出几片完全叶就称几叶龄。9.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10.简述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关系。首先,生长和发育是统一的。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又促进新器官的生长。其次,生长和发育又是一对矛盾。生长快而发育慢:有时营养生长过旺的作物往往是影响开花结实,如“贪青晚熟”;生长受到抑制时,发育却加速进行,例如在营养条件不良情况下,作物提早开花结实,发生“早衰”。1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1)营养生长
8、是生殖生长基础。(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进其协调发展。(3)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要掌握得当。12.“S”型生长过程在生产上的应用。答:第一,各种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应在生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第二,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生育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到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第三,S形曲线可以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过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作物生育是不可逆的,在作物出苗至成熟的整个过程中,应当密切注视苗情,使之达到该期应有的长势长相。四、作物产量形成1.主要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作物丿量禾谷类(稻、麦、玉米、
9、高粱、谷子)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豆类(大豆、蚕豆、豌豆、绿豆)株数*单株有效夹数*每夹粒数*粒重薯类(甘薯、马铃薯、薯蓣)株数*单株薯块数*单薯重烟草株数*叶数*单叶重甘蔗茎数*单茎重2.产量的几个基本概念生物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所形成的地上部(茎、叶、花、果实)经济产量: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为主源:光合产物供给源或代谢源,是制造和提供养料的器官,主要指作物的叶、茎体的全部营养器官。库: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3.库源关系:源是产量库形成和充实的物质
10、基础;库对源的大小和活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库、源器官的功能室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重作用。4.库、源关系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源限制型库限制型源库互作型5.群体: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群体结构:组成一个群体的各个单株以及总叶面积、总茎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自动调节P626.试述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1)培育高光效的品种。在生理水平上改变光合色素的组成与数量,提高作物光饱和点,改变CO2固定酶等。在形态学水平上理想株型选育。如矮秆、叶片厚(2)降低呼吸消耗。通过环境调控,防止逆境引起的呼吸过旺,减少光合产物的损失。(3)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培肥
12、;品质优异的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作物品质的环境调控环境条件对蛋白质的影响;环境条件对油分含量的影响;环境条件对碳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环境条件对纤维素品质的影响;环境条件对特殊物质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作物品质的栽培措施调控品质随播种期、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生长调节剂、病虫害、收获期的变化而不同六、作物与环境的关系1.简述光照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光照强度和作物生长的关系:(1)光照强度对作物的生长及形态建成由重要的作用。(2)光照强度影响作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3)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植物发育的重要能源。日照长短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1)日照长短是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
13、长转化的必要条件。(2)日照平均长短均会直接影响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光谱成分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1)不同光谱对作物的生育有不同的影响。(2)可见光区大部分光谱能够被植物进行吸收用于光合作用。(3)光谱成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七、作物种植制度1.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2.复种指数:是全年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化。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3.活动温度:是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4.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5.生物学最低温度:作物不同发育时期中有效生长的温度下限。6.净同
15、间杂草。12.连作: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危害:生物因素(伴生性杂草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某些专一性病虫害蔓延加重以及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化学原因(营养物质的偏耗和有毒物质的积累)物理因素(土壤物理化性状显著恶化,不利于同种作物的继续生长)13.作物需水量:作物的需水量通常用蒸腾系数表示。14.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15.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需消耗的水分克数。16.冻害:是指植物体冷却至冰点以下,引起作物组织结冰而造成伤害或死亡。17.冷害:作物遇到零度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17、种增产的原因。答:意义:1.增加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年产量2.缓和作物争地的矛盾3.利于稳产原因:1.对光能资源的集约利用2.对热量资源的集约利用3.对水资源的集约利用4.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22.合理的间套作具有比单作增产增效的作用,但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请对下列问题进行说明:(1)选配农作物及品种时,应坚持哪些原则?答:1.作物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适应性大体相同2.作物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要相互适应,互补利用环境3.作物组合具有高于单作的经济效益(2)种植密度的安排是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如果相互搭配的两种作物一高一矮,应如何确定密度?
18、答:高杆作物的行数要少,幅宽要窄;矮秆作物则压迫多而宽(3)如何对间套作的农作物进行生长发育调控,以取得更好的产量的经济效益?答: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2)加强肥水管理,在共生期间要早间出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3)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底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4)及时综合防治病虫害5)及时收获23.作物田间管理有哪些内容?答:一、查苗补苗;二、中耕培土;三、杂草防除;四、病虫防治24.什么是温室效应?试述温室效应可能对作物生长发育方面带来的影响?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25.什么是作物布局?作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