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红][黄][蓝][绿]保护视力色:字体大小:[小][中][大]恢复默认
为提高我县设施蔬菜冬季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应对灾害性天气,切实提升蔬菜稳产保供能力,现提出永宁县设施蔬菜冬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做好棚体维护准备
1.加固温室。入冬前后,加强日光温室骨架、墙体和进出通道等设施结构检查维护,尤其是老旧温室和抗风雪承压性能较弱的温室,应及早维护加固。
2.更换棚膜。入冬前,选择无风天气更换破旧棚膜。果菜类蔬菜生产温室应选择长寿、无滴、高透光和高保温的多功能塑料薄膜,薄膜厚度应在0.10mm以上。也可选择转光膜。此外,东西垄向栽培的日光温室也可选择雾度40%左右的散射光膜。
3.备好覆盖物。及时更换已损坏或保温性能达不到冬季生产需求的保温覆盖物,一般保温被厚度达到2cm以上。保温覆盖物应紧密均匀干爽,多层覆盖物间无缝搭接,确保温室保温性能满足蔬菜正常生产。
4.维修设备。定期对卷帘机、放风器、电路、补光灯、应急加热等环境调控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二、加强环境调控
1.温度管理。夜间室外气温低于10℃时,日光温室要及时覆盖保温覆盖物,保证温室内夜间气温15℃以上。12月至翌年2月温室内白天气温控制在26—32℃,晚上前半夜气温维持在18—20℃,凌晨最低气温维持在8℃以上。冬季日光温室采取顶部通风,在通风口的下方悬挂缓冲膜,通风时逐渐增加通风量,同时可在温室门口和前屋面处悬挂薄膜,减少冷风对作物造成伤害。雨雪天气时,在保温被外覆盖塑料薄膜,确保保温被干爽。连续阴天及强降温等极端天气时,采取多层覆盖保温,必要时使用高压钠灯、热风炉、加热风机、燃烧增温块等措施临时加温。
三、落实关键技术
1.土壤障碍消减。定植前,土壤深翻30—40cm,结合闷棚进行上茬蔬菜秸秆原位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土传病害严重的温室,在闷棚时加入石灰氮(40—60公斤/亩)或棉隆(20—30公斤/亩)及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600—1000公斤/亩)处理土壤,降低病原菌基数。闷棚后定植前,增施生物菌肥,快速恢复土壤健康菌群结构。
2.促根壮秧。定植前增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蚯蚓肥、腐殖酸肥等高碳堆肥。果菜类蔬菜定植后覆盖地膜前,可浅中耕1—2次,促进根系深扎。冬季根系生长缓慢,可施用腐植酸或海藻酸肥,提高根系活性。如植株长势弱,可喷施含糖类、氨基酸类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寒潮来临前,可喷施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作物防寒抗冻能力。
3.保花保果。冬季低温弱光时,及时通过摘心、打侧枝等措施调整植株,防止营养生长过旺。温室内可放置熊蜂或蜜蜂进行授粉,茄果类蔬菜也可使用震荡授粉器或人工摇动植株辅助授粉,瓜类蔬菜也可人工将雄花花粉抹在雌花的柱头上进行授粉。必要时可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确保低温季节成功坐果和正常发育。
4.植株调整。茄果类、瓜类等蔬菜要及时进行吊蔓、整枝、摘心、摘除老叶病叶、疏花疏果等植株调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维持秧果平衡。如遇连阴天或寒潮降温等极端天气时,应及早采收具有商品性的果实,并进行适当疏花疏果,减轻植株负担,增强蔬菜恢复生长能力。
5.水肥管理。冬季蔬菜浇水要做到“三浇三不浇”,即晴天浇水、阴天不浇,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浇小水、不浇大水。应选连续晴天的上午浇水,水温应在10℃以上。优先采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水肥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对受冷害或冻害的植株,可喷施含中微量元素的氨基酸叶面肥或低温诱抗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