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任总统以来,便立刻化身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领军人,把全球国家划分成顺差国、逆差国两个阵营,开始强烈谴责中国、墨西哥等国家损害了美国利益,并退出了TPP协定,向世界各国要求“更加公平”的贸易关系。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首当其冲地受到美国不断地打压和谴责。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强烈谴责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的“不力”,作为惩罚要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的征收关税,首次对中国商品征税的规模达到500亿美元。随后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继续对中国额外的1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并为对特朗普政府的“疯人战略”给与让步,并依照
WTO规则进行反击。此后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美国继续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并暂定于2019年3月2日起,将关税提升至25%。目前,美国针对中国做出的征税清单,已经累计达到4500亿美元,清单中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轻工业、机械制造、生活日用品等各方各面,美国似乎要对中国的产品完全关闭大门。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多的变数与不确定性。本文从中美贸易争端的深层原因入手,分析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中美之间产生贸易博弈的原因
众多国内学者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不力、以及不遵守入世的承诺等只是美国挑起贸易战的一些借口,根源主要在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出于经济利益,二是因为政治需求。此次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是由美国国内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叠加导致,其最终目的却是美国要长期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
1.关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其一,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近几十年中,美国的贸易逆差总额一直远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贸易赤字率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之上。根据IMF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7年全年美国进出口贸易逆差达到552
中美贸易战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和策略研究
●孟丽君
摘要:中美贸易差额问题只是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借口,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对经济利益的攫取与国内政治需要。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为外贸企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各项成本的上升,市场转换导致的订单碎片等,外贸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中美贸易战预计会是一场持久战,外贸企业需要不断在阵痛中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开辟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外贸企业;对策
28
--
三、中美贸易战对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
1.美国加征关税对外贸企业的直接影响。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运输模式的进步,全球化的深化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完整供应链,通过这个供应链,所有影响中国出口的行为都可能迅速扩散到价值链中的其他任何经济体。简单来说,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受影响的不仅仅只有中国,还会波及到价值链上的其他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弹性估计以及加征关税的产品(以HS8类别进行匹配)计算得出,美国对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惩罚关税,将使中国对美出口减少111亿美元。再从增值的角度来看,中国实际上仅占59.9%(相当于66.5亿美元)。在全球价值链的其他国家中约占27.7%,其中8.5%(9.5亿美元)流入欧盟,6.8%(7.5亿美元)流向日本,而美国本身流量约为3.4%(3.70亿美元),东盟国家和韩国分别占3.2%(0.36亿美元)。从受影响的出口额占GDP的比率上来看,中国、韩国、日本、英国和美国所占比率分别为:0.055、0.023、0.017、0.008和0.002。这表明美国惩罚性措施对中国的增长和出口影响有限,甚至对同一全球价值链上其他国家的影响也较小。相对而言,包括台湾,韩国,香港和日本在内的一些亚洲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任何冲击往往更大。
2.人民币汇率下跌对外贸出口影响。今年以来,受强势美元和贸易战的交织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跌不休。汇率变化对外贸出口是一把双刃剑,当人民币贬值时,理论上会使企业出口从中相对受益,但同时企业原材料的进口价格也会升高,即进口成本相应上升。此外,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由于跨区域上下游分工和产业内贸易普遍存在,某一个经济体的币值变化及其对进出口的影响,都将快速传导至其他链内经济体,进而分散对单一经济体的影响。因此人民币汇率对外贸出口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有限。
3.市场转换对外贸出口的影响。美国作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市场,贸易战的爆发将一定程度上限制美国方向的外贸企业产品出口,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业务量下滑,裁员甚至倒闭。虽然可能会有部分外贸企业将产品出口方向转移到其他地区,如转向欧洲市场。但若想从美国市场顺利转向欧洲市场却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其一,订单数量得差异。欧洲市场与美国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订单量,美国的订单通常以量大为主,而欧洲的订单更偏向小批量、更注重品类。但无论是大批量还是碎片化,风险都是工厂在承担;其二,市场份额问题。与美国市场相比,欧洲市场的容量相对较小,且原本在此处扎根的工厂早已抢占了市场份额,竞争加剧;其三,颜色与设计偏好差异。美方偏爱的颜色比较单一,进口的货物多以黑白、棕等暗色调为主;而欧洲人不同,更喜欢明黄、明绿等更为跳跃的颜色,这就厂家为客户提供参考的样品数量就需要增加,可能导原本只需10件样衣就能谈下来的单子变成百件。美国与欧洲地区的款式偏好也存在差异,对货物的设计要求也不同,这样原本只需重复一款样式去生产衣服,现在需要不断去适应新的款式,生产效率就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