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应急条件下的粮食保障更是直接关系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安全带来的冲击影响,以一种极为特殊的形式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上了一堂生动的粮食安全课,再次彰显了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性。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2021年9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68家企业为第一批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有效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评选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积极发挥应急保供作用
2020年9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全国粮食系统开展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推荐工作。通过认真梳理推荐上报的企业类型、企业性质、经营状况、生产能力、获奖情况等方面材料,研究确定了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评选标准,即从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生产经营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所处行业地位等4个方面进行评选。2021年9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程序认定了68家企业为第一批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
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平时按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粮食应急状态下,服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一指挥和调度,保证粮油的应急加工和供应,保持必要的粮油库存量,切实做好粮油供应配送工作,确保粮油供应充足、质量良好、价格稳定。
二、建立应对疫情应急机制,有效保障市民的“米袋子”
首批入选的68家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建立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在应急保供、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百集团强化日常制度建设与管理监督,充分发挥自身网点规模和物流配送优势,将储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网点及配送中心,基本形成了覆盖全武汉市的粮油供应网点体系。在2020年武汉封城抗疫期间,中百集团始终奋战在防疫保供一线,1000多家门店坚持营业,承担了武汉市场重要的民生保供需求。封城期间共采购米、面、油近3万吨,出动保供运输车辆万余次,全力保障武汉市民粮油供应。今年2月,武汉市部分区域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公司强化组织统筹和各业务板块协同,对接上游厂商,特别加大对米、面、油等民生保供商品货源的谈判力度,确保民生保供商品可销天数达到30天以上;针对封控区域,明确周边重点保供门店,积极主动与各区商务部门和封控区域街道联系对接,激活商超对封控区域点对点保供机制,并发挥仓储超市多渠道优势,提供线上、线下双重保障。
三、加强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队伍建设,切实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为充分发挥在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要强化系统观念,坚持两手发力,抓住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粮食应急管理协同性和精准性、优化粮食应急储备的规模结构、加强加工转化和应急供应能力、提高监测预警体系的敏锐性,切实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平时状态下,要按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着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提升“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要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加强各级各项预案之间的衔接,构建系统化、可操作的预案体系,完善动态优化机制,及时盘点分析,定期评估修订;要科学确定粮油储备规模,加快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格局,合理布设粮食应急加工企业,优化应急加工能力布局,加强粮食物流通道和枢纽建设;要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完善应急保障信息系统功能,积极融入地方应急资源管理平台。
应急状态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强化快速响应,强化协同联动,强化企业作用,保证粮油的应急加工和供应,保持必要的成品小包装粮油库存量,做好粮油供应及配送工作。
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要厚植爱国情怀,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要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努力稳定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粮食供应保障能力;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提高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提高防范化解重大粮食风险能力,努力实现企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今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在现有的第一批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基础上,择优补充选定一批综合实力强、辐射区域广、满足应急需要、积极承担应急保障任务的大型涉粮(油)企业作为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进一步壮大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