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大潮正汹涌而来。正如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所言,“当我们在信息传播的‘光与电’‘数与网’中越来越游刃有余时,恍如一夜间,‘芯与屏’已深度介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觉、认知、判断”。
如何适应“芯与屏”?是我们纸媒融合创新探索的首要问题。为此,光明日报国际部自去年开始进行融媒体布局,成立了部门融媒体编辑室,并开展深入调研。
经过一年来的探索,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媒体融合发展潮流中,分工日益细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传统媒体,一方面要积极筹谋建设自己的有力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借船出海”开展探索试验,积累经验并锻炼队伍。在分众时代,多平台分发可以实现内容生产的最大传播效用。
媒体融合建设,虽然是将纸媒的优质内容进行转型传播,但并非简单搬运。如果希望获得好的传播效果,必须根据不同平台,对稿件进行针对性的包装。
打造服务“三农”的融合平台
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总经理助理杨斌
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隶属于湖北广播电视台(集团),成立于2012年,发端于湖北荆州电视台2002年开办的《垄上行》栏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乡亲服务”的价值追求,逐渐由一个栏目,扩展出一个电视频道“垄上频道”,并陆续推出多个实体企业,形成了全国知名的媒体服务“三农”的两道(频道+渠道)模式。
进入互联网时代,电视观众发生迁移,传统媒体受到冲击。垄上传媒逐渐认识到,必须尽快跳出传统媒体的受众观念,向用户思维转变,努力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价值转移,使垄上的“真心服务”永葆温度、力度。
应对巨变,知易行难。垄上传媒旗下子公司垄上人力和《打工服务社》栏目的探索过程,就颇具代表性。垄上人力公司由《打工服务社》电视栏目衍生而来,注册资本为200万,成立一年以来,市场估值已达4000万元以上。至2015年底,“职来宝”APP进入了开发、内测阶段,未来将打造成为针对全国蓝领群体、中小型职业中介公司和用工企业的“电视+电商”服务平台:围绕人力资源服务这条业务线,在线上用移动互联网产品做“链接+沉淀”,在线下通过服务终端做“推进+转化”,媒体居于其中提供“传播力+公信力”,从而形成“线上+媒体+线下”三层融合打通的逻辑关系。
在垄上传媒,融合转型正在全面启动。目前垄上传媒旗下有垄上频道,以及农资销售、农产品销售、电视购物、手游开发等多个业务板块,同时大力推进转型,即以“做好品牌公信力”为本,从节目走向服务,从频道走向渠道,从品牌走向平台,全面树立用户思维。
以“独特路径”实现融合发展
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快乐阳光公司(芒果TV实际运营机构)董事长聂玫
在媒体融合时代,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对于文化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一要与时俱进,二要全面参与市场化竞争。芒果TV作为湖南广播电视台“互联网+”战略的重要阵地和积极实践者,始终坚持“独特”路径,在用户发展、内容制作、营销模式、资本合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实战经验。
芒果TV是湖南台非常看重的互联网引擎,在强IP节目资源之外,还被给予人才团队、生产设备、资源捆绑等系统性支持。因此,芒果TV在常规自制节目之外,还深度挖掘网台互动资源,辅以视频2.0理念加以优化,策划推出《跨年演唱会第二现场》《扒扒爸爸看爸爸》《我是歌手谁来踢馆》等多档节目,设计多机位直播、弹幕、818聊天、投票等创新体验,让交互成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常规视频网站比较,芒果TV有互联网电视牌照优势,多了一块大屏,也可以抢占客厅市场份额,所以营销模式相对常规视频网站也更多元。
芒果TV还积极与资本市场对接,在国有资产增值的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本,一方面为芒果TV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现金支持,另一方面推动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芒果TV首轮融资5.1亿,其业务指标和用户指标快速增长,芒果TV模式成为广电融合发展的先锋案例。目前,我们已经启动芒果TV的B轮融资,投前估值在A轮的基础上已近翻番,超过120亿。
面对信息和移动时代,芒果TV的心得体会是:只有热烈地拥抱市场,解放思维,持续创新才能抓住转型机遇。
用传统媒体优势引领新媒体发展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媒体新闻部张鸥张竣
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自媒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在央视新闻人的眼里,不论环境如何更迭,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基本属性——媒体,并没有发生变化,变的只是传播的渠道。
影响力的形成有赖于央视新闻权威的稿源与独家的内容,更有赖于对自身品牌的定位与市场的清晰判断。在央视新闻人看来,传统媒体面对新的传播技术与传播介质,不仅要学会技术和规则,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
可以说,央视新闻的“V观”产品有效解决了权威与时效的问题,正努力成为新媒体市场的引领者。在2016年,央视新闻还将继续深化“V观”产品,计划推出“记者V观察”“一线V观察”等更优质的独家新闻产品,以飨我们的受众。
新媒体技术将打造新商业模式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
从创建国内首个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用户体验实验室,到建立全国新闻无人机队和无人机新闻频道上线,再到英国经典舞台剧《战马》(中文版)现场体验测试,以及在2015年年底推出的生物传感技术智能机器人Star……这一年多来,新华网一直在融合转型方面进行深度探索。
实际上,人们永远无法逃避线下真实的触摸和感知。所以,生物传感技术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连接“入口”。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与荷兰国家数学计算机中心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具有开放功能的生物传感器,一期我们使用皮电传感器,具备国际上最先进的可群组实验功能,后续我们还会测试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开发相应的算法。
因此,我觉得传媒业未来的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面前大有可为,这也是媒体转型的契机。而其中一个重要模式将是“软件+硬件+互联网”,今后,人对于自身、对于生命的认知与感知需求,将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海。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将逐渐强调对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
媒体融合必须解决“一二三”
人民日报海外版融合协调处副处长、“侠客岛”主创张远晴
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一二三”。
“一个机遇”。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表面上是媒体形态的改变,背后是权力结构的颠覆。移动互联网解放了用户,让每个用户都有权利选择内容、有能力生产内容。所以,很多自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实际上,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专长都是内容生产,只不过自媒体及时搭上了移动社交平台的快车,而传统媒体的内容还是在有限的订阅户中间讨生活。同样的优质内容,借不借助移动互联网,传播效果迥异。
“三个融合”。首先是理念融合,这不仅要求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更需要每个从业个体具有在不同平台上角色转换的心理和能力准备。其次是人才融合,传统媒体优势在政治把关能力和新闻素养,新兴媒体优势在新技术应用和未来拓展,两个平台的从业者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完全可以优势互补,互相激发。最后是资源融合,要将各自平台上的政治、社会、经济等长期积累的资源共享,不分彼此,打包经营。“侠客岛”也在尝试打通报纸和网络两个端口的人才资源,从年轻人入手,逐步建立无障碍、开放的交流机制,进一步激发年轻人的新闻创造力。
开发情景阅读,提高产品用户价值
并读新闻副总编辑伍静妍
并读新闻,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都市报倾力打造,是一款通过看新闻资讯就能赚钱的新闻客户端。它由广东南华智闻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运营,目的是打造一款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产品。
有用、有趣、有主见是“并读”的内容特色。它拥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强力支撑,能迅速传递第一手的资讯信息和原创的观点意见,每天24小时不断更新。
并读新闻APP的未来目标,是以新闻资讯为切入口的分成、社交、阅读、生活圈应用平台。近期,“并读”将迎来重大的2.0版升级,主打生活方式型的轻资讯,并打通资讯到消费的链条入口。在资讯内容引导下,读者可以直接通过“并读”实现“快交易”,真正实现资讯内容的价值变现。此外,在媒介方面,为满足读者对社交传播的需求,并读在互动新闻、有声新闻、视频新闻等方面,正在做大规模的开发尝试。
将优质采编内容产品化、品牌化
新京报编委全昌连
“政事儿”正式上线前,不少主打时政的新媒体产品已经做得很出色了,竞争很激烈,已是一片红海。作为都市主流时政大报,新京报创刊12年来,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尤其在时政报道方面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经过酝酿讨论和分析研判之后,我们认为凭借在时政报道领域积累的采编资源和影响力,“弯道超车”并非没有可能。
“政事儿”的定位是“从小细节解读大时政”,内容题材涵盖时事热点、反腐、人事、时局等时政新闻的方方面面。不管在日常新闻还是在大事件面前,“政事儿”力求内容上的差异化,不“跟风”同类媒体,为读者保持连贯的“新鲜感”,我们甚至会刻意回避一些大家都想得到的“大路货”。“政事儿”还注重从细节入手,注重事实与解析,摒弃空洞的观点,注重对事实以及政策的分析解读,因此,解释性的报道占据了“政事儿”的较大比例。我们认为,“观点”人言人殊,但新闻事实只有一个,透彻的解释有助于对新闻事件的理解。此外,从标题到内容,“政事儿”也尽量追求表达的简洁化。
成为一个“社交媒体”
成都商报“谈资APP”项目总监王少华
2014年12月,成都商报新媒体上线了一款以“病毒式传播”为核心诉求的趣味资讯类APP,迄今已发展了一年多,用户量达110万。其中,60%以上为18岁至35岁的年轻用户。
但是,“谈资”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个APP,我们一直把它当成一个社交媒体来运营。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谈资”是什么?
未来媒体,不再固守自己单一的渠道,而是要做社交传播、全网传播。因为未来,内容会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读者,而它实现的通道,就是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