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坚持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农村党建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农村党建与电商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农村党组织引领示范、农村党员带头兴办、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做到农村电商发展与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与培植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与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和脱贫致富相结合,使“农村电商+党建”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背景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地处江汉平原,素有“江汉明珠”、“鱼米之乡”之称,辖五个街道、四镇一乡,城郊特色农业鲜明,农业特色化、产业化、设施化水平较高,蔬菜种植、返季节西甜瓜种植和特种水产养殖等产业颇具优势。近些年,随着产业调整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沙市区出现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农民增收致富瓶颈问题突出;农村党组织发展能力不强,农民创业就业技能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传统的基层组织形式、农村经济模式和农民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沙市区通过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植农村电商企业,着力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农村电商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村电商人才的示范引领,从而全面提升农村产业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农村全面建成小康步伐。
二、主要做法
3.依托电商人才和龙头企业强实业,着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沙市区每年从人才经费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引进电商专业人才,促进电商企业发展。重点加强对新引进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的扶持奖励,每年年初在全区现代服务业大会上专门对电商进行表彰,并发放专项扶持奖励资金。二是培养电商人才。引进电商经验丰富、实力较强的福建电商人才、荆州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吴德富落户沙市,带动全区小微电商企业发展。与淘宝大学、长江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市职业技术学院等电子商务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电商创业人员、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电商培训。举办大学生村官电商知识培训班,分批组织大学生村官到电商企业上岗实训,引导大学生村官开展电商创业。目前,全区培养电子商务实用人才2000多名,有效促进了电商人才队伍建设,为电商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人才资源。三是培育电商企业。通过大力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沙市区培育了中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中国绿谷网”、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小胡鸭”、市级电子商务先进企业“红叶针织”、市级电子商务先进镇“岑河镇”,发展了红叶针织、淘宇商贸、依图纳等一批电子商务骨干企业。
三、工作成效
沙市区电商产业龙头乡镇岑河镇已培育电商企业40余家,并且每年按20至30家的速度逐步递增,2015年“双11”全镇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全年快递件超过1000万单,销售额达到7亿元,发展势头强劲。岑河镇被评为“中国针织名镇”、“中国婴童装名镇”,岑河镇婴童装产业带作为湖北“首秀”,成功入驻阿里巴巴中国质造产业带。电商龙头企业红叶针织2015年电商平台销售达1.1亿元,同比增长42%。目前,沙市区发展电商企业80余家,电商化率近30%,解决就业4万余人,其中拉动返乡就业创业近6000人。2015年,电商企业线上线下交易达156亿元,农村电子商务也逐步成长,走向成熟。农业产业化电商企业“小胡鸭”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皇冠”味品入选中国调味品十大品牌,长湖锦绣获批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两湖绿谷纳入全国“双百市场”工程。
四、几点启示
启示一:发展农村电商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规划,建强发展阵地,优化发展环境,为农村电商企业和合作组织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启示二:发展农村电商要大力扶持电商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将党支部建在电商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党员创业户和广大农民,从而打通电商直达农户最后一公里,促进农村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和特色产品无障碍流通,形成“农村基层组织+龙头电商或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农村电商产业链条。
启示三:发展农村电商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商实用人才和创业带头人。发展农村电商必须有一支具有市场眼光、熟悉信息技术、敢想敢闯敢试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为此,必须积极从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回乡大学生、退伍士兵等群体中培养一批农村电商实用人才,通过专业电商培训、企业跟岗实习、提供贴息贷款、开辟创业平台措施,培养造就一批创业有思路、发展有本领,既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