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国家农民合作社典型材料(嘉祥县仲山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
发挥优势强合作拓展服务促增收
山东省嘉祥县仲山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
嘉祥县仲山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嘉祥县仲山镇南部高庄村北,于2008年8月在工商局注册成立,标准化库房3560平方米,维修车间720多平方米。下辖农机区域维修站、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基地、农机驾驶培训中心、农机机具寄存库、农机加油站等。目前,该社成员360户,拥有小麦、水稻联合收割机340台,大型拖拉机236台,玉米收获机78台,植保机械16台,其它配套机具70余台套,固定资产达2800万元。2011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致富经》栏目播出了“30天手到擒来的财富”的报道,对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进行了报道。2013年1月,仲山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予全国首批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9月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12月,荣获全国三十佳优秀创新示范农机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理事长荣获全国二十佳理事长。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抓运作
一是因势利导,成立合作组织。仲山镇是农业大镇,也是农机大镇。大部分农业机械处于自购自用和分散小规模经营形式,作业市场无序,机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广大机手对统一组织机械化作业的愿望非常迫切。以农机站为依托,坚持“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注册资金330万元,2008年初在全市率先注册成立了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使用机械的积极性有了明显增强,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置换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其它产业。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直接传达了农机手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农机手获知真实的市场信息及政策精神,农民机手组织起来,依靠群体力量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整合,提高了农业的规模化程度,增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抵御市场风波的能力,激发了广大投资农业机械的热情。拓宽了服务领域,增加了农机手收入通过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的有效运作,不仅跨区作业范围越来越广,跨区作业人员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注重文化建设,扩大知名效应。以农机合作社培训基地为依托,开展对广大农民和机手的农机技术培训,加强政策、法规、业务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创建服务品牌。同时,倡导“诚实守信、团结互助、担当作为、服务农民”的合作社文化理念,使合作社的品质进一步提高,品牌效应进一步突出。向农民机手提供农机化致富信息,更好的方便农业机械开展好农机作业等活动。
二、立足富民,搞好服务求实效
1、加强技术培训。合作社定期邀请省、市、县农机专家对入社机手进行操作技术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农忙期间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帮助安装调试,指导机手使用调整,确保新买的称心、用的放心。同时,合作社抽调6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检修专业服务队,调试保养机械,并使机手懂原理、会操作、会调试、会维修,提高了机手使用操作技能,确保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运转。
4、拓宽作业服务领域。农机专业合作社除开展耕、耙、播、收、植树打坑、棉花拔材、农田建设等农机作业项目外,还可开展农机维修、配件供应、技术培训、信息传递等服务,拉长了农机服务的产业链,提高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增加了合作社的收入。每年合作社作业面积20余万亩,经营收入2100余万元。
5、开展脱贫攻坚。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户入社,带动贫困户脱贫。对具有劳动能力且本人自愿学习农机技能的贫困人员全面组织免费培训,内容主要是农机作业技术、维修技术和农机跨区作业注意事项等。三夏三秋期间,合作社为开展农机作业服务,每年农忙季节减免部分贫困户作业费用,共资助贫困户238户,免费作业780亩,折合金额共计6.3万元。
三、着眼发展,不断完善促壮大
1、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健全制度。按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规范和完善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经营与核算,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把合作社逐步建成企业化运作、科技化支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推进的新型农机服务实体。开展了“社企合作”模式,目前已形成合作社+企业+种植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
2、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巩固和做强现有的机械耕作和机械收割项目,加快机具更新换代步伐,积极完善大马力耕作拖拉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植树打坑机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扩大服务规模和农机作业社会化领域,提高合作社的科技含量和农机装备水平,为农户全程机械化提供更广更好的农机服务。
4、推广示范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利用节本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效益与长远发展兼顾、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同步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我社多年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32000余亩,深耕深松100000余亩,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得、增产和增收双赢、确保示范推广任务全面实施。(供稿:高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