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里的葡萄为什么会长成漏斗一样1000多年前,到底是谁把葡萄种成了这个模样埋藏在地下的根脉千年不死,是什么能让它们生生不息塞北的古城,塞北的先人创造了怎样的葡萄神话
【节目文稿】:《农业遗产的启示》第四集葡萄神话(下)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农业遗产的启示系列节目。今天我们还是要一起走进河北宣化的葡萄神话。在昨天的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宣化葡萄生长的奇特,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漏斗架千年传承。今天我们将给您讲述它更多的神奇,宣化葡萄怎样度过寒冬宣化葡萄千年的老根又怎样年年有新的生命萌发
【解说】: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镇的外观越来越走向了雷同。宣化,距离北京150公里,现代城市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在钢筋水泥的掩映下,楼门、城墙、还有这些跨越了千年的葡萄,让人们记得,宣化,是一座古老的城池。
当古老的葡萄架一代一代传到了今天的时候,宣化的果农已经对这个架充满了一种浓浓的情感在里面。
63岁的张有每天都忙活在承包了的果园里,离清明节还有一周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埋了一冬的葡萄起架了。去年冬天的雪比较多,地里面湿度大一些,他觉着如果地面温度上升得快,埋在里面的藤就更容易上病,因此起架就比往年早了几天。
在邻居陆续开始忙活的时候,张有已到了扫尾阶段了。
【采访】张家口市宣化区盆窑村葡萄种植户张有:这个叫马莲,叫其他人看这东西,纯粹就是一种草。但实际在我们种葡萄的看,它就是一种宝啦,因为什么因为这葡萄一出来,就离不开它了。
【解说】:宣化种葡萄的家家都有这一宝,就种在葡萄架边上,就伴着葡萄生长。
【采访】张家口市宣化区盆窑村葡萄种植户张有:每年到秋天白露前,干别的不干别的,就跟种庄稼的一样,熟了必须得收回来。我们到白露时也一样,也得把它收回来。
【解说】:马莲草的生长和葡萄一样,春天开始出叶,秋天开始成熟。成熟后晒干,打捆。这已经成了种葡萄人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
把葡萄固定在葡萄架上,张有只用这种马莲草当绑绳。这样刮风下雨,马莲草上也不沾脏东西,不会污染了葡萄。到葡萄收完时,马莲也开始酥烂了,只用系不用解,就方便了葡萄的落架。很多劳动中的智慧其实就是一种和谐,一种万物中的巧妙的利用关系。
张有从15、6岁手里就开始摆弄着这些葡萄,在他的心里已经对这葡萄有了另外的一种定义了。
【采访】张家口市宣化区盆窑村葡萄种植户张有:实际上我把它认为啥,我把它认为是一种礼品,你看我们宣化人全国各地哪儿都去,去哪里。不管是亲戚也好,朋友也好,客人也好。他没有别的可带的,非得把这白牛奶葡萄给带着,所以我把它认为是礼品。
【解说】:执着着这种圆形葡萄架的人们,他们的付出要比用其它方式栽培大出很多倍。而态度决定了一切,种植者最终决定了宣化葡萄千年的命运。
和往年一样,只要到了清明节,也就到了古葡萄园里最忙最累的时候。刘斌的葡萄架也准备起了。
先要铲开一层土,土下是一层工程布。
用工程布盖葡萄,也就是近十年的事,现在种葡萄的方法和以前没有更大区别,只有一些小的变化。原来这种工程布没有的时候,这一层是玉米秸秆。只要精心一些,工程布可以用上八九年,省事方便、又结实耐用。好处一多,人们接受起来就特别快,现在工程布已经全部普及了。
当这层工程布掀开,宣化葡萄冬藏时的另一个奇怪的形态也露出来了。
葡萄藤并不是被深埋在土里的,在壕沟里也并没有用实土压着藤蔓,一根根木杆子支起了空间,沟里面住着长长的交错着的葡萄藤。
这个工事是在秋天里的一个大工程。收获葡萄后一个月,葡萄叶开始枯黄凋落。和其它的果树不同的是,葡萄藤蔓完全耐受不了北方的寒冷。地处塞北的宣化,冬天的低温时能有零下二三十度,这样的低温,不仅会让藤蔓受冻,也会冻死葡萄的根。所以一定要把葡萄藤埋进土里。
埋土前,要剪除落叶,修剪枝条,留下来年的结果枝条,同时要把圆形的葡萄架一根根地拆掉。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河北宣化地处太行山脉深处要冲,这里自古便是入京的重要通道,有京畿门户之誉。这里因葡萄而闻名全国,独一无二的漏斗架传承千年,诉说着宣化古老的农业种植文明和厚重的人文底蕴,也为宣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引发思考和启迪。(《科技苑》20130618农业遗产的启示第四集葡萄神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