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大英博物馆》将文物拟人化,以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与海外工作的中国记者两个人的互动,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出逃寻乡、只为回国传信而后期待“能堂堂正正回家”的故事,引发了#没有中国人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等热搜词条。
02案例解析
微短剧;共情传播;视听结合
二、“乌梅子酱”短视频出圈
2023年2月,李荣浩的《乌梅子酱》引得全网短视频翻唱,小甜歌凭借着情人节的甜蜜氛围烘托以及朗朗上口的歌词,也带火了同款商品乌梅子酱,词条#乌梅子酱搜索量暴涨200北#登上热搜,截止2023年11月7日该词条阅读量达到了3亿。
在央视新闻等媒体点赞其音乐助农之外,这首《乌梅子酱》作者也遭到乐评人批评,判定为“口水歌”,是迎合下沉市场的作品、有失水准。10月,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翻唱《乌梅子酱》,令抖音#乌梅子酱#播放量达到了48亿,持续发酵中。
音乐短视频;音乐助农;审美流变
三、“普通人代表”于文亮爆红
2023年10月,没有偶像包袱、在镜头前无滤镜展现生活的山东男孩,于文亮火了,10天涨粉超百万,“普通人代表”“于文亮精神”“于文亮自由”成了其标签,不少网友认为“于文亮给了其记录生活的勇气”。
随后媒体对其进行采访,微博词条#于文亮说我走红是因为大家太累了#成了热搜第七,11月1日至8日的10场直播,则被认为是其原有“不接广”人设的打破,而其抖音介绍也改成了“天天开心”。
从这个意义上,走红的于文亮,靠朴素真实视频风格在众多博主中脱颖而出,却也被其朴素所局限(或者说与网友造神的期待相悖)。正如“我的第二人格要吃早饭”的直播标题,像是验证了人们对其爆火的质疑,平台助推与有意识打造人设造号变现的合谋。
然而,“博主恰饭”与“创作内容”两者的关联总被人为地对峙起来,如果商业化能在一定机制管控下促进内容创意不断涌现,也是一种可供探索的路径。因此,同学们也可以结合宅前热议的“B站断更潮”事件,就博主生态延伸积累。
反精致浪潮;求新求异特性;博主生态
四、时政+Vlog:大国外交最前线
央视新闻“大国外交最前线”,发轫于主持人康辉在2019年11月11日发的第一支vlog,随后演变为从外交视角直击我国重大事件第一现场的短视频系列,微博上发布视频数过百、累计播放量破亿。
相比央视的大国外交最前线,新华社记者张扬Vlog则与普通人的生活更近,张扬工作室的《权威访谈|张扬对话王亚平:重返太空的183天》,获得今年第33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访谈类的一等奖,可以一并积累。
语态变化;Vlog新闻;融媒报道
五、国家形象网宣片《PRC》
关于网宣片,2022年9月,中国军队国际形象网宣片《PLA》发布,10月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发布,时长均在五分钟以内,以全球关切、历史渊源与现实融通为核心做形象呈现,用新媒体语态向世界展现一个立体的国家形象。
相比于《PLA》,《CPC》与《PRC》是同一系列,均注重跨文化传播的语态变化,与媒介变化的拟人化表达。以人格化平等自我介绍的方式阐述国家立场、自身原则,更是注重金句语言的融入,营造氛围,以便在新媒体平等上赋能传播。
这种方式是新型主流媒体核心能力之一,不断适应媒介生态变化调整内容生产模式与形态,被称之为“传播调适”。因此,该案例不仅可以用于国际传播,还可以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媒介融合等语境中使用。
国际传播;传播调适;媒介融合
六、亚运美学:央视新闻动态体育图标
2023年9月17日,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6天之际,央视新闻通过动态体育图标与诗词汉字做结合,以项目结合组成一句古诗词,在有节奏的音乐中感受中国风与体育速度的奇妙碰撞,时长2分50秒。
如“银鞍”对应山地自行车项目,“照白马”对应公路自行车、田径、马术三个项目,“飒沓”对应现代五项、铁人三项两个项目,“如流星”对应场地自行车、竞速小轮车两个项目,最终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诗句与对应项目的画面,造就“亚运会动态体育图标遇上中国风”的亚运美学。
这种亚运美学,在吉祥物宣传片、亚运会国风宣传片《丹青游》等短视频中也有体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一并积累。
亚运美学;汉字文化;赛事传播
七、B站以播放分钟数代替播放次数
2023年6月26日,哔哩哔哩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在十四年周庆表示要以播放分钟数来评判视频质量,预计几周更新完成,因可能利好中长视频创作生态而被不少人叫好。然时至11月,尚未有播放分钟数显示。
关于短视频平台机制,最多的是对算法推荐机制存在的隐形操控讨论,而这次探讨的事算法推荐细分领域,视频质量评价体系。随着短视频热潮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平台吸引创作者入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B站向来以中长视频的优质创作者生态为核心,然短视频机制的引入,创作者极易因中长视频制作周期长而数据不及短视频受打击,从而影响整体生态的发展。
平台机制;算法推荐;创作生态
八、中老年抖音偶像秀才账号被封
而秀才账号的封禁,则与之前的假靳东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围猎”中老年群体而屡试不爽的背后,是中老年群体情感需求在现实中常被忽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文化断裂、品位区隔,平台算法推荐所形成的信息茧房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
中老年偶像;中老年诈骗;网红违规;互联网整治
参考文献
3、栾轶玫,苏悦.“热呈现”与“冷遮蔽”——短视频中的中国新时代“三农”形象[J].编辑之友,2019(10):38-48.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19.10.006.
5、中传大数据:视频合集|带你领略短视频中的“亚运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