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研究生就业方向(精选5篇)

关键词:就业质量;就业帮扶;农林院校;就业

Abstract:Asthemainstayofthesocialdevelopmentofourcountry,postgraduateshavebeenhighlyregardedasthescarcityoftalent.Inrecentyears,however,withtheenlargementofscaleofmastersemrollment,graduatestudentsbeguntoencounterdifficultemploymentproblems,whichagriculturalgraduateemploymentsituationismoreserious.Fromtheemploymentdatainrecentyears,graduateemploymentrateisnotpessimistic,butthequalityofgraduateemployment,employmentlevels,jobsatisfactionissignificantlylower.Taking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asanexampleforthegraduatestudentemploymentqualityproblemresearch,wecanconcludethatemploymentassistantpoliciesandcreatingdeepemploymentplatformcanachievethepurposeofimprovingthequalityofgraduateemploymentandemploymentsatisfaction.

Keywords:Employmentquality;Employmentsupport;Agricultureandforestrycolleges;Employment

1现状分析

根据湖南农业大学2016届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硕士毕业生共计821人,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选择按性质分类排在前三的是其他企业(51.89%)、国有企业(10.48%)、高等院校(10.35%)。而2015届的质量报告显示就业单位排前三的分别是其他企业(52.24%)、机关(12.62%)、高等学校(7.87%)。湖南农业大学2014届就业质量报告,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按性质分类排在前三的则是企业(52.97%)、高等学校(13.10%)和科研设计单位(6.21%),根据近3a的数据分析发现农科类研究生毕业,多为聘用合同、就业证明等非正式协议,进入国企、机关、科研院所的比例逐渐下降,硕士生毕业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进入科研设计单位的比重由6.21%下降到5.6%(见图1),而进入机关的由4.17%上升到12.62%,签入国企的由2014年的4.8%增长为10.48%,硕士毕业生选择自身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数逐年下滑,其中2015届毕业研究生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的比例高达79.22%。

1.2自身原因造成研究生就业质量不高、压力大的根本原因是其自身。从近3a的就业分析数据来看,部分学生考取硕士文凭动机有误,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并不是想要深入研究,毕业后也并不从事本专业,这导致其研究生阶段专业素养较弱。而就业时要求过高或自我需求过高,也是导致就业质量不高的几大原因之一。据2014届、2015届硕士毕业生理想薪资(见图2)和毕业生理想就业地域(见图3)来看,研究生对工作的要求程度较高,农林类行业薪资水平相对较低且环境较差,学生自我定位不明确,形成供需差异。

1.3外部原因外部因素中占有最大比重的是院校。高校是人才抚育的基地,除了学生自身素质外,学校对其的培养也尤为重要。院校长期培育学术型人才,导致与社会需求脱节,形成了管理层多于基层工作的倒金字塔型;其次,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选择农林类院校成了学生们的第二选择,在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下,农林类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与其他综合院校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其在竞争中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弱;一些农林院校没有针对自身特色进行专业设置,而是跟随市场需求,开设学生与社会更喜爱报考的专业,导致专业课程不深入无法适于社会需求,或是该专业市场饱和度较高,供大于求;部分高校对于就业帮扶不重视,支持度不高,开展的就业课程、讲座、活动较少,导致研究生理论知识强,社会经验少。

2农科类研究生就业帮扶现状分析

就高等院校自身来说,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一方面取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学校对学生的帮扶程度及效果。就业帮扶,是指在就业过程中对遇到困难的对象提供相应帮助和援助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措施的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动态、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实践活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就业帮扶举措已形成以就业指导、举办招聘、心理o导、就业补助及政策解读等一系列环节的就业帮扶体系。以湖南农业大学(后简称我校)为例,我校针对不同专业研究生毕业就业进行了专项指导。分别从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帮助、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开设心理讲坛、咨询室以及加强就业帮扶政策,如“一带一建”等,5个方面推进研究生就业工作。

3建立就业帮扶体系

3.1建立合理就业目标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农科类研究生热爱自身专业,并认为在农科类就业中的前景比社科类研究生更有专业优势。但是他们在就业观、择业观方面存在对自身定位不客观、不合理的情况。主观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是大部分毕业生存在的观念误区。农科类硕士与本科生相比,在找工作方面有更强的自主性。但是在找工作过程中情绪化和个人主观化极大地影响就业结果。农科类研究生就业期望值高于自身水平是另一个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出台大量政策支持农科类学生发展,院校为其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以及科研教学经费,平台高,起点高导致他们对发展前景要求也相对较高。但社会对农科人才的需求现状呈基层化、乡村化发展态势,造成其就业期望值过高。

3.4划分受众层次,进行针对性帮扶

3.4.3女性硕士与男性硕士2010年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首次公开发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1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其中40%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研究生最觉困难。女性学生就业难是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象的反映,其根源在于社会性别定位及厂商利润最大化动机行为的驱使。农科类工作一般条件艰苦,工作繁重,因此大多岗位希望招聘男性。在这一问题上,高校应着重培养女研究生的竞争力,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女研究生自身生理特性和教育背景,探索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女研究生素质培训体系。

4结语

参考文献

[1]袁首.大学生就业援助实践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25):45-46.

[2]李毅,曾福生.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01.

[3]彭春秀.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J].农业教育研究,2011,03:39-44.

[4]李婷.农林院校大学生全程就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5]赵小峰,闫斐,杨军伟,等.就业帮扶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662-665.

[6]彭淼,朱杰辉,钟晓红.农科类研究生就业质量提升体系的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132-135.

[7]许星.浅谈农科类研究生就业现状及解决办法[J].大学教育,2012,02:26-27.

[8]雷世富.正确认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导师负责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3:66-69.

[9]高珊,梅瑞华.导师负责制,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新模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0:98-99.

[10]秦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40).

[11]孙世平,孙鑫,李华.大学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02:58-60.

[12]张抗私,盈帅.性别如何影响就业质量?―基于女大学生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03:83-90.

[13]王琦,许艳丽.女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08:137-139.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习行为;就业动机

一、引言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具有年龄大、起点高和专业性强等特征。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深度和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很多专业知识在专业领域中适用性较强。随着研究生教育制度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其改革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主要在于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密切联系。我国“十三五”期间,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调整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提升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是当务之急。

二、在校硕士研究生学习行为分析

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学习自卑和疲劳综合症等问题。具体表现在课题科研兴趣低下、专业知识结构薄弱、就业前景迷茫等。

1.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通过深入分析在校研究生学习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存在“加强专业知识写学习”的需要,而一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薄弱,存在为“父母的期望”、“缓解就业压力”、“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的想法而进入硕士阶段学习。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倾向于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意识。

2.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投入现状。学习投入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具体体现在兴趣爱好与学习、感情投入与学习、意志与学习、性格发展与学习等方面,要养成我要学、我快乐、我不怕、我爱学的学习意识,行成良好的学习投入态度。目前,在校硕士生存在不爱学习、片面认为读书无用、存在成功无望的消极心理。而有的学生虽然认为读书有用,可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现状。心理学家德西曾经做过一个测试,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发现:有些人看中的是“内在的成功”而不是“外在附加奖励”,当这种人从事有内在兴趣的工作而取得成绩时,会体验到由衷的满足感和成功感。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为“德西效应”。可以肯定,硕士研究生以前总是受到“外在附加奖励”,所以没有引起他的兴趣,现在的“内在的成功”才使他有所改变。“德西效应”对广大教育者的启示是:鼓励学生进步的方法很多,而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和体现自身价值远比一味表扬更有效果。

三、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动机分析

目前社会总体情况看,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劳动力的有效增长大于社会有效需求。此外,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研究生就业供需比逐年下降,研究生就业形势也由易转难。在校硕士研究生应该清醒认识目前的就业形势,既不盲目乐观,又不消极悲观。有少部分学生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听从社会人员只言片语,而盲目改行去参加一些非本专业技术类的考试。目前,大部分研究生已经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树立正确就业观,规划自己职业生涯是在校硕士研究生的根本任务。

四、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议

1.学科布局设置合理,加强导师梯队建设。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结构主要包括学科分布、学缘结构等,它受制于学校学科点分布情况、导师分布情况、生源分布情况、科研实力等多种因素。近几年来,普遍存在农业院校第一志愿填报人数少,录取基本靠调剂。而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专业招生困难。学校各院系之间存在科研实力、导师人数的差异,导致学生报考志愿比较盲目的情况。对于学校新引进的年轻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报考学生对这些老师的科研方向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缺乏详细了解而导致硕士研究生名额空缺等问题。所以,优化学科布局设置,加强导师招生宣传力度,优化录取结构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之前提。学校也应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着重于引进一批年轻化、专业知识强和科研业务能力强的高层次精干人才,补充学校已有的科研梯队建设。

2.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近年来,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国家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这个计划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包括了全国博士生学位论坛、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博士生学术会议、研究生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改革等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立研究生创新基地,推进“双导师”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方面,调整培养方案,安排实践课程,增加实践学分,加强对研究生实践环节指导。实行校外联合,针对北京农学院来说,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上实行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比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及综合性大学合作,实行双导师培养体系,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

3.实行英语教学改革。为提高研究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术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对非外语专业研究生教学进行改革。具体内容为:实行分层教学模式,新生入学后,参加统一的分级考试,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即A级班(高水平班)和B级班(普通水平班),B级学生的英语教学以语言基础为主,A级学生的英语教学除进一步提高语言技能外,将着重其语言应用和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

4.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塑造“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奖学金评定办法,奖励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学科竞赛获奖者,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最近几年,北京农学院学生在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成果以及“挑战杯”等大赛获得佳绩。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团学活动,争取获得硕士研究生推免权,最大限度地留住我校优秀的本科生生源,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5.加强学生有效自我调控意识,严格论文审核制度。有效自我调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设置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策略,并能时时自我激励,自我监视学习进度,周围评估学习效果,不断反馈和调整,保证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现在普遍学校的学位论文审核严格采取预答辩―盲审―答辩―重合比检测,不通过者直接推迟毕业。目前普遍存在受限于招生规模、科研水平等,高水平学术论文少,无法选出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也普遍认识到发高质量科研论文能够巩固自身知识结构的巩固,提升科研能力。所以他们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性大大增强。

6.加强自我认识,树立正确就业观。研究生做好自身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第一学年,是自身职业定位期,巩固自己专业知识结构,加强科研训练。第二学年是职业准备期,实现科研项目成果产出,为后续的职业生涯打好坚实基础。第三学年,职业实践期,通过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的学习过程,清楚自己职业定位,定位正确的合适就业目标,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找准时机把握机会,做好就业决策。目前研究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定位,挖掘自己的潜力,明白学习不仅是就业的一个砝码,而且是对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正确对待就业和失业,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做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卢敏.浅谈农学专业教育改革[J].才智,2015,(3).

[2]张丽娟,张静.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现状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4]金燕.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机制浅探[J].高教高职研究,2011,(67).

[5]何佳.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现状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6]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05).

[7]龚惠香,陈杭渝,周坚.研究生职业价值观性别差异的现状及演变[J].高等农业教育,2002,(06).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等主要任务及措施。而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和培养规模逐步扩大,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甚至出现了高学历与就业率“倒挂”的现象。此次调研旨在了解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的情况,为高校在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引导、服务及解决研究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调查背景与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于网络平台,最终回收386份有效调查问卷,涉及文、理、农、工各类专业,其中,男生153人(占39.64%),女生233人(占60.36%);硕士研究生共328人(占84.97%),博士研究生58人(占15.03%)。

二、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情势严峻的事实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和培养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随之加剧,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65万人,就业形式依然严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5届毕业研究生达2180人。研究生总就业率为95.55%略低于本科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以企业就业、事业单位就业、升学和出国(境)为主。

2016年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超过200万人,研究生教育规模位很大。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除去升学、出国毕业生,有86.56%的毕业生正常就业,其中有36.48%的毕业生进入党政、事业单位工作,47.14%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且以教育,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为主,而所有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不到1%。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可以看出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选择还是倾向于相对稳定、创新性低的党政、事业单位工作,这也解释了当前公务员考试持续火爆的社会现象,由此不难看出,研究生就业难,并不是研究生数量饱和,而是研究生的择业观念有待转变,更加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

三、研究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与态度

本次调查中,19.17%的调查对象认为创办一个企业或公司即为创业10.88%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是指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而多达61.92%的调查对象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称为创业。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仍然较为片面、较为狭隘。

四、研究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与思考

1.研究生创新创业现状。在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普遍赞成创新创业的尝试,认为创新创业将会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此外,62.05%的调查对象虽未参与创业,但仍对创业抱有浓厚兴趣,30.77%的调查对象也同样对创业抱有一定兴趣。然而,真正已经参与到创业团队中的{查对象比例仅占3.85%,且有少数调查对象对创业没有兴趣。

五、对高等院校在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工作中的建议

六、小结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浅析浅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研究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研究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大学生遭遇隐性就业歧视探讨关于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女大学生应对就业性别歧视探究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文献综述探析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及对策分析论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性别歧视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分析女大学生群体就业歧视问题现状与对策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07-05-23.

[2]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3]张临山,武笑.性别的樊篱缘何越筑越高?[N].山西日报,2011-11-1(C2).

[4]王丽.我国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5]叶文振,刘建华,夏怡然,杜娟.女大学生的“同民同工”——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的启示[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6期.

[6]郑春燕.女性劳动者就业歧视的法律应对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关键词:女研究生毕业就业

1女研究生就业现状

选择职业是研究生人生中继大学毕业后的又一次重要抉择,决定着研究生以后的生活道路。攻读研究生,本意是追求更为精深的学识,然而高学历却在一定程度上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负担,根据对近年招聘市场上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出:除少数要求特殊技能的职位外,大部分职位不会特别针对研究生,而是打出“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招牌,这样的招牌后面常隐含着“本科生优先”含义。虽然很多企业的人事部门都不肯坦白承认这一点,并异口同声地答复,“我们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视同仁”。但研究生的高学历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就业上的高门槛。这种情况下,研究生陷入了进退两难中:进,是和本科生相同的职位和薪资待遇,且用人单位并不乐意;退,除非继续读博,他们已别无选择了。

2女研究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外部原因

2.1.1研究生不断扩招,造成就业拥挤

2.1.2受金融危机影响,岗位减少

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作为吸收研究生毕业生的主渠道,其容量有限,近年来岗位日趋饱和。1998年后,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不可能持续提供大量岗位。与此同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佳,其本身沉积着大量的冗员,在金融危机期间,为减员增效,企业不但招收毕业生人数甚少,有些甚至每年需向社会排放相当数量的富余人员。

2.2自身原因

2.2.1性别造成的机会不平等,是导致女研究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2.2就业情况难与理想持平。

2.2.3就业压力过大,就业心理失衡,为女研究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以上种种,加之金融危机对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如此的就业形势必然为广大女研究生同学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有些受传统观念影响、受自身专业限制、受自身条件制约,往往对自己不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在用人单位和女研究生的互动影响下,在自我实现预言效应下,女性也承认男性更有能力、别人比自己更有优势、别人比自己能力更强等等的心理暗示,以此打消自己的积极性,对找工作产生畏惧心理,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极大的影响了女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有些就业期望过高,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时屡屡碰壁。许多研究生不能正确地了解和认识自我,不知道白己的爱好、特长、兴趣是什么,对自己没有客观、科学的评价。在确定理想目标、就业规划时,定位不准,盲目从众,喜欢“人云亦云,容易陷入被动。

3解决的方法

通过对以上女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要解决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3.1宏观调控,实现公平竞争

3.2迎合市场,准确定位

3.3再次,加强心理素质建设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女研究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女研究生同学只有加强自我心体素质的建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提高女研究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是解决就业难的根本措施。一方面要努力扩宽知识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来锻炼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能力,通过提高综合素质进而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事求是地剖析自我,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丢掉“精英”意识,改变“就高不就低”的传统观念,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职场的挑战。

3.4建立和完善就业“见习制度”

面对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是无可厚非的有效解决办法。刚刚离校的研究生了解最前沿的学科技术,熟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然而其实践经验只能从进入工作环境的一刻开始积累。用人单位希望人才聘用伊始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建立和完善“见习机制”,鼓励在校生在读期间到用人单位实习实践,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感受工作氛围,对日后工作选择会有很大的帮助。欧美国家在保障社会就业方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见习制度”就是促进和保障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机制。毕业生通过在用人机构为期6个月至1年的见习实践,了解和熟悉该行业和工种的职业规范,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技能,并有助于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4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女研究生就业困难有诸多方面的原因,政府部门、高教机构和社会各界应各司其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同时,女研究生应加强自身素质,挖掘自身能量,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状态迎接就业。相信,在各方努力之下,女研究生群体的人力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女研究生就业与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1]徐彩莲.论女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

[2]许艳丽,胡艳涛.女研究生择业心理的弱势成因与强势关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1月.

[3]李海萍.研究生就业市场壁垒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4期.

[4]凌云志.女研究生的就业权救济[J].江苏高教.2006年第5期.

[5]刘朔.女研究生就业心态的调查[J].中国研究生.2006年第10期.

[6]房燕.浅析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2009年4月.

THE END
1.农学类专业就业方向全解析 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国土部门等也是农学背景考生的就业方向。这些部门的工作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需要农学背景的专业人才来支持。 国考主要可报考岗位包括海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气象局、国家自然资源局、国家统计局、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公安部、水利部等,为农学类专业的同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540284962463524875
2.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方向一、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方向: 农业类企事业: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再生资源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 检测类单位:农产品检测、食品质量管理。 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行业就业分布: 三、开设农业资源与环境的院校推荐: 1.吉林大学 https://www.gaokao.cn/gk-mb/10/254
3.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本页讲述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用人企业招聘需要的要求、就业后的工资待遇、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吃香以及同类专业还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24195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4992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567元,0-2年工资4242元https://bbs.pinggu.org/jg/zhuanye_jiuyefangxiang_31280_2.html
4.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工资待遇排名)就业方向(就业单位行业分析)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单位有哪些?主要分布如下:工程设计占16%,环保/节能占15.6%,环保科技占14.8%,规划设计占10.2%,水利占9.8%,环保工程占9.2%,咨询占8.8%,工程咨询占8.4%,环境科技占8.1%,技术咨询占7.5%,统计依赖可从事岗位近一年相关行业分析,仅供参考。https://edu.jobui.com/m/major/nongyeziyuan/
5.专业介绍【就业方向】从事农家乐、特色民俗风情园、风景园林区、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园区管理部门、休闲农庄、民宿服务人员、农资公司销售及服务人员、园艺技术人员、茶艺师、导游等工作,亦可从事乡村休闲农业自主创业。 【专业咨询】杨凯云18690192805 大数据与会计 【专业简介】创办于1984年,2009年度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015https://jjmy.xjnzy.edu.cn/fyjs/zyjs.htm
6.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就业方向有什么?网友(匿名用户)职场问答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就业方向有: 1、在国家、省、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农学公务工作:主要负责扶贫和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业务工作; 2、在各省市、乡镇的农业、园林及植物等部门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科研是负责组织实施全院科研工作,技术开发是负责技术引进和产品开发工作的计划、实施,确保产品品种https://zq-mobile.zhaopin.com/zpdOutputQuestionDetail/7623921/
7.2025广东高州农业学校开设的专业一览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可到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部门,国营、私营及各种股份制公司的种植类岗位群,从事植物类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工作。 5、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具有农村经济管理、农村政策与法规、农产品营销、农村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https://www.bangboer.net/news/show407759.html
8.农学专硕方向就业方向及薪资水平考研报考农学的同学,考生比较关心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及薪资待遇,今天上海高顿考研网给大家分析下农学各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岗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专硕:0951农业 095131农艺与种业 广义的农艺学是研究大用作物、元艺作物和草业生产原理与技术的一门科学,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作物的育种、栽培、土肥水管理、病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274613.html
9.农学专业解读农学主要就业方向 目前,全国大陆总人口13.9亿人,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和不断减少的耕地,唯有农业科学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的农学人才,将会是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总体来说,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与地域性关系比较大,也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关。农学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有: 一、公务员。https://gaokao.chsi.com.cn/zyk/zybk/zyjd/viewPage/r1ru3e7fqh0lb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