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肥料圈里有个热闹事儿——第二十四届磷复肥产销会在南京开了!
说到磷复肥产销会,就不能不说肥料创新。这不,本届磷复肥产销会首场论坛——肥料创新发展论坛已经在11月6日顺利举行。
作为一个常提常新的关键词,“创新”屡次被提及,向创新要未来、向创新要发展、向创新要业绩成为会议共识。
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应对农业发展新需求趋势下肥料的发展方向,新型肥料的技术进步、应用拓展以及市场需求等关键议题,从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修复与土壤改良、肥料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优化肥料产品结构以及肥料产业链延伸等多个维度出发,共同探讨了肥料行业在创新、低碳、绿色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路径与技术策略。
向创新要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从土壤健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有机(类)肥料的意义、有机(类)肥料制造技术工艺及其田间应用效果等三个维度对我国有机肥产业发展的概况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九年稳定超过1.3万亿斤的背景下,农业化肥使用量持续下降,同时化肥利用率显著提升。会上,长期从事土肥水技术推广工作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杜森,详细论述了我国科学施肥的五大行动。
首先是科学施肥增效行动。该行动着重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遵循精、调、改、替和管五大路径,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的集成应用。粮油作物方面,该行动旨在控总量、优结构、提单产;经济作物方面,则着重于增有机、重平衡、提品质,实现施肥的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和专业化。此外,该行动还致力于确保作物、区域和养分的平衡,通过优化品种实现功能多样化和资源高效利用,采用机械施用技术,实现精准、轻简施用,并通过四轮驱动实现高效精准施肥。二是绿色种养循环试点。该试点旨在整县推进粪肥还田,探索建立粪肥还田的运行机制,并集成创新技术模式。三是旱区节水增粮行动。该行动强调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保住土中墒,这是确保旱地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四是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行动。该行动提出了四大建设模式:标准智能型、固定耐久型、常规经济型和轻简便利型。五是肥水标准化行动。该行动的目的是解决标准缺失等问题,以提高整体的标准化水平。
向创新要发展
当前,种植业已经开始向信息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肥料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农化服务水平,推动我国农业和肥料的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德钾盐(深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植物营养专家郝艳淑在《肥料加镁的技术和应用》报告中强调了中国土壤镁元素缺乏的紧迫性。她指出,镁元素的缺失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严重营养问题,导致了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她详细介绍了镁协作网的试验布局以及施用镁肥如何改善作物品质和提高肥料吸收及利用效率。此外,她还深入讲解了适应我国国情的补镁策略——复合(混)肥/氮肥+镁的应用方案,并介绍了德国钾盐集团在钾镁肥生产方面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鲲做了《共享菌碳新技术,共赢农业大未来》报告。他提到,当前,农业种植正遭受土传病害、土壤营养吸收能力减弱以及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等多重挑战。因此,“有机+生物+矿物”相结合的肥料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他还深入阐述了根力多功能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料的发酵技术以及天然矿物土壤调理剂的最新产品和技术进展。
向创新要业绩
中国化肥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陈丽围绕国内外新型肥料的结构、布局与变化趋势进行解读。她详细介绍了全球新型肥料的概念与种类、发展历程、背景、发展布局,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背景、结构、布局和变化趋势。她认为,2022年全球新型肥料需求下降7%,降至1580万吨,这一转变主要归因于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以及农民购买力的下降。欧洲和北美是消费量减少的主要地区,而东亚市场则是唯一消费量呈现增长趋势的区域。展望未来,新型肥料的发展将趋向功能化、高效化、复合化以及生态化,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腾讯智慧零售区域合作专家、解决方案架构师黄蕾作了题目为《激发全域内生动力,探寻农资增长突破》的报告。他指出,后疫情时代,品牌私域运营正趋向实用化,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实际效果。构建一个有效的私域体系,并充分利用好视频号等工具,对于品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此外,他还重点介绍了腾讯智慧农资行业全域数字化方案及其实践案例。
SQM中国技术总监李鑫作了《SQM在特种肥料创新上的探索与发现》报告。他首先展示了SQM公司在全球业务的广泛布局,包括硝酸钾、碘、锂等衍生物工业化学品的强劲业绩。此外,他还讲解了碘及其化合物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以及SQM+PROP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提升磷的移动性和利用率,显著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升,展示了其技术应用的显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