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百态,每个人的活法都不一样,也就注定了死法各有千秋。只有找对了活法,才不会死的那么早,那么难看!本文就简单整理一下,农资人,这个独特的群体,几大死法中的原因,活下来活得好的本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做农资销售的,如何才能在惨烈的环境下活下来?
做农资销售的六种死法
1、卖货无利润——穷死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似乎很多农民都不懂,但并不是永远不懂。有多少人,曾幻想着依靠促销占据市场,依靠开农民促销会大卖特卖。我们不回避这种模式的火爆,但在农资这种以年为单位的轮回之路上,今天放一个炸弹,明年转过来便会遇到一个去年炸开的大坑。而且里面蓄满了农民的积怨,农资人要么绕道而行,要么跳进去没利润穷死。
2、赖账赊销——拖死
目前销售终端的赊欠现象,是农资人永远的痛,不赊卖不出货,赊销收不回钱。多少农资人倒在要账的路上!但是这又怪谁呢?供销社时代,哪有赊销的?农民的赊欠习惯很多都是农资行业的不当竞争养成的恶习。
3、资金链断裂——饿死
一边是做梦都想着拒绝赊销的经销商,一边是为求质量保证一定要赊销给农户的零售商,而上游生产企业回款条件越来越多,处在流通链条中间的经销商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4、不善于经营——过劳死
勤劳,是农资人的必备素质。因为懒汉,会死在入行的前一天,光入行的心理准备,就能让一个懒人视若妖魔,逃之夭夭。哪个农资人不是每天起早贪黑,亲力亲为。
5、抽检不合格——打死
对农资人来说,这是一种最没面子的死法。我们假定农资人都是带着对农民的善意和三农的情怀入行的,对那些明知假货却仍然故我的混蛋们,我们不予置评,但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种人。如果你没有擦亮眼睛,被利益诱惑,有一次上当,后果不堪设想。
6、增值税开征——逼死
化肥增值税恢复征收的政策对中小企业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大企业或许会“我胖,我耐揍,我就不涨价撑着,看你小企业撑过撑不过去!”同时,因为中小企业的品牌溢价空间小,早已经是赚取薄利了,靠原料价格行情生存,把控不好原料价格行情的企业都有可能亏钱。所以这事,可能会逼迫很多中小企业另寻出路。
做农资销售的四种活法
1、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是必然趋势,就如同10年前国家开发农资流通经营一样。经销商转型合作社的方式在末来的发展中将成为主流,因为农资专业合作社具备从农资采购到科学种植的优势,且具有多样性的渠道特征。
2、傍大款
农资生意难做不难做,每个人想法都不同。行业前景好,但确实也在发生着变化,变化的关键词就是集中,上游产品和种植户都越来越集中。零售商的竞争不再限于个体实力的对抗,而需靠背后的综合资源,例如经营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以及优秀批发商的支撑。零售商想要做大做强,“傍大款”(与好的批发商及品牌合作)是最好的途径。
3、向区域代理商转型
这种模式就是由若干有一定实力的农资经销商以资本、品牌、产品、网点等为纽带进行横向联合,比如成立合资或股份制的农资公司,对区域市场内的渠道进行统一整合和管控。目的是为了与其相互残杀,不如联合做大做强,打造局部农资流通市场中的“区域王”。
4、向农资连锁业务转型
农资流通领域集中度低,加之市场化较晚,行业整体呈现散乱杂和无序竞争的局面,整合的空间较大,而加盟连锁就是当前行业整合中较为突出的一种模式。目前,据一项统计称,中国现在有60万农资经销商,其中数量最大的是遍布乡村的夫妻店。这些夫妻店一方面方便了农民购买农资;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成为滋生假劣的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