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含绿量增加发展含金量——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7年保持下降趋势消费中原新闻网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022万吨,比2012年下降14.0%,科学施肥用药水平不断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3%,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格局加快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主的多元利用方式提质增效;农膜处置率稳定在80%以上,科学使用回收机制日趋完善……我国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7年保持下降趋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取得积极成效。

??施肥有了最高限量——

??立足源头治理,促进治存量、遏增量

??每亩底肥30公斤、分蘖肥10公斤、拔节孕穗肥10公斤……翻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双庙村的化肥定额制示范区施肥方案,表格中清晰标注了水稻生长各阶段化肥投入的最高限量标准。

??“偏施氮肥引起土壤板结,还会污染周边水体。我们通过试验对比,筛选出水稻最佳用肥技术模式,氮肥用量减少了10%以上。”化肥定额制项目实施方、杭州佳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岳峰说。

??“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正处在治存量、遏增量的重要关口。”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绿色发展团队首席专家金书秦介绍,农业面源污染往往具有分散性、不确定性和滞后性,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突出难点。

??立足源头治理,促进污染减量。2020年,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与浙江农林大学、临安区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合作,针对水稻、茶树、雷竹、核桃等9种作物,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化肥定额制限量地方标准。

??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邬奇峰介绍,为加强施肥行为管控,当地一方面引导农资经营单位建立购销数据库和补贴档案,平台可自动识别购买用量是否触碰“红线”;另一方面推动规模主体签订承诺书,保留购买凭证、建立肥料施用档案,实现可追溯。目前,全区化肥定额制已推广25万亩,近5年减少化肥用量1380吨。

??灌溉有了循环水网——

??瞄准重点领域、关键区域,综合研发优化技术

??安陆市水域面积达1.7万公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点多面广。“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整体统筹设计,将区域沟渠水系联通形成‘活水’循环系统,是区域农村水系可循环、可监测、可控制的关键。”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站长樊丹说,这统筹解决了区域农田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堰塘淤塞等突出环境问题,在全省已推广应用达60万亩。

??绿色投入品配套适用农机日益成为主流。在江苏省仪征市壮禾米业专业合作社,水稻用上了“侧深施肥+作物营养诊断精准施肥+无人机喷肥”技术模式。“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推广,提高了绿色高效施肥技术到位率,越来越多农户认可并参与其中。”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农艺师仇美华说。

??金书秦建议,要加快以调查、监测、评估技术为重点的联合攻关,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加强小流域尺度的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理研究;针对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等环节,研发优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污染阻滞降解、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不断提高科学治污水平。

??农膜有了回收链条——

??全要素全链条推进,促进治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1立方米废旧农膜可以在回收网点兑换7.5公斤新农膜,划算!”在甘肃省民勤县苏武镇元泰村,慧丰源农牧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尚福说,购买新农膜也有补贴,亩均可节省20—30元。

??在甘肃邦德实业有限公司的万吨废弃膜清洗造粒生产线,旧农膜经过切割、漂洗、热熔、模压等流程,变成再生颗粒、滴灌带等产品。“废弃农膜‘变废为宝’,推动农业经济与生态效益实现双赢。”公司负责人李玉德说。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农膜应用广泛。“加厚高强度农膜韧性好,揭膜时不易破损残留。”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段振佼介绍,为促进更多农户使用加厚农膜,县里从农膜生产、回收到利用构建起全产业链闭环,通过价格补贴、技术服务、农机农艺结合等手段,让企业和农户“两头甜”,全县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长期性,农户和经营主体很难从中直接获益,往往缺乏持续投入的动力。”金书秦建议,通过机制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复合种养、优化布局延链增值。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已逐渐从攻坚战转向持久战,从源头控制为主逐渐转向全过程监管。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方案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遴选一批县(市、区)率先开展试点,探索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机制和有效路径。”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放眼全国,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支持162个养殖大县整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到在长江、黄河流域新建65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县,再到建设44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2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试点推广加厚高强度农膜和全生物降解农膜……提升农业含绿量,增加发展含金量,随着一项项行动先后落地,农业绿色发展成效越来越显著。(记者郁静娴)

THE END
1.“一证一标”实施,农资店会“无货可卖”?别担心,并不会!前段时间,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出来后,对于“一证一标”的实施,就有人在网上说,未来市场上农药产品将减少80%,部分农资店会“无货可卖”云云。 好些农资朋友惴惴不安,担心新政实施后,断了生计。 恰好前两天某农资协会给笔者发来一组最近到基层门店调研的数据,说厂家同一品种不同注册商标的农药确实有,但并非http://www.pesticide.vip/zgny/yxcl/content/ca60e1ad-23f7-4391-8267-0de006a844bf.html
2.“一证一品”影响有多大?行业人士:近八成农药产品或被淘汰有行业人分析,“一证一品”政策将致农药行业大洗牌,80%产品恐退市,农资经销商货源告急;竞争格局将重塑,独家证件企业占优;借证、代工模式终结,委托加工锐减,销售型企业压力倍增。 广西超优农选董事长黄志超指出,新政下竞品减少,利好证件资源多企业,对证件少、渠道弱企业则雪上加霜。销售型企业及大代理商定制包装之路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tbbd/content/33aa0bee-c07d-4e3d-b3ff-dbae5c95916d.html
3.农村电商,农民农村购物网站,农产品采购农资交易平台农村电商,主要是以农村农民为对象的电商平台,主要包含:服务于农民的购物网站,农产品采购交易平台,农资农业采购平台,农药化肥批发平台等等,是一大广袤的市场。目前已经有非常多的形式,比如农产品交易、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等等,最终服务于农村、农民、农业https://www.178good.com/buy/nongcun/
4.农资产品销售模式(4种模式卖农资,有人销售过亿!做服务做电商以服务为切入|全程土地托管方式服务种植户种植户或者农民不仅仅需要种的好,还要把农产品产品卖得出去。产业链金融|解决农资销售问题和现金流问题产业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26814-1.html
5.b2b电商平台运营方案(精选10篇)农用物资行业整体处于上升期,产品主要分为种子(市场空间约3500亿元)、化肥(7500亿元)、农药(3800亿元)、农机具(6000亿元)四大品类,这类农资电商平台试图为农户带来更低价的农资产品,去掉农资贸易过程中的县级、村级经销商。 2.B2B农产品电商平台 2013年,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元,整个交易过程中,仓储物流、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8y0sq0o.html
6.详解农资公司注册经营范围:涵领域及注意事项公司注册在办理农资公司营业执照时需要填写经营范围。农资公司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包含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如农药、化肥、种子、地膜、农业机械、技术咨询、农产品加工、农业科研、农业项目开发和农业观光旅游等。填写经营范围时应遵循简洁明了、准确规范的原则,避免出现模糊不清或重复的内容。 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huce/951760.html
7.AppStore上的“中国农资助农”中国农资助农12+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 专为iPhone 设计 5.0 ? 1 个评分 免费 简介 经销商端APP主要为中农集团的渠道客户提供管理服务,具备溯源管理及配肥机管理两个定制化功能。溯源管理可展示农作物生长周期全过程,包含种植位置、品种、施肥喷药次数用量、农产品加工过程、地点等,大家通过扫描溯源管理生成的二https://apps.apple.com/cn/app/%E4%B8%AD%E5%9B%BD%E5%86%9C%E8%B5%84%E5%8A%A9%E5%86%9C/id1637577012
8.四川省2023年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大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围绕农资制假售假、农兽药非法添加、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挖案件源头,实行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查办了一批震慑效果好、示范效应强的案件,严厉打击了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现将2023年全省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大典型http://www.sasa.cn/article-54619-240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