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宁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宁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碧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志嵩,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国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雷平秋,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周敏。

参加发布会的有中央、省直驻宁新闻单位记者,市直各新闻单位记者。

首先,请林碧英副局长介绍民政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情况。

林碧英(宁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部署,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立足民政工作实际和主责主业,围绕“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主题,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天,我主要介绍一下市民政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在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宣传培训,推动认定“精准化”。针对经办人员政策理解不到位、工作畏难怕追责、审批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市民政局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以案释疑。编印了《民政领域兜底保障实操指南》,针对基层普遍反映的经办过程容易混淆的情形、难以判定的条件、特殊复杂的案例,逐一做出解答和诠释,为基层经办人员正确识别困难群众、提升兜底保障能力提供参考借鉴,共印发指南3200册,并以直接邮寄到村的方式实现了基层经办人员“人手一册”。二是以赛促学。举办了“解忧暖心传党恩”宁德市社会救助知识竞赛,以赛代训,以赛促学,提升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各县(市、区)按照分级培训原则,共举办社会救助业务培训41场次,覆盖1440人次。三是以宣促用。开展“社会救助宣讲进村(社区)”活动128场次,组织民政干部进村进社区,发放社会救助宣传材料25029份,现场解答疑难问题,提高困难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推动社会救助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严格按照市委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落实机制,持续奏响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奋进强音,为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感谢林碧英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李志嵩副局长介绍生态环境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情况。

李志嵩(宁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宁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紧扣主责主业,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群众饮水安全、环境噪声整治、海洋污染整治、乡村生态振兴4个方面“急难愁盼”问题,推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排查、环境应急处置“一河一策一图”、“静夜守护”、“绿色护考”、海漂垃圾综合治理、“绿盈乡村”创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7个项目,通过广泛征集意见、领导分工包案、定期跟踪调度全过程闭环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做实事好事,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一、让群众喝好“放心水”

一是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排查,围绕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安全,开展农村饮用水“划、立、治”工作,完成全市248个千人以上、万人以下农村水源地排查工作,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名单。二是启动编制七都溪流域环境应急处置“一河一策一图”方案,强化全流域环境风险评估,健全完善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保障中心城区饮水安全,目前该方案正在编制,按计划年底前完成。

二、让群众共享“宁静夜”

一是联合开展“静夜守护”专项行动,聚焦夜间建筑施工、社会生活、交通运输、工业企业4个方面噪声污染问题,累计开展检查8079家次,处理噪声投诉1221起,责令整改39家,行政处罚30家,查处取缔9家,有力解决夜间噪声扰民问题。二是组织开展“绿色护考”专项行动,在中高考期间,采取全面排查、重点监控以及考试日期间24小时巡查、噪声流动监测监控等措施,加强城区内噪声污染源管控,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89人次,检查企业220家次,受理污染投诉46件,为广大考生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复习考试环境。

三、让群众拥抱“洁净海”

四、让群众实现“田园梦”

一是开展“绿盈乡村”创建。围绕“山更好、水更清、林更优、田更洁、天更蓝、业更兴、村更美”目标,组织220个村创建“绿盈乡村”,其中初级版52个、中级版124个、高级版44个,目前已全面完成实地走访调查,形成了“一村一报告”,拟于近日开展认定。二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年度64个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截至9月底,已完工19个,其他正在抓紧推进,周宁县的农村污水治理“建管一体模式”在全省推广。

此外,宁德市生态环境局还通过开展“清水蓝天”“整治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环保‘三合一’督查”等专项行动,合力推进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共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57起,处罚1403万元。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主要流域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优良比例、湖库和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宁德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任务,切实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为谱写“宁德篇章”厚植绿色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感谢李志嵩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黄国生副局长介绍农业农村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情况。

黄国生(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立足农业农村部门面向基层服务农民群众的特点,发挥职能优势,紧扣实践需求,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推动活动走“心”走“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聚焦食品安全监管,为群众送保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一是着力源头治理,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生产源头保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发展质量。组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农药化肥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药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少2%,无害化处理病死猪4.5万头。二是着力执法监管,解决突出隐患问题。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业产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截止目前,我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418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3589个次,质量抽检农资产品312批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农资产品案件26起。三是着力风险预警排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加大农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全市完成监督抽查872批次,风险监测2213批次,农残、兽残快检样品71362批次,牲畜尿样“瘦肉精”检测样品25155万份,检测合格率达99.7%。

三、聚焦生活环境提升,为群众送品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一是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新建乡镇污水配套管网27.63公里;完成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投资1980.6万元;建设安全生态水系22.654公里;完成水土流水治理17.2838万亩。二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镇域落实垃圾分类机制完成160个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试点村已实施280个村。三是村容村貌提升。编制完成村庄规划131个村;完成农村既有裸房整治16860栋;创建美丽庭院1518户;新改建农村公路381公里;新建改建农村供水管网33.3公里;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投资8.74亿元;完成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和整治提升投资9712万元。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强化责任意识,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产业培育、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落实到解决民生实事上来。

感谢黄国生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雷平秋副书记介绍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情况。

雷平秋(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

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办实事、解民忧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结合市场监管职责,立足热点重点,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出21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其中贯彻新发展理念1项,优化营商环境6项,提高生活品质10项,推进乡村振兴3项,生态环境建设1项等,涵盖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乡村振兴、便民利民等方面。目前,我局已全面完成14项,其余7项近期完成(4项待省市验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全力防范化解风险,强化食品安全保障。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在全省率先推广餐饮服务“色标”管理,以红、黄、蓝、绿等为主要颜色,对动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直接入口食品加工用具进行分类标注,防止交叉污染,化解餐饮安全风险。目前,全市实施色标管理的就餐人员200人以上的学校食堂、大型餐馆等餐饮服务单位513家,占比66%。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1053批,发现阳性弱阳性样品14批次;开展“青少年喜爱的食品”专项抽检112批次,1批次不合格;福安穆阳线面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纳入省级小作坊集中加工区试点,全市48家小作坊示范点完成初评。2021年省级餐饮服务“明厨亮灶”示范单位现场验收30家。开展大乡村“食安”行动,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主体29户,查处73起假冒伪劣食品案件,收缴假冒伪劣食品1633.4kg,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点47个。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多措并举,加强领导,久久为功,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势,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每个实践项目落实落细,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际成效。

感谢雷平秋副书记的介绍。接下来请周敏部长介绍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情况。

周敏(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针对企业用工、用地困难等问题,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锂电新能源产业供应商服务中心、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为企业提供拎包入驻的办公服务。其中6月投入运营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23家国内知名人力资源企业,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上汽集团、青拓集团等4家重点企业招聘服务专窗,并设有用工招聘区、医保社保就业服务自助区、带岗直播室(共享面试室)等公共服务功能区,解决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搭建用工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产业园还建有18个劳务联络站,为宁德市主导产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保障和支撑。此外,锂电新能源产业供应商服务中心为21家企业解决办公场所问题,北部新区配套厂房有序推进,进一步缓解新能源配套产业生产空间不足问题,助力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自助办”等“不见面审批”模式,推进“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减少企业跑趟次数。截至10月中旬,我区行政许可类事项“一趟不用跑”占比达98.80%,事项即办比例达72.46%,“减时限”占比达91.45%,“全流程网办”占比达89.22%。将“坐等服务”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建立“三级会商+”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打造“东侨e企通”app线上服务和企业服务中心线下审批两个平台,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建设、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截至9月底,共收集企业诉求128件,已解决98件,“三难”类改善26件(人才需求16件,用地用房8件,融资服务2件),办理中4件,解决和改善率96.9%。

下一步,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持续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以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体现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感谢周敏部长的介绍。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会后,记者朋友还可以继续采访有关负责同志。

责任编辑:孙伏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THE END
1.国新办举行介绍2023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展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20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2023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2023-04-20 中新网报道 展开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农业农村部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b/47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