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发展历史:深耕农化行业,专注农药产品研产销
1.2、主营业务:具备农药全产业链生产能力,自产产品为公司主要业务
颖泰生物是以研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先导的农化产品供应商,主营业务为农药原药、中间体及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GLP技术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可分为自产产品和贸易产品。
1.2.1、自产产品:多年深耕下具备较强积累,拥有境内境外两种销售渠道
颖泰生物自产产品主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三大品类,分别应用于防除杂草等有害植物、防治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及防治害虫。颖泰生物自产品根据销售渠道分为境外销售和境内销售。
境外销售
颖泰生物境外销售的对象主要系大型跨国农化公司,产品主要为农药原药。跨国公司获得原药后,复配成制剂向经销商或者终端客户销售。公司境外销售的登记方式分为合作登记与自主登记两种。合作登记即指公司为客户提供登记注册所需数据,由客户在不同市场进行登记,然后进行销售。除合作登记外,公司在巴西、阿根廷等地区进行了部分产品的自主登记,此外还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乙氧氟草醚和特丁噻草隆等产品登记证。
境内销售
公司内销产品以中间体和原药为主,公司内销一般采用直销方式。对于原药产品,公司在取得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后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农药厂商或农药贸易商,由其将原药复配成制剂销售或直接销售;对于中间体产品,一部分公司用于自行加工成为原药,另一部分直接销售给下游的医药、农药及化工厂商。
公司自主登记及合作登记情况
合作登记方面,根据公司招股书,公司在美国与14个客户合作登记139个;在巴西与17个客户合作登记160个;在阿根廷与19个客户合作登记64个;在欧盟及德国与17个客户合作登记36个;在以色列与2个客户合作登记32个;在南非与5个客户合作登记29个;在澳大利亚与9个客户合作登记36个。自主登记方面,公司自主登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公司自主进行登记注册,另一部分系公司从陶氏收购的乙氧氟草醚和特丁噻草隆在全球的注册登记证。
另外,颖泰生物通过收购陶氏的乙氧氟草醚和特丁噻草隆,在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拥有15个丁噻隆(除草剂)自主登记证;在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中东非洲拥有94个乙氧氟草醚(除草剂)自主登记证。
1.2.2、贸易类产品:销售对象主要为跨国农企,包含草甘膦、麦草畏、双甘膦等产品
颖泰生物的贸易类产品主要为草甘膦、麦草畏、双甘膦等大品类广谱性除草剂原药及中间体产品。贸易类产品的主要销售对象为跨国农化企业,公司主要销售农药原药,跨国公司复配成制剂后销售。公司通过成熟的供销网络实现供需对接。根据跨国公司的采购需求在境内采购质量可靠的产品,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将产品销售给跨国企业,增加与客户的黏性。
1.2.3、其他业务:少量技术咨询服务
此外颖泰生物还有少量技术咨询服务,主要为GLP检测及其他技术咨询业务,主要依靠颖泰生物北京颖泰嘉和技术分析有限公司等子公司进行。
1.3、财务表现:2022Q1-Q3海外需求内流带动营收增长28.89%,归母净利润增长208.77%
2022Q1-Q3营业收入为63.41亿元,同比增长28.89%。2019年颖泰生物进行业务调整毛利较低的贸易业务收入下降,此后,受益于农产品行业整体向好的趋势,公司业务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2022Q1-Q3归母净利润为9.2亿元,同比增长208.77%。主要由于颖泰生物产品销售规模扩大、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加之联营企业盈利水平提高,归属于公司的投资收益相应增加共同所致;同时,受第三季度美元升值影响,归属于公司的汇兑收益也相应增加,较好的汇兑收益也提供了相应的业绩贡献。
2022Q1-Q3毛利率为24.77%,比去年同期增长7.02pcts,涨幅明显。2020年和2021年公司毛利率出现下降主要因疫情下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2022Q1-Q3公司毛利率回升,主要系农药产品价格上涨,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具体到各业务来看,自产农产品毛利率较高,2022H1毛利率为30.34%,上涨10.12pcts。技术咨询服务是毛利率最高的产品但营业收入占比较小,2022H1毛利率为53.31%,同比下降9.3pcts。贸易农化产品2022H1毛利率为7.52%,同比下降0.54pcts。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率14.55%,同比增加8.59pcts,增幅明显。颖泰生物净利率走势与毛利率走势相似,主要受益于销售规模扩大、盈利水平提升、美元汇率上涨等因素影响。
2022Q1-Q3期间费率为10.17%,相比2021年降低1.9pcts。2022Q1-Q3公司管理费用率变动较为明显,相比2021年增长1.27pcts,主要系公司停产与运营成本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率同比相比2021年降低3.17pcts,主要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公司汇兑收益大幅增加所致。
2、农化产品:人口增长背景下农药需求持续增长
2.1、概念解析: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包括原药、母药和制剂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计,全世界每年由于病虫草害导致的粮食减产率在20%-40%之间。使用农药,可以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保障农业生产、有力挽回作物产量损失。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保障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农药的使用是提高农作物生产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农药大规模应用之初,在追求农药杀虫、杀菌及除草效果的同时,往往也会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甚至是土壤和水资源环境等造成伤害,还可能损及消费者的食用安全。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农药的规范日趋严格,农药行业不断研发新型有效成分、研究原药化合物的环境影响、改良制剂的配方,农药产品已实现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要求。具体到农药剂型来看,农药制剂的形态称为剂型,剂型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状态及有效成分的形态,不涉及农药加工过程、产品组成及介质。根据2017年11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GB/T19378-2017),目前农药制剂已有五十余种剂型,主要的农药制剂剂型简要介绍如下。
具体到产业链来看,农药产业链由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合成和制剂加工三大环节构成。行业上游为黄磷、液氯等无机原料和甲醇、三苯等基本有机原料,下游为农林牧渔业生产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公司的产品覆盖农药中间体、原药和制剂三个环节,产业链布局完善。
2.2、行业概况:人口增长背景下农药需求呈上升态势,短期需求受当年气候影响较大
2010年至2021年,全球农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471.71亿美元增长至734.2亿美元,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2015年受不利天气及农产品价格走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当年农药市场需求低迷。自2016年开始,全球农药市场重回增长通道,特别是2018年全球农药市场增幅明显。根据种子与农药咨询公司PhillipsMcDougall统计,2018年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为678.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6%;2021年整体市场上涨5.06%,达到734.2亿美元,据PhillipsMcDougall预计,2022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60.6亿美元,同比增长3.6%,行业整体态势持续向好。
具体分类来看,农药又可以分为作物保护类和非作物保护类,其中作物保护类占比较高,2021年占比可达88.94%。根据PhillipsMcDougall统计,2021年全球作物保护市场销售额为653.1亿美元,同比增长5.28%;非农作物用农药市场达到8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44%;预计2022年用于农作物的农药市场需求667.5亿美元,同比增长3.74%。
从国家分布来看,2020年全球十大农药消费国依次为巴西、美国、中国、日本、印度、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法国和德国。上述国家农药销售额合计占世界总市场规模的70.56%,其中巴西约占18.23%,美国约占13.64%,中国约占12.61%。2013年-2018年,中国以12.4%的复合成长率成为农药销售额增速最快的国家。从全球农药市场销售结构来看,目前除草剂在目前占有全球最大的农药市场份额。2020年,全球农用农药销售总额为620.36亿美元,其中,除草剂所占份额居于首位,约占44.2%;其后分别为杀菌剂和杀虫剂,所占份额分别为27.1%和25.3%。
具体到国内市场来看,我国农药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在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80年代的自主生产和进口并存阶段后,90年代中期,我国农药登记制度进一步完善提高,吸引了一批更新的农药产品和技术,进一步缩短了和先进国家农药品种结构的差距,使我国农药工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农药出口量不断提升。1994年我国农药出口量首次超过农药进口量,2016年我国农药出口达到140万吨,出口值37.08亿美元;2021年我国原药出口额为80亿美元。期间,我国产量和出口都出现快速增长。其中出口金额在2021年达到峰值,出口数量在2020年达到峰值251.4万吨,整体依旧呈现上升趋势。
2.3、竞争格局:行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国内企业集中度在提升
农药产业链呈现典型的微笑曲线结构,即研发端和销售端享有较高的利润附加值的环节主要由跨国巨头从事,国内大型企业主要向国外农化巨头销售原药。农药新产品开发成本巨大、周期长。根据2009年PhillipsMcDougall的统计,研制一个新活性成分需要经过140,000个化合物的筛选,从研制到商业化平均需要9.8年,耗资约2.5亿美元,但相对应的新型专利农药利润率极高。经过几十年的激烈竞争与发展,目前全球农药行业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先正达(已被中国化工收购)、拜耳(已于2018年6月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巴斯夫、科迪华(陶氏和杜邦合并后拆分组建)为第一集团的跨国公司农药市场占比份额已经接近70%,并形成了″产权农药—丰厚利润—研发投入—新产权农药″的良性循环,农药新品种的开发已基本由这些公司垄断。
若以市场份额对行业公司进行分类,则行业公司主要可分为四个梯队。我国农药优势企业主要位于第二和第三梯队,与行业龙头仍具备一定差距。
我国农药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小、整体实力较弱。农药产业链中,跨国公司通过控制专利药及销售渠道主导市场,国内农药生产企业大多在海外没有注册登记和销售渠道,主要为跨国公司提供原药,并通过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壮大。虽然我国农药出口量较大,但大多数为非专利仿制农药原药,原药″强″、制剂″弱″,产品同质化严重,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低端产品竞争层面上,国内农化企业在研发方面仍处于较弱的地位,较大型跨国公司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近两年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了先正达和安道麦,我国企业在全球农化市场的话语权或将进一步提升。
2.4、行业趋势:国家政策推动下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国内龙头企业有望收益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和《农药管理条例》等国家政策致力于促使农药工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转变。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农药原药企业数量减少30%,其中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5个以上,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0个以上,着力培育2-3个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自2017年以来我国环保政策趋严,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型企业陆续出现停产、关停现象。随着环保高压成为新常态,行业的格局将进一步重塑,规范的大型企业受益明显,加速行业内的重组。在产业政策及环保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农药行业企业的格局将由既往的″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中,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有6家、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31家,已达到《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部分生产管理、工艺技术、研发投入突出的龙头开始依托于自身核心产品建立起的行业壁垒,沿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链一体化和平台化的发展趋势。
从行业趋势来看,当前国内农药行业存在优势向一体化企业聚集,产品″绿色化″,生产工艺清洁化,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四个发展趋势。
3、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建设,持续研发投入提升公司竞争力
3.1、经营优势:具备丰富产品组合的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
颖泰生物已经形成中国农化行业内少有的拥有丰富产品组合、集研产销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商业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有效的组合,形成了从研究开发、技术分析、登记注册、中间体及原药生产、制剂生产、销售渠道的完整产业链。在研究开发和技术分析方面,公司拥有植物保护研发、生物研发及技术分析三个子平台,研发内容涵盖传统农药产品以及优良性状的选育,既保障了公司现有产品的技术领先地位,又为后续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产品登记方面先发优势明显,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项农药注册登记证;在生产方面,公司在全国设有七大高标准的主要生产基地,涵盖了中间体、原药和制剂产品的生产,拥有先进的自动化、清洁化生产线,具备合规生产和可持续生产能力,满足了客户多样的采购需求;在销售渠道方面,公司产品销往全球20余个国家,并在国内拥有禾益股份等制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体。
公司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公司由单一业务向复合业务转型,开启″农化+种业性状″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新模式。
3.2、研发优势:多年研发具备较多专利,持续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
公司的自主研发创新体系,涵盖生物技术研发、植物保护研发及技术分析三板块。
植物保护研发
在植物保护产品的研发方面,公司在二苯醚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产品的工艺研发及工程技改方面投入大量精力,攻克多项生产技术瓶颈,解决了传统工艺收率低、污染大、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性差等多项问题,产品工艺工程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生物技术研发
在生物技术研发方面,公司聚焦种业性状的研究。农作物新品种具有培育周期长、难度大的特点,通过生物技术可大幅加速品种改良进程,缩短育种周期。公司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通过对特定目标基因进行精准修饰,获得丰富的理想性状品系,显著加快育种进程。此外,公司的高效作物(水稻、棉花、玉米、烟草)遗传转化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通过此技术可完成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棉花新材料及水稻品种的培育。
技术分析
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分析设施和研发队伍。公司的GLP实验室在2006年获得OECD成员国颁发的GLP实验室资格证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农药GLP实验室。GLP即GoodLaboratoryPractice(良好实验室规范),在农药领域,GLP报告已成为在世界主要农药消费国进行农药产品登记注册的必备文件。公司的GLP实验室在业界有良好的口碑,GLP研究报告得到美国EPA和主要的OECD成员国认可,并屡次通过OECD成员国的复查认证。另外公司还和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校展开了研发合作。
研发费用方面,公司历年均保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2022Q1-Q3研发费用为1.66亿元,对应研发费用率分为2.63%,相比2021年略微提升0.08pcts。公司研发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且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
3.3、市场准入和渠道优势:农药行业等级注册制度构筑较强准入壁垒,积累优质客户保证公司稳定发展
颖泰生物为多个国际农化公司供应商,客户关系稳定。颖泰生物客户对于供应商的选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流程,一旦关系确定,不会轻易变更。公司目前已与ADAMA(安道麦)、CORTEVA(陶氏杜邦)、NUFARM(纽发姆)、LANXESS(朗盛)等国际农化公司形成了长期、稳定、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为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3.4、产品组合及生产规模优势:产品种类丰富,产能分散抗风险能力强
颖泰生物拥有丰富的产品线,目前拥有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三大品类百余种高品质产品,涵盖三嗪酮类、二苯醚类、酰胺类、三酮类等多个品类,其中,颖泰生物三嗪酮类除草剂、二苯醚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公司丰富的产品线可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增加客户黏性,同时颖泰生物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结构,筛选客户需求大、毛利率高的产品进行组合。公司完成了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和江西五省的主要七大生产基地的布局。通过多基地布局,公司在夯实生产能力的同时分散了单一基地的生产集中风险,在环保高压政策常态化的大环境下,具备可持续生产能力,同时凭借显著的规模优势,颖泰生物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持产品多样化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