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服务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部分,农艺师人群不受重视,存在于各附加职能部门中,没有真正起到指导农业的作用;农技服务市场经济化缺失,农艺师无法靠技术直接受益;培训体系不完整,没有较完备的培训体系支撑农艺师成长。
相较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大国,例如美国、以色利,其先进的农技服务已经在市场和农户自身身上得到了体现,此部分将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
中国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历程:
一、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2014年底,土地流转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3.8亿亩,流转比例达28.8%,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287万户,家庭农场超过87万个。
2014年中国一产GDP占比9.2%,二产占比42.6%,正在持续稳定下降中。截止2014年底,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口约1.79亿,约占人口总数13%。未来5至10年内,农业劳动力人口将加速下降,农业服务人口将加速增长。
美国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但是,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人口至少占到了总人口的10%以上。
趋势:种业—科技化;畜牧业种植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链一体化。
二、中国农户结构现状分析
中国约1.79亿人口在农村从事农业经营,生产及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导致经营消费特点也有较大不同,不同人群对于低价、赊销、技术等的需求程度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切入不同农户的模式和方法也将不同。
农业服务之于不同规模农户的现状概览:
三、农技服务现状及问题
农技服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农户,并影响农户经营决策的服务群体,值得深入研究。
1、农技人员数量不足
我国注册农艺师/农技师人数140万,全国农民6.19亿,平均500个农民可享受1一个农艺师的技术指导,加之非注册农技师及兽医约300万人,农技服务缺口仍然较大,市场严重不成熟。
2、农艺师体系分布不完整
由此可见,当前农艺师人群分布无法真正落实到农业种植当中,这样就直接导致农业种植户只能存在靠天吃饭的困境。
3、农技服务未市场经济化原因
4、理论技术知识与实际经验知识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市场没有形成比较有规模和严谨体系的培训机构,目前存在培训流程混乱,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
相较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大国,例如美国、日本、以色利,其先进的农技服务已经在市场和农户自身身上得到了体现,农技服务人员也成为了其国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中坚力量,此部分也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
四、互联网+农业经营生态
农民收入水平落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约1万/年,这是农业生产落后、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源头,农业生产经营互联网化的核心是帮助农民赚到钱,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科学种植、优化销售渠道等方法实现。
五、互联网+农业技术服务案例
针对农业技术服务诸多痛点,创业者从不同角度切入解决农业技术服务信息化难题,基于公开资料及创业团队意愿举例说明农技服务互联网化进程情况。(农技服务+互联网方面的创业团队众多,不乏呱呱农业助手、云种养等团队,云农场等电商平台也涉及部分农技服务业务,此文内不一一举例说明。)
1、老农帮——农技服务平台
2、农医生——农业互助社区
3、富农场——养殖农技服务平台
4、农管家——农技服务社区
六、国家的农业类型划分
通过参照发达国家农业特点及其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有助于开拓思路、梳理投资逻辑,以及辅助创业团队降低创业团队试错成本。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
机械化→生物技术化→管理变革
生物技术→机械化
机械化、生物技术并进
七、美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及启示
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美国农场数量及平均规模发展过程:
美国农业部1999年数据,全国210万农场中,绝大部分农产品由3.8万大农场生产,大农场也是绝大部分农资买主,全美农场主每年支出1850亿美元购买土地、农机、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
1、美国农技服务市场概况
美国约1万家农技服务公司,年销售额70亿美元,Top5公司联盟占70%市场份额。典型的地方公司约20人组成,年收入$200W左右。1950年后,美国有些农业家庭联合一起购置重型设备分时共享。六十年代后期,美国越来越多农技服务公司从事商业性农业生产。
从事农技服务行业的公司从生产厂/经销商那里买来产品(种子、化肥、农药、灌溉器材等),连带技术上门服务于农民。农技服务公司不单卖种、肥、药,还要提供病虫草害预测、植保技术、施药施肥服务和培训。农技服务公司按照每亩的防治费用收费,利润远远高于卖产品,农技服务公司直接面向农户。
农技服务流程:
农技服务推广渠道建设:
2、美国农业数据与信息化
八、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及启示
日本农业现代化始于二战后,目前日本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良种化水平居世界前列,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非常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追溯体系完善健全,农户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没有太大差别。
战后初期日本完成了地主制度解体和自耕农创设,日本农村小生产为主,与欧美农业现代化不同,日本要选择先改良土地和农作物品种再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改三化”路径,即“土地改良-化学化-良种化-机械化”。
1、一改三化
1)土地改良—日本特有农业现代化开端
2)化学化
使用化肥农药等对生产率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过度的化学化曾经造成巨大污染危害。
3)良种化
4)机械化
特点:适用性强(适用化、小型化、轻型化、系列化、高效化)、种类齐全。
2、日本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三种类型
3、日本特色农业信息系统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技术服务的推广不可或缺,与互联网良好的结合是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关键。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工具化的特性为创业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过度依赖于互联网偏离农业服务行业的本质,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沟壑。寒冬之时,亦是回归理性创投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