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安徽科技学院、农业农村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生物有机肥料网共同主办,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指导,湖北凯龙楚兴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佳弘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1年生物有机肥产业发展培训大会暨安徽省第二届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会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原首席专家、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型肥料分委会主任委员辛景树,安徽科技学院副校长李升和,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副处长褚敬东,农业农村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科技学院教授汪建飞,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梁华东,农业农村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张从军,农业农村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华中农业大学规划院乡村振兴研究所所长年介响等专家各抒己见分别阐述了自身观点。
同时,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肥料研发生产企业、从事生物有机肥料教学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代表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与专家一道探讨政策、技术、市场和管理等困难,共同研判生物有机肥的发展前景。
广阔前景究竟有多大
资料显示,我国化肥施用量居世界前列,而生物有机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产品,对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改善作物根际微生物群具有积极作用。安徽科技学院副校长李升和指出,“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是生物有机肥的特点。生物有机肥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畜禽粪污等污染物、降低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都是符合国家农业发展导向的。因此,生物有机肥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板块。
而根据政策要求,到2030年,我国耕地质量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原首席专家辛景树表示,这些目标需要生物肥料替代,需要生物肥料产业带动。“十四五”期间,生物肥料产能有望占肥料总量25%左右,总量达到4000万吨以上,应用面积5亿亩以上。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功能更加聚焦,对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和提升农产品品质的贡献份额越来大。
行业痛点到底难在哪
面对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偏高、使用效果不理想、市场销售不畅、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的难点。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梁华东指出,生物有机肥不好卖就要抓住种植大户、瞄准经济作物、就地就近直销、重视薄利多销的电商渠道。同时要让业务员变服务员。虽然目前行业招标和补贴少。但未来十年将会是生物有机肥料的黄金十年,企业要牢牢把握这次历史机遇。
用好技术、好产品,好销售模式和好管理方法破解企业发展痛点。农业农村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年介响表示,学习好特肥的营销管理与实践等课程就是要助力生物有机肥企业良性发展。针对营销模式和企业管理等模块,他认为要兼容并蓄的开拓新思路和新方法,剖析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更要注重销售人员的团队建设。
技术突围与企业破局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包含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全球生态系统内的循环,对维持土壤结构和改善农作物产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雯莉指出,研发具有减毒、增肥、保健等多功能的多效生物有机肥十分重要。这种以提升土壤质量和健康食品为目标,以微生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生物有机肥可以在保护土壤健康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上大有可为。
企业是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动者。会上,根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木美土里集团、山东庞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嘉博文生物有限公司、佳弘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围绕企业技术、市场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记者了解到,这些企业在生物有机肥料的产品技术上各有千秋。针对行业发展方向企业们一致认为,生物有机肥黄金十年正在到来,绿色农业、科技产品、合理推广、技术服务支撑也是这些企业报告中随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