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3924.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3801.8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之比为3.6︰49.0︰47.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247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453美元)。
财政收支。2015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6.4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2.6亿元,增长17.3%。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支出分别增长56.6%、24.2%、23.5%、38.4%和13.0%。
就业和再就业。2015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8万,7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1.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全年完成技能人才培训22.4万人;各级投入农民培训资金共3943.1万元,完成各类农民培训11.1万人次。
二、农业、农村
新农村建设。2015年创建全面小康村45个,累计达613个。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62个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农房“两改”稳步推进,全年共投入98.2亿元,续建和开工改建农村住房6.7万户,完成3.7万户,改建面积542.6万平方米。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建设进展顺利,共拆除危旧房26.7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7万平方米,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8万平方米。
三、工业、建筑业
建筑业。2015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55.4亿元,比上年增长9.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374.3万平方米,增长3.7%。全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12.5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五、贸易、旅游、会展
贸易业。2015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9.6亿元,增长12.0%。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754.8亿元,增长12.2%;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594.9亿元,增长10.7%。分商品类别看,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6.4%,服装、鞋帽及纺织品类增长39.3%,家用电器类增长22.2%,汽车类增长3.1%。年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3709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144.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3.8亿元。
电子商务。培育发展港口、贸易、大宗商品等垂直型行业电子商务平台,2015年甬商所铜、PVC、银等9类大宗商品共完成交易额7242.35亿元,比上年增长61.6%;航交所完成交易额50.3亿元,增长34.1%。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基本形成以宁波保税区为主,栎社保税物流中心、栎社机场物流园区、海曙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江北电商城为辅的“一点多面”的集聚发展格局,全市跨境电商试点业务进出口总额81.4亿元,其中进口额29.3亿元,是上年的7.9倍。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为96.5亿元,增长109.5%。旅游业。2015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接待国内游客7920.3万人次,增长15.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83.9亿元,增长16.0%。接待入境游客157.5万人次,增长12.7%。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酒店140家,其中五星级22家;共有4A级以上风景区32处,其中5A级1处。全年新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累计达4个,新增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点)17个,累计达160个,其中省级村47个、点33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接待游客3463.9万人次,营业收入33.8亿元,分别增长22.9%和21.9%。
会展业。2015年全市举办各类会展项目301个,其中举办展览会182个,展览总面积达20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数量达25个。县级以上举办商务会议(论坛)85个,特色节庆活动36个。年度荣获“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2015年度全国会展业金五星——优秀会展城市奖”等奖项。
六、对外经济、合作交流
利用外资。2015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44个,合同利用外资7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实际利用外资42.3亿美元,增长5.2%,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22.2亿美元,增长21.8%,占全部外资的比重高达52.5%,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9.4亿美元,下降9.6%,其中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下降9.9%。
对外合作。2015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226家;核准中方投资额2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6%,实际中方投资额12.8亿美元,增长49.5%。完成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9.1亿美元,增长13.1%。全年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186.2亿元,增长32.4%,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2.8亿美元,增长40.6%。年末全市服务外包企业1201家,从业人员4.7万人。
国内合作。积极开展“宁波周”、“宁波行”及浙商回归、对口帮扶等工作,2015年全市国内招商引资实到资金8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达成浙商回归项目929个,实到资金727.0亿元,增长10.5%。加大援助力度,帮扶黔西南州项目81个,资金6309万元;支援万州三峡库区800万元。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全年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184个,实际到位资金101.3亿元。
七、港口、交通
交通基础设施。2015年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86.7亿元。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118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5.8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14.7公里/百平方公里。年内建成3个万吨级码头,万吨级码头总数达105个。
八、银行、证券、保险
银行业。201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1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754.7亿元,增长8.1%。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63家,其中政策性银行3家,大型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家,城市商业银行12家,邮储银行1家,外资银行5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3家,非银行金融机构4家。
九、科技、教育、人才
十、文化、卫生、体育
卫生事业。2015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69个,其中医院132个;拥有床位3.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9万张。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卫生人员6.7万人,卫生技术人员5.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2.2万人,注册护士2.2万人。按户籍人口统计,每千人床位数、卫技人员数、执业医师(含助理)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5.5张、9.6人、3.7人和3.7人。全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65%,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05‰和2.89‰,孕产妇死亡率为2.2/10万。全国首家城市云医院——宁波云医院上线运营。
体育事业。2015年全市共举办宁波国际马拉松、国际女排大奖赛、国际男子网球巡回赛等43项全国性以上赛事和活动。组团参加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取得7金6银6铜的好成绩;组队参加省青少年比赛,共获得152.5枚金牌、105枚银牌、94枚铜牌,总分3616.5分,奖牌和总分双双位居全省第二。全市56个体育系统直属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6.6亿元。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2015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586.6万人,其中市区232.1万人。全年出生48612人,其中男性25213人,男女性别比为108︰100。人口出生率为8.31‰,自然增长率为1.84‰,比上年下降1.75个千分点,连续18年低于5‰。根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汇总推算,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782.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1.1%。
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市新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2万套,交付入住1.8万套,新增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8863户。全市共启动棚改项目77个、涉及改造户数3.7万户、面积347.5万平方米,其中危改项目56个、涉及户数2.5万户、面积164.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