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以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世界五分之一人口而闻名于世。几代农学家的科研成就消除了饥饿,带来了如今餐桌上美食的极大丰富。
一、农业硕士是什么?容易考吗?
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科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暂用名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201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审议,决定正式定名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工作按照“农业硕士”进行。
原农业推广硕士15个培养领域,从2018年开始统一按照调整后的农业专硕八个领域开始招生和培养工作,包括农村发展、农业管理、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艺与种业、食品加工与安全、畜牧、渔业发展、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等,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农业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但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匹配,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中之重。
农业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培养农业农村人才,高等院校要完善专业设置,优化专业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积极推广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支持农业科研院校适度扩大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与规模。可见,农业硕士前景可观。此外,研招网整理的《2017-2021年农学专硕总分国家线趋势图》显示,近五年农业硕士的总分国家线趋势稳中略降。综上,其报考热度会不断攀升。
2017-2021年农学专硕总分国家线趋势图
近三年高校全日制考研农业专硕各专业录取率区间
相对于六个专业性强的专业领域,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两个专业领域适合毕业后想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的考生报考。招生单位一般会在这两个专业领域初试环节设有经济管理、农业知识等理论性科目,另外由于不设高数考试,在满足研招统考报名条件前提下,本科专业偏人文社科类学科的考生也可报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专硕全日制招生领域为农业管理,非全日制招生领域为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农业专业学位硕士点开设在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该学院是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唯一以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为核心教学科研领域的学院,致力于中国农业经济、农村发展等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其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南京农业大学是“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信息农业技术中心,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拥有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和兽医学等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蔬菜学、农业经济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等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该校农业专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行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其中专业实践是重要环节。
云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结合云南的高原农业特色,成立了高原农业特色产业研究院;针对云南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特点,还建有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
新疆农业大学农业专硕培养围绕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现代农牧业、特色林果业、区域发展等领域开展学科建设,拥有自治区级高峰、高原学科,在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特色林果种植生产、干旱区水电站输水发电、运动马培育生产等研究领域成果显著。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研究生访学机制。
三、毕业后去哪儿?
关于农业硕士的就业情况,流传较多的是学农人的自嘲,其实不然。农业硕士就业面较广,就业率不低。
北京农学院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方兴未艾,农业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青睐,也有大批农业硕士毕业生投入到乡村振兴项目中。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统计,农科专业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21.26%,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的地点选择在村(镇)和县的超过60%,工作类型最多的是村镇基层党政、乡村农技推广和乡村创新创业等。
四、未来农业多种功能,农硕培养紧随变化
一联想到农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传统农业的贫穷、苦、累、差,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环境,以及“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困境……加上农业和农村紧密相连,学农必然要到农村去,农村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子女教育、医疗条件都与城市有一定差距,这些客观条件也让想学农的学生望而却步。其实中国农村早已大变样,农业今非昔比,农业专硕大有可为。
现代农业产业发生巨变,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大农业”逐步取代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农业。“大农业”把过去被忽视弃置的乡村各类资产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一二三产业相融合,涵概生态,营养,动植物检疫,食品加工、克隆、花卉、草坪、农药、化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农村社会的发展规划、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农村环境不断改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有“望山看水忆乡愁、养眼洗肺伸懒腰”。绿色之旅和以人文为主题的农家之旅成为当今旅游业的时尚,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的拓展,使得如今的乡村已然成为产业高地、生态绿地、文化福地和休闲旅游打卡地。
农业专硕培养也有改变。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变化,努力提供完善的政策软环境,创造适合人才成长的好氛围,农业人才培养也紧跟时代,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中国农业大学柯炳生教授说:“农业产业的细分领域越来越广,而农学专业教育与产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细分领域也推动高校针对农业专硕的培养方案发生改变。农大的硕士培养在二三学期要到一线去,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如今的农业硕士直接对应职业需求、企业需求,更侧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最后,如果你喜爱农村、热爱农业,想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妨考虑报考农业专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