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急救站设置应当符合当地医疗卫生设置规划,由县以上卫生计生部门审批设置,接受当地“120”急救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和指挥调度,负责日常院前急救医疗工作中急、危、重症伤病员及突发事件中伤病员的紧急救护任务,以及群体性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
3.急救站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原则上由二级以上综合或三级专科急救网络医院领办,领办急救网络医院应具备相应的综合或专业实力(见附件1),可在医院本址,或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设置。
急救医疗资源紧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经县级以上卫生计生部门许可,急救站可由当地综合能力较强的一级综合医院或二级专科领办;
二、组织管理
2.建立健全急救组织领导体系,急救网络医院明确一名业务院长兼任急救站站长,全面负责急救站工作;
3.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处置机制,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并能与当地各级各类突发事件整体应急预案能有效衔接,有急、危、重症伤病员抢救流程,有明确的应急人员、主要设备、设施调配方案;
4.建立健全院前急救保障制度,人力资源、救护车、急救设备、设施及应急物资由医院统一配置及更新,纳入医院资产管理,不得计入科室成本核算;院前急救人员在同等情况下,享有职称晋升、奖金分配等方面优先待遇,为院前急救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5.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急救网络医院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职能部门对急救站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监管;
6.急救站主任负责急救站管理工作,是院前急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领办的急救站主任应由正规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其他级别医疗机构领办或依托外设的急救站主任应由正规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7.急救站护士长全面负责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领办的急救站,护士长应由专科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担任;其他医院领办或依托外设的急救站护士长应由专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人员担任;
8.建立健全急救站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救护车管理制度、急救特殊事件报告制度及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等,健全各级各类人员(站长、副站长、护士长、急救医师、急救护士、急救调度员、急救驾驶员、急救员、急救网络维护员)岗位职责;
9.建立急救站运行长效机制,有年度工作计划,定期进行工作总结,确保院前急救医疗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10.按照省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求,使用统一的急救标识和统一急救人员着装。
三、基础设施建设
1.急救站应设在医院一侧或前部,紧邻急诊科,独立设置的急救站应设在交通便利的位置;
2.急救站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设有医护办公室,调度室,男、女工作人员值班室,急救物品准备间、急救培训室(急救网络医院需设置),卫生间,沐浴室、配餐间等功能用房;
四、人力资源配置
急救站实行24小时应诊制,急救医师、护士、急救员、驾驶员、调度员各岗位人员配备数量不少于4名,最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急救网络维护员;
(一)急救医师准入条件
1.年龄50岁以下,身体健康;
2.医学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临床医疗工作经验;
3.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执业证书》;
(二)急救护士准入条件
1.年龄45岁以下,身体健康;
2.护理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从事护理工作2年以上。
3.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三)调度员配备及准入条件
3.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具有较强的协调、处理问题能力;
5.普通话标准、流利;
6.掌握常见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
(四)急救驾驶员准入条件
1.年龄50岁以下,男性,身体健康;
2.高中及以上学历;
3.具有C1以上类型驾驶证,驾龄3年以上;
(五)急救员准入条件
1.年龄45岁以下,男性,身体健康;
3.掌握急救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病人安全转运知识及搬运技术,心肺复苏基本技术及外伤止血、包扎、固定等基本技术,能配合急救医护人员开展现场急救工作。
(六)急救网络维护员(专职或兼职)准入条件
2.熟悉急救站网络终端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
五、救护车及抢救设备、物品、药品配置
根据急救工作量、功能任务,由各地120急救指挥中心确定救护车的配备数量。每个急救站最少配备2辆救护车。在实有待命救护车基础上,应当有1辆应急备用救护车。
救护车技术标准、救护车抢救设备、物品、药品配置要求。(见附件2、3、4、5)
六、急救通讯设施配置
1.确保通讯设备24小时正常运行,通信联络畅通,接到“120”急救指挥中心急救指令后3分钟内出诊。
附件:1.河南省急救网络医院综合及专业实力
附件:2.抢救单元及清创缝合室基本设置
附件:3.河南省救护车技术要求
附件:4.河南省救护车抢救药品配置标准
附件:5.河南省救护车抢救物品配置标准
附件:6.河南省救护车抢救设备配置标准
附件1
河南省急救网络医院综合或专科实力
项目
内容
医院硬件设备
核磁共振、CT
导管室
彩色B超、移动B超
手术室≥4间
技术水平管理
内、外、妇、儿、五官、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设置齐全;急诊科应当设置抢救单元及清创缝合室(见附件2),并根据急诊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病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
每科床位数≥10张;EICU监护床位数:三级综合医院≥6张;二级综合医院≥4张;
每科专科执业医师数与病床数相匹配
急救基本技能人人达标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常见急诊疾病处置能力
内科:心、脑、血管疾病,各类中毒,胃肠疾病等
外科:各种意外伤害,创伤,烧伤等
妇产科:急产,难产,产后大出血,妊娠高危症等
儿科:新生儿急诊,普通儿科急诊等
五官科:眼部复合伤,气管异物,喉头梗阻,颌面外伤等
科研教学能力
应具有培训各类急救人员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能力,包括培训场地、设施及师资力量,以及急救科研能力;
附件2
抢救单元及清创缝合室基本设置
名称
数量
抢救
单元
基本
设置
抢救单元
≥2个;每抢救单元面积≥20平方米
多功能抢救床
1张
气管插管
1套/共用
心电图机
1台/共用
负压吸引装置
1套
抢救药品柜(车)
1组(台)
冰帽
胃肠减压器
吸氧装置
呼吸机
多参数监护仪
1台
机械式心肺复苏仪
自动洗胃机
输液泵及微量泵各
空气消毒机
灌肠器
转运型呼吸机
清创
缝合
室基
本设
置
清创缝合室
1间,面积≥15平方米
无影灯
1组
手术床
器械柜
移动式器械台
清创缝合包
5个
附件3
车辆品牌
符合国家卫生部招标的车型
使用限制
小于8年或50万公里
车身颜色及标识
整体为白色,并按卫生计生部门要求统一喷饰急救标识
外型尺寸
总长≥5000mm
医疗舱长度
长度≥2700mm
医疗舱宽度
总宽≥1690mm
医疗舱高度
高度≥1700mm
液压转向系系
动力转向(液压式)
制动系统
安装四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制动效能符合国际GB12676规定
防火
防火性能符合GB8410---1994的要求
容纳人数
驾驶室2人,医疗舱5人
医疗舱柜
能容纳急救箱,除颤仪等大型抢救设备
隔扳
驾驶室与医疗舱之间应用透明推拉式安全玻璃相隔
医疗舱用车箱门
位于医疗舱右侧及舱尾
踏步
高度与深度应符合GB13094—1997标准要求
车窗
医疗舱最少有2个车窗,并有遮蔽装置
通风装置
装配初级空气过滤装置,换气次数≥10次h
输液固定系统
位于医疗舱顶端中心最高处
消毒
医疗舱须配置消毒装置
污物容器
备有污物容器
供电系统
车内供电必须满足多台医疗设备同时工作,有相匹配的电源插座,外接电源:220±10%,50Hz,功率≥800W,电源线长度50m,10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