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到底是风口还是大坑?如今,选择在农业领域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一是国家政策鼓励返乡创业,二是舆论普遍认为,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农业肯定会是新的“风口”。但是,成功与失败的比例差距太大!丨局内人被局外人忽悠得团团转!(真正做农业的人,被每天做办公室的人搞得晕头转向)在我们看来,害死农业创业者的,首先是年复一年外行人对于一号文件的解读,每年一号文件一出,全国上下就陷入一片“农业投资热”的意淫,但十几年过去了,“农业投资热”到底有没有真正到来呢?上网随便搜索一
2、下,关于“农业的机会”的宣传可谓满天飞:什么“网易老板丁磊养猪”,“农业就是下一个朝阳产业”,“农业的风口来了”果真如此吗?我和老婆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从一家IT公司辞职回家搞农业的,从养牛到承包土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每件事情都做的特别认真,我也相信农业就是下一个风口,能够迎来它的黄金期。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种什么什么不值钱,只能寄希望于下一年,可是下一年依旧如此。即便碰到差不多的行情,但是面对高昂的人工费用
4、。如果仔细研究这些人的“遭遇”,其实有着诸多共同点:1、投资人都是跨界而来,之前没有经历过农业,或者小时家里务农,现在印象模糊。2、投资的冲动都是喝了不少“鸡汤”,又听闻身边某个朋友的朋友说农业是个大风口。不仅能够盈利,还有不少政府补贴。3、投身农业之初,尝过一点“小甜头”,然后自信地大规模投入。4、他们的失败,多是难逃“天灾受损,丰收谷贱”的怪圈。如果说农业是一个周期长收效慢的行业,为何那些苦苦坚持十几年的农业人依旧赚不到钱?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缺少经营
6、的,就是风口。也就是说,所谓“机会来了”,无非是赚钱的机会来了。但农业是典型的“周期长见效慢”的行业,不“精耕细作”你就想赚钱?“农业只属于有情怀的人”,因为农产品跟其他商品不一样,农产品是生存必须,只考虑赚钱,仅仅盯着“商品属性”,是注定要跑偏的。有农民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平均一年的收入是300块,粮价现在又一跌再跌,别说90后不愿意种地,70后、60后谁愿意做赔本买卖呢?要利润高一点就只能规模化,但规模化一遇到滞销,损失也就倍增。再加上不断蹿升的人力成
7、本和租地成本,农业领域的创业,看起来有些步履维艰。规模农业还有出路吗?尽管传统农业有精耕细作等优势,但规模化农业肯定是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小户经营再怎么种养结合,也只能仅仅限于情怀了,无法跟上农产品市场的节奏,规模农业暂时遭遇的瓶颈,主要在于目前农业技术的局限性和运营模式的滞后。我们必须动态地看待农业发展,虽然农业生产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不代表就要不思进取,沿用前人的生产技术。对于规模农业创业者来说,优化和改进的意识是必须的
8、。相比于传统农户,很多种植大户虽然有规模的优势、市场对接的优势,但很多方面依然局限于传统,比如销售渠道、比如经营管理。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化运作是一个较可行的出路,确保在每一笔投资之前,做好精确的市场调研,避免盲目跟风。同时,企业化运作也有利于对接市场,向产业链供应商过渡,从而提升对抗风险的能力;还有利于做专业性产品设计,挖掘产品附加价值,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和体验,从而扩大市场影响力。当然,相比于其他行业,
9、农业领域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大数据支持,比如农产品价格指数,这也是农业生产容易盲目的症结所在。目前也有很多企业或者机构开始尝试搭建农业领域的大数据,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此外,政府也在努力提升对种植大户的保险力度,比如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但这样的补贴究竟有多少能到普通农业经营者手中,又是个问题;农业保险何时能在全国范围完善,也是个问题总之,规模农业的发展要靠所有农业经营者、农业机构、社会资本,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