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上公布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突出单位名单(10家)和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突出任务名单(20个)。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突出任务名单。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2020年,四川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四川全省的乡村客运小型车辆均被安排了统一的“小黄车”外观,大型客车张贴统一标识,全省统一的“四川乡村客运”标识和招呼站(牌)公示内容等一目了然。近年来,随着“金通工程”小巴开进了村,在村里设下招呼站,村民出门就能坐上小巴,乡村运输“金通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实事项目,不断为幸福“提速”、为生活“添温”。
便民利民惠民
行驶在四川乡村的公路上,不时有“小黄车”穿梭而过,引擎声、鸣笛声响彻秀美的山村,那一抹明媚的黄色成为乡间最美的点缀。
10月14日早上5时许,在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灯高山村,“金通工程”小黄车52岁驾驶员胡家强忙着检查车况、通风换气。随后,他驾车前往周边姜家院子、赵家坝、凤凰塆、新屋沟等上车点,接预约赶车的村民去场镇。
在说话之间,一辆黄色小客车开到了大家身边,胡家强将“小黄车”后备箱打开,村民熟练地把“行李”放进去。“‘金通工程’小黄车给村民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前吃不完的瓜果蔬菜坏地里,现在可以运到镇上去卖。”车子里,村民纷纷讨论,要是没有这“小黄车”,赶场难、采买难,种了菜也不能运到街上卖。
“出行基本靠走路。”曾是高坪区一些乡村村民的真实写照。2021年以来,在“小黄车”的加持下,绝大多数村民和姚邦周一样,在家门口就可以乘车。
在车上,高坪区长乐镇天云寺村村民蒲国秀感慨道,过去到镇上只能坐摩托车,费时、价格贵,还很不安全。现在“小黄车”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将车开到了“家门口”,而且还可以开到田间地头,服务乡村农业生产。
“‘小黄车’可以送赶集、送就医、送快递、送蔬果、送上下学、送农资……极大满足了农村地区群众出行需求。”高坪区交通运输局运安股工作人员黄科介绍,目前全区“金通工程”小黄车30余辆,已服务51100余人次。
拓宽运输路径
资阳市乐至县是2020年四川省提出实施“金通工程”后的首批试点县,其大力推动的“金通工程”在解决“群众便捷安全出行”“城乡物流配送”“农副产品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难题中占据核心地位并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乐至县通过与各地群众出行需求相结合,定制化开通了31条农村客运班线,66条区域化经营客运路线,8条城乡公交路线,保障群众基本出行的同时,减少运力浪费。在提升客运质量的同时,乐至县也在推动物流节点建设。通过统筹现有和拟建设的客运场站、邮政网点、电商站点等资源,共同规划、合理设置县、乡、村三级物流商贸节点,促进流通节点有效衔接,完善邮政、快递、物流骨干网络。
“金通工程”推行之初,乐至县率先在童家镇开展“金通工程”驾驶员“兼任”邮政揽投员试点工作,利用农村客运“金通工程”车辆富余空间运送邮件快件、下乡工业品和出村农产品,精准匹配客运线路和农村物资运输需求,最大限度采用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和农村商品,推进农村运力资源共享,打通农村群众收发快递“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县所有乡镇邮件快件包裹、党报党刊均由农村客运“金通工程”车代运代投,解决了过去农村群众到乡镇取货不便的问题,实现了送货上门,同时带动当地就业280人,驾驶员月均收入增长近两倍。
截至目前,乐至县已有234个行政村建成“金通·邮快驿站”,构建起“县级有中心、乡镇有节点、村村有驿站”的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共计投放60余辆便民小巴士,开展农村响应式客运服务,实现了县乡村网络节点全覆盖,建制村通客车、通邮率达100%。
为群众办实事
来自马烈乡新华村2组的王朝兵,在村里一直靠租房打零工维持生计,这次受灾后租住房屋尽毁,打算通过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小黄车,前往县城投靠自己的侄儿进行过渡性安置。
在交通运输部门的统筹协调、有序组织下,“小黄车”依靠自身的灵活性、机动性、识别性强等优势,逐个将村组各点位集中安置的受灾群众,运送转移至汉源萝卜岗下车。对有需要到达指定位置投靠亲友、自行租赁进行过渡性安置的,“小黄车”还会实现点对点上门对接,门对门安全送达县城。
据悉,当日共有10辆“小黄车”参与运输,运送受灾群众160人左右。
方便村民出行、助力物流配送、转运受灾群众……“小黄车”穿行乡间,串联起老百姓最朴素的幸福。正如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彭涛所说,“乡村客运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基本出行需求,‘金通工程’是责任,更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