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曾建中在19日召开的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暨第15次全国认证认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在作工作报告时透露,我国总体上已处于国际认证认可舞台的第二阵营,正加快迈入世界认证认可强国行列。
孙大伟表示,国家认监委在制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过程中,开展了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研究,首次构建了包括6个维度16个评价指标的体系框架,并与有关国家开展了比对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进行国际比较的12项指标中,我国有5项指标位居国际先进行列,有5项指标处于中游水平,有2项指标相对落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已有30多部法律法规写入认证认可工作等。
此外,我国共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3.2万家,从业人员8.3万人,结构趋于优化,但“小散弱”现象仍比较突出。整体来说,要真正成为世界认证认可强国,我国依然任重道远。
全球增长最快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
截至2016年底,我国累计颁发有效认证证书176.8万余张,获证组织59.7万余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营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
另据了解,2016年,国家认监委建设上线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示了达到“三同”要求的1150家出口企业及其产品,全年帮助企业新增国内销售额55.6亿元。
在服务“一带一路”、自贸区开放战略方面,国家认监委推进与新西兰、捷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签署了清真认证、产品检测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等双边互认安排,推动了对外经济贸易;实施出口食品企业“逐一帮扶”行动计划,出口食品贸易额逆势增长4.6%;首次实现我国生鸡肉产品出口蒙古国、伊拉克、阿富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简化平行进口汽车CCC认证要求,推动平行进口汽车总量年增幅保持在10%以上。
据介绍,国家认监委还希望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培育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补足短板提升国际话语权
成绩之外,中国进入世界认证认可强国行列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在上述会议上,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指出,要提高认证认可的质量,提升认证认可的供给体系,深化改革创新,要主动承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引入国际先进的认证管理方式、评价模式,推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转变,加快补齐认证认可制度短板等。
据了解,国家认监委在今年将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开展一批先导性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质量基础作用;二是推出一批关键性改革举措,全面推动认证认可行业提质升级;三是实施一批示范性基础工程,全面夯实认证认可工作机制平台;四是树立一批标杆性创新创优典型,全面提升自身建设水平。
国家认监委还将实施认证认可行业“领跑者”计划。推进从业机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培育一批知名机构品牌。结合构建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从业机构能力评价、品牌评价活动,培育一批细分行业类别的“领路者”、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机构品牌。并实施行业禁入“黑名单”制度,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同时,围绕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在农产品、中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和东、中、西部区域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示范项目,推动纳入国家“双创”、综合配套改革等示范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创建认证认可示范区域(行业)活动,重点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示范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绿色产品认证“领跑者”行动等一批示范项目。
此外,强化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优先在示范区试点改革创新举措,把示范区建设为先行先试“试验田”、产业创新“孵化器”、共建共享“先导区”;深化国别研究、政策沟通、制度衔接和技术交流,开展国际交流培训和援外项目,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互认机制化。积极参与国家自贸区建设谈判,深度参与认证认可国际组织,稳步推进多双边互认,促进中国认证认可标准、技术、服务“走出去”,提升我国在国际合格评定领域的制度性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