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电商扶贫,推动特色农产品电商上行,对畅销农产品、转型升级农产品产业、带动农村创业就业、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电商上行的现实需求与发展现状,剖析了特色农产品电商上行的困境因素主要有仓储冷链物流、品牌标准化、电商市场、电商人才等。提出特色农产品电商上行健康发展要求:一是要培育地域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差异化电商农产品;二要构建特色农产品电商内容运营模式;三要加快农村电商流通产业建设;四要多途径、分层次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农业与“互联网+”连续碰撞1,中央2019—2020两年“一号文件”分别明确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2”“要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3”。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实施的“宽带中国”推动了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足发展,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4G和光纤超98%,通宽带比例达99%。至2020年6月我国有2.85亿农村网民,占网民整体的30.4%4。随着数字化农村建设逐步提高和我国扶贫政策的陆续出台,电商渠道加速下沉,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农产品电商上行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帮农、助农、兴农的主要抓手。
一、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特色农产品上行的现实需求
(一)居民消费生活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不断向好的良性势头,城乡居民的收入持续增长5。人民生活得到不断提升,如人均食品烟酒消费6084元,占国民总消费支出28.2%6。收入增长,需求强烈,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由此居民对优质、特色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对农产品产生了诸如绿色、有机、营养、保健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消费过程中品牌化、品质化趋势明显,特色农产品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图12015—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二)农产品质量兴农、农民脱贫致富的发展需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设计数字化、控制精准化、决策智能化和管理科学化在农业生产要素中逐步推广7。我国农业的发展导向由增产过渡到提质,以高效和高质特色农产品为国民安全、健康提供保证。“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电子商务模式与农业充分融合,淘宝、京东、拼多多、微商城等电商平台和网络直播、新零售、社区电商等新电商业态与农产品销售相互融合,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民参与电商,售卖自产的特色农产品以及经过初加工或深加工的农产品,有助于他们脱贫致富,同时通过无边界网络加强与外界亲密接触也能提升他们的视野。
(三)打造全新消费生态、带动农民就业创业的需要
二、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特色农产品上行发展现状
(一)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农村不断完善网络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农产品电商上行,农产品的网络零售交易规模逐年大幅扩大9。2015至2019年期间农村网络零售额从3530亿元增长至1.7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从1506.9亿元增长至3975亿元(如图2所示)。茶叶、水产品、水果、粮油、肉禽蛋、蔬菜、奶类、豆制品等农产品的网络零售额排名进入前十10;“头部”品牌农产品电商市场占比较大,“尾部”品牌呈现出“种类多、流量少”。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电商及农产品上行整体向好,农产品电商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图22015—2019年全国农村及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规模
(二)产业链结构优化升级
2019年农产品电商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苹果、茶叶、生猪、柑橘等数字农产品网络交易规模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逐步转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给农产品的流通和消费带来巨大影响。2019年京东农场在全国完成17家高标准合作示范农场建设,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数字化、可视化并在京东商城主站上线京品源旗舰店。阿里升级农村战略,打造数字农业农村新基础,奉节数字化脐橙园引进阿里“未来农场”,实现生产端数字化管理,以“订单农业”为消费者提供原产地直供农产品服务。拼多多开启“多多果园”,与政府合作构建当地特色农产品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数字产业链条,“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和“山村直连小区”模式实现农产品数字化上行通道,解决了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和流通销售问题。
(三)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四)政策支持多方助力
三、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特色农产品上行实施的困境因素分析
(一)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因素
农产品物流具备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复杂性和分散性特征。目前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农产品冷链技术相对滞后,农产品物流运输网络不健全11,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农产品出村进城、电商上行的发展。我国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起步虽较早,但行业发展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国家通过专业冷链物流公司承包易腐农产品的物流,以市场细分化和专业化保证农产品的新鲜与安全,目前欧美发达国家肉禽、果蔬农产品方面冷链流通率达100%和95%,果蔬及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损耗率仅为1.7—5%。而我国水产品、肉类和果蔬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为41%、34%和22%,果蔬及生鲜农产品的流通腐损率仍高达15%,每年因采收不当、采后技术处理落后、仓储条件不够等原因造成超过1.3亿吨蔬菜和1200万吨果品腐损12。因此,完善和促进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系统是解决农产品电商“最初一公里”的当务之急。
(二)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因素
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深度是农产品品牌特色与竞争力、电商销售收入以及可持续发展力的直接影响因素,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销售管理是电商销售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农产品高质和优品,提升店铺与产品的品牌特色、信誉以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进行商品品牌标准化建设13。在我国品质非常好的特色农产品很多,但我国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未取得“三品一标”认证、没有统一生产标准和包装,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信息难追溯,尤其是无品牌经营的农产品电商仍不少,以致无法流通的现象依然严重,商家不敢卖、消费者不敢买,这已是我国特色农产品电商上行的重要障碍因素。据了解,我国售卖水果电商企业的国内水果占比低于50%,进口水果占比超80%的企业占多数;肉类生鲜电商售卖的大部分是澳大利亚、阿根廷等热销地肉品;《舌尖上的中国》播出陕北空心手工面因没有质量安全认证无法进入电商流通市场等。
(三)农产品电商市场因素
(四)农产品电商人才因素
四、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特色农产品上行的健康发展对策
(一)培育地域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差异化电商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二)构建特色农产品电商内容运营模式,促进农产品电商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快农村电商流通产业建设,推动农产品产销精准化对接
(四)多途径、分层次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培育农产品电商新农人
注释:
[1]许佳.当今“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8(17):73-7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农业农村部,2019-01-0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EB/OL].农业农村部,2020-01-0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2020-09-29.
[5]梅燕,蒋雨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0(06):56-74.
[6]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国家统计局,2020-02-28.
[7]郑兰祥,罗甜甜,张好等.乡村振兴战略下互联网助农帮农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8(33):205-208.
[8]洪涛.2019年上半年中国农产品电商15大现状特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5):25-26.
[9]方建生.大数据视角下生鲜电商与农产品电商发展分析[J].农业展望,2018(5):4-4.
[10]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EB/OL].
[11]文宗川,吴兴阳.农村电商物流主体元素协同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2):118-126.
[12]艾媒新零售产业研究中心.2019—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剖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EB/OL].艾媒网,2019-11-25.
[13]孔敏娜.新时期农村电子商务的困境及消解[J].农业经济,2020(07):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