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3.18
《黄帝内经》:五谷养五脏、养生吃杂粮,常吃五谷保健康!
民以食为天,在日常生活中,可供我们吃的食物有很多,相对于我们每天所吃的精细食物来讲,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更高,只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是对健康有很大好处的。那么,五谷杂粮怎么吃才更养生呢?
豆类食物一直被我们大家看作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而大豆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最为常见和常吃的,它的功效主要在于帮助养肾。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良好的食疗作用。大米重润肺
大米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的最为主要的主食之一,爱吃米饭的人还是经常一天三顿都是大米饭,其实多吃大米饭可以起到很好的润肺作用。大米涵盖稻米、紫米等,在出现肺热等症状时,具有很好的滋阴补肺的作用。小米重养脾对于小米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这是一种很营养很健康的食物,有很好的养脾功效,因此大家平时要多吃一些小米哦!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小麦重养心
在这个天然绿色的大环境中,收获的各种农产品,味道都特别纯正,小麦、大豆、玉米这些普通的五谷杂粮,都能让你找回小时候的感觉,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五谷杂粮是我们饭桌上最常见的主食,是人体必需的基础饮食,“五谷”之说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且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说法,那我们常说的“五谷杂粮”都有哪些粮食?
五谷是五种谷物,在创造这一名词的时候并没有说明具体指什么,也没有留下记载,关于这五种谷物在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主要的有两种解释:1、一种说法是稻、黍(shǔ)、稷(jì)、麦、菽(shú即大豆);2、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汉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大概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汉人和汉以后的人对五谷就有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释。二、五谷有哪些粮食?虽然五谷有不同的说法,但是结合上面的就是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作物,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现在所谓的五谷实际只是粮食作物的总名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而现在我们现在所说的“五谷”通常下面的五种:1、稻谷
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由外而内分别有稻壳(颖)、糠层、胚及胚乳等部分,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及食用的历史相当悠久,稻成熟之后结谷,稻谷去皮之后就成为了米,也就是今日大家在商场、市场看到的商品。
小麦是一种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是三大谷物(稻米、小麦和米)之一,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等;小麦也可作为家畜的饲料;小麦秆可作为编织和造纸等原料。
5、薯类薯类作物主要包括红薯、马铃薯(土豆)、芋类等,中国大多数地区普遍栽培,薯类含有大量的淀粉,可以给我们提供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面薯类也会含有一些膳食纤维、维生素C,即属于主食又属于蔬菜类的食物。
序号名称功效1大豆健脾、润燥、清热、改善缺铁性贫血、神经衰弱2扁豆健脾、消暑、化湿3红豆利水消肿、健脾胃、补心4绿豆清热解毒、解暑去火5黑豆清热、养血补肾、黑发6红薯润肠通便、健胃益气7土豆补气、健脾、强身益肾、消炎活血、消肿8小麦养心安神、益肾健脾9燕麦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减肥瘦身10荞麦开胃通便、清热解毒11大麦解热毒、益气、消食开胃、止泻、凉血12大米补脾和胃、清肺13小米益肾和胃、除热补虚、是很好的安眠食品14紫米滋阴补肾、健脾、明目、活血15黑米开胃、明目、活血、补精16薏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清肺热17糯米助消化、安神、缓解疲劳和头昏眼花18糙米助消化、改善皮肤粗糙、预防脚气19玉米有助减肥、去油脂20高粱缓解腹泻、利小便、健脾、补气、清胃结语:以上就是五谷杂粮的简单介绍了,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了哪些是五谷,哪些是杂粮了,五谷杂粮是最养人养胃的,如今天气变冷平时可以多吃一些五谷杂粮,只有主食多样,粗细搭配,才能保证自己身体所需的营养。
大豆重养肾。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
小米重养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
五谷杂粮有哪些营养价值呢?饮食养生,一定不能少的就是五谷杂粮。现如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五谷杂粮,每种养生功效也是不同的。今天,就来一起看看五谷杂粮的不同养生效果都是怎样的吧。
套餐特点:润燥安神,保护视力,增强免疫力,补血养血,增强抵抗能力。
套餐内容特性:含有膳食纤维素,润肠身体排毒,饮食搭配细致、油腻感者宜食,非常容易造成成就感,可维持曼妙身型。
套餐内容特性: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中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症病人宜食。肥胖症、便秘者宜食。
温馨提醒:银杏、甜杏仁有独特的味儿,秘方时要留意本身口感可否接纳。
山药、薏米仁、黑米、黑芝麻粉、核桃仁随便配搭。
4月到1岁的小宝宝在秘方时不必太繁杂,2-3种就可以。
山药、薏苡仁、大枣、薏米仁。随便配搭。
21、滋阴养血:莲籽、伏苓、薏苡仁、大枣、大豆、黑芝麻粉随便配搭
提醒:小孩子少吃伏苓,宝宝不能吃,莲籽、伏苓排便大结的人要少吃
碾成小颗粒的粉,*好用蜜渍的方式服用,可冲牛乳、豆桨服用
人食五谷能养生,五谷的食疗作用可不能小觑
甘咸,凉;清热利水,和胃宽肠
【食疗】
【食疗】久泄食欲减退者,用水浸12小时后糯米500g,沥干用小火炒熟,磨粉加怀山药50g;每天清晨用25g左右,加糖20g,胡椒粉适量,以沸水调食。自汗不止者,用糯米与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次9g,用米汤饮服;或煮猪肉蘸食。虚劳不足者,可用糯米放入猪肚内蒸干,碾碎制成丸,每天服用。腰痛时,可用糯米1000g炒至热烫,放在长布袋中,缚于痛处;并细研八角茴香10g,加盐酒后同时服用。【说明】糯米中含较多糊精,黏性强,胀性小。如做成糕饼,难以消化,患者不宜多食用。糯稻根须,煎汤可止渴、止虚汗。如剂量过大,可有发热、恶寒、头痛、头晕、恶心及淋巴结肿大等反应。
04高粱
甘、涩,温;健脾和胃,消积止泻。
【食疗】慢性腹泻,用荞麦面做饭,连食数次。【说明】荞麦食后可能使耳、鼻等处发炎肿胀,还可能有结膜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等,有时还有肠管、尿路刺激症状。06小麦
甘,凉。养心益肺,健脾厚肠,利尿和血,除热止渴。
甘、咸,凉;补虚损,健脾胃,清虚热,利尿养肾。
甘、淡,凉。利水渗湿,清肺除热,健脾止泻。
甘,平;调中开胃,降浊利尿。
玉米又名玉蜀黍,有利尿作用。用玉米油给年龄较轻而血浆胆固醇较高人服用,有降血脂和预防冠心病作用。脾胃虚弱者,多食后易致腹泻。
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
(六)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最新发现的功效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
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功能健脾安神、利水渗湿。临床上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及痰饮等水湿证、脾虚证等。《本草纲目》:“……逐水缓脾,生津导气,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腠理。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赤茯苓
赤茯苓味甘,性平,入心、脾、胃、肺、肾经。本品长于宁心安神、利窍行水、清利湿热,专泻心、小肠、膀胱之湿热,用于治疗心烦不宁、小便短赤、淋漓不畅、泻痢。陶弘景曰:“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茯苓皮味甘淡,性平,功效利水消肿。《中国医学大辞典》谓:“茯苓行水而不耗气,胜似大腹皮。”
茯神木性甘,味平,有平肝安神之功。用于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转筋。《本草纲目》云:“神木主治:偏风,口面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治脚气痹痛,诸筋牵缩。”
茯神
茯神,亦称抱木。茯神载于《名医别录》,茯神甘淡,性平,入心、脾经。功能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本草经疏》云:“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别录》谓茯神平,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茯苓食疗保健功效
1.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5.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7.茯苓饼:茯苓200克,人参10克,面粉800克。二药分别研为细末,加食盐少许,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做成约重100克的饼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个。[4]源于《重订瑞竹堂经验方》(原方称“丹”,实为点心)。本方用茯苓、人参补气益脾,以人参延缓衰老。用于补虚,抗衰延年。
9.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10.茯苓饼: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11.茯苓膏: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将白茯苓研为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再漂再晒,反复3次,再为细末,拌白蜜和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开水送服。常服用本品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