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贵商论道》
每周三、五10:00-11:00首播
每周六、日10:00-11:00重播
【节目主持】
贵州经济广播主持人思苇(左)
【特邀嘉宾】
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诚(右)
先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吧~
如果给这幅“画”取名《在希望的田野上》,各位看官不会反对吧?
这张航拍照片拍摄于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贵州佳里佳农业”)2000多亩的“双高(即高产、高淀粉)”红薯试点示范基地。这里的红薯亩产能达到1万多斤,是传统薯种产量的4倍左右。贵州佳里佳农业选用“商薯19”“抗病毒3号”优质薯种,将种植基地覆盖到思南县的20多个乡镇及周边10多个县,共6万多亩。
问:贵州佳里佳农业做的是薯类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除了种植,还有哪些环节?
问:企业的主打产品红薯淀粉和酸辣粉的产能怎么样?
问:贵州佳里佳农业的产品产量大,那销售渠道如何?
张诚:我们在省内建立了合力、永辉、凯辉、佳惠、宾隆等流通渠道;建立了机场集团、现代物流、多彩宝、多彩贵州、黔货出山、中石油、烟草集团等特通渠道;开通淘宝、天猫、拼多多、京东、扶贫“832”平台、家有购物平台等电商渠道;省外已建立了华润苏果、家乐福、江苏中石化、江浙沪晥大润发等这些都进了。还有现在盒马鲜生的全国系统都进了。
问: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张诚:我们组建了一个专业的销售团队。最关键的还是政府这边,因为我们被列入高成长企业。特别是今年3月27号,在政府的引导下,在贵州饭店开了大会,邀请了全国150多家商超渠道来现场考察、参观、品鉴。我们的品质就得到了很多大渠道商的认可,通过他们引进,我们去跟踪,所以今年就建立了很多大渠道。
问:深加工农产品要打开市场最难的是什么?贵州佳里佳农业做对了什么?
张诚:最难的应该有几个方面,一个是销售渠道。实际上我们贵州的农产品是非常好的,但是你要让外面知道它非常好,这有一道坎。所以这需要销售渠道,你要让人家知道你为什么好。第二个就是成本高,包括物流还有人工成本高。因为我们这些都是坡地,它形成不了机械化操作,都得靠人力。
我觉得最初的选择是选对了这个产业。因为一是大家都爱吃粉条,爱吃酸辣粉。特别像我们云、贵、川这边对吃粉条、红薯粉有生活习惯,特别是吃火锅的时候。然后因为我从小就是吃红薯长大的,有这份情结这里面。三是它有原材料的保障。因为家家户户都可以种,它就能保证你不用去强迫老百姓种,不用去下很大功夫开导老百姓去种,他自己就会种。
张诚:农产品很多,我们当地农产品也很多,但是我在想要能够把这块做大,我就选中红薯。为什么?因为现在从所有资料上的显示来看,红薯对人体健康没有坏处。所有资料的指向都没有说是吃红薯吃多了,吃红薯粉吃多了会增加什么副作用,这是我坚定选好这个东西的一个主要吸引力。
问:红薯粉、土豆粉很常见,佳里佳“陈薯”的产品竞争力是什么?
张诚:一个是生产环境绿色环保生态。我们的红薯长在乌江边上,长在梵净山脚下,和其他地方的红薯肯定是不一样的。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品质。我们的红薯里面检测出来有叶酸,还有铁和钙都超过同类别的红薯很多倍。其他地方的红薯根本就没有叶酸。我有时候在异想天开地想,是不是应该开发一种“孕宝宝”红薯粉。
问: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由您个人注资4500万元成立。是什么样的欣欣向荣景象促使你如此大手笔?
张诚:因为当时2018年的时候就是脱贫攻坚的关键点。2017年的时候,我也经常回去,和我们的乡镇党委的书记、乡长经常聊天。我就在想通过什么途径回来做点事儿,来帮一下这些老百姓,为脱贫攻坚贡献一点力量。我们就去考察国内的几家酸辣粉厂,然后又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我就决定搞红薯粉加工厂。我在想,要做的话就做大一点。当时就投了4500万修了这么一个厂。要做就做好一点。
问:肯定有人很好奇,这4500万的巨款,您是怎么赚到的?
张诚:我从1995年就开始在贵阳慢慢地做生意,然后通过这20多年积累起来。
问:没做过农产品深加工,怎么敢孤注一掷?您当时看中的机会是什么?
张诚:当时主要是受我们当地政府的引导,然后还有一个原因是看到国内的市场。因为在我们小时候,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吃方便面,都吃的是油炸食品,相对来说不是很健康。然后我的朋友就是做酸辣粉的。他做酸辣粉的时候就做过一个调查,当时康师傅方便面的市场大概在中国有180多亿桶。然后在2018年的时候,酸辣粉的市场大概占到10%左右。我在想,这个市场应该很巨大。因为好的农产品特别是好的产品,肯定会被人们接受,一定会占很大比例的份额。事实上现在也是这样。
公司今年整3岁,这个“孩子”最让他操心的是什么?
未来3-5年,贵州佳里佳至少要实现2倍以上的增速。怎么实现?
贵州要实现薯类农产品深加工的高质量发展,他有哪些建议?
从2011年起至今,创业不易,他为何仍先后投入共500多万元用于乡村教育和敬老助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