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杨婷)2023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16亿元,可比价增速4%,排全州第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392元,增速8.2%,排全州第3位。
近年来,惠水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64.69万亩耕地资源和涟江濛江的水利条件,紧扣构建“1+3+10”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奋力推动实现惠水农业现代化大跃升。
粮食生产安全保障有力
制定《惠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十个一律”的通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强同贵州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以州、县、镇三级领办示范田为抓手,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配套绿色高效栽培新技术,降低农业粮食生产成本,提升单产效益。探索推进粮油管储产销体系建设,着力破解体制不畅、管理不佳、存粮不优、轮换不勤、监督不力等难题,坚决守牢粮食安全战略底线,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特色主导产业优势凸显
近年来,惠水县立足环贵阳绿色农产品保供基地和特色食品生产基地目标定位,全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持续巩固省会贵阳市“菜篮子”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农产品基地。先后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引进广药集团、广州越秀、德康农牧等行业标杆企业,百万亩粮油、百万吨蔬果、百万头家畜规模产业基本成型,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佛手瓜产业基地、优质米基地,鲟鱼、黑糯米、蜂糖李、禽蛋等特色产业居于全省全州前列。先后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5个。累计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20家。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惠水县通过整合农业项目资源,优化各类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作业财政补助资金杠杆作用,持续扩大县域内农机具拥有量,目前全县拥有农机具6.8万台(套)。因地制宜,在山区推行山地农机大范围使用,创新推行“保姆式”全程托管、“套餐式”多环节托管、“点单式”单环节托管等能够满足农户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将农机社会化服务便民惠民优势政策推向千家万户。聚焦粮食安全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023年建成“小田并大田”面积1780亩,有效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在试点区域实现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全力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
惠水县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品牌产业生产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惠水大米”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登记,“惠水黑糯米”“惠水黑糯米酒”获地理标志认证,4家鲟鱼养殖场获得农业部健康示范场称号,惠水德康畜牧有限公司新民种猪场获农业部“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称号,“布塔尼”鲟鱼品牌取得鲟鱼、鱼子酱出口认证,“味莼园”调味品、王老吉“刺柠吉”“茫椰谷”优质米等农产品享誉省内外。
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惠水县大力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等工作。全县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成果显著提升,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常年稳定在88%以上,农膜回收率常年稳定在85%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率常年稳定在53%以上。
农村改革惠及更多群众
紧盯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营、农村宅基地管理等农业体制难点痛点,制定方案意见有序推进。农村改革纵深推进,有效拓展了农民收入渠道,2022年全县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238元,同比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63,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