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产需缺口扩大,政策鼓励增产玉米。
3.通胀预期和扶持政策或将支撑玉米价格。
4.养殖业去库周期和经济下行利空需求。
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一、2021年行情回顾
2021年,玉米价格高位宽幅震荡,玉米市场行情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月18日至3月份,玉米期价下行。经历2020年玉米供需偏紧和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的市场环境后,2021年1月18日,玉米期价冲至历史高点,之后市场因替代谷物小麦抛储政策、新粮上市和养殖企业有减少生猪存栏预期,利空玉米,玉米期价震荡下行。
第四阶段9月下旬至12月,玉米期价震荡上行,主要受产区不良天气、农资成本、疫情和市场情绪等因素影响。首先,国内玉米主产区连续雨雪天气推迟玉米收割和上市进度,卖压后移,玉米供应偏紧;其次,玉米价格下方有高农资成本支撑;最后,不良天气使得玉米质量分化,新玉米毒素超标严重,玉米市场抢购优质粮,农户惜售优质粮盼高价,挺价情绪浓厚;虽然下游加工利润回暖,但高价玉米降低终端企业采购意愿,下游企业以刚需备货为主,玉米市场博弈氛围浓厚。
图表2:玉米南、北方港口现货价(元/吨)
二、宏观分析
1.通胀预期仍在,国内货币政策稳中偏松
图表3:新冠疫情新增感染人数(人)
图表4:美国CPI当月同比
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内宏观政策倾向稳中求进。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结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发挥经济托底作用。国内7月降准后流动性偏松,近期利率市场的变化,反映出了政策面的积极倾向,12月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表明宏观政策可能比预期的更积极,市场所面临的宏观氛围偏宽松。
三、基本面分析
1.供需平衡表分析
基本面方面,纵观全球、美国和中国玉米市场,2021年全球玉米市场玉米库存消费比仍呈偏紧趋势,除中国外,其他地区的玉米库存消费比稍有回升,主要与疫情稳定后全球恢复性生产有关。
1.1全球玉米市场
从全球供需平衡表看,近6年全球市场供需形势持续偏紧,玉米库存消费比从2016/2017年度到2021/2022年度,下降了6.8个百分点,2021/2022年除中国外地区库存消费不足11%。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叠加粮食不安全问题,全球各地紧急增加粮食储备,多地封锁边境、停工停产,干扰或阻断玉米供应链,全球玉米库存加速消耗,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降至历史新低。2021年全球疫情稍有稳定,玉米供应链基本恢复正常,在全球粮食不安全问题持续加重的宏观背景下,2021/2022年玉米库存消费比有望企稳。
图表5:全球玉米供需平衡表
1.2美国玉米市场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从美国玉米供需平衡表可知,美玉米的产量、出口及消费量均有攀升,2019/2020年度至2020/2021年度,美玉米库存消费比降低了5.2%,且产量增速不及消费量增速,玉米供需呈收紧趋势,2021、2022年度,美国库存消费比同比回升了1.9%。近3年来美玉米产量逐年走高,并且2021/2022年度产量增速为6.72%,同比增加了3.11%,在全球粮食供需偏紧的格局下,高种植收益提高美农种植玉米意愿,若产区天气利好,美玉米产量有望进一步扩大。
图表6:美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2021年1月15日,中美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使得中国大量进口美农商品,中国进口玉米增量中美玉米占约九成,其他进口玉米量来自乌克兰等国。据美国农业部报告和中国海关数据反映,中国进口的玉米中美玉米占较大比重,2019/2020年度中国进口玉米666万吨,累计购进美玉米226万吨;2020/2021年度中国进口美玉米量为2360万吨。同时,2021年美国向中国运输玉米量现历史新高,运量为17467671公吨,同比增加了1.44倍。近3年来,美国种植、播种面积逐年递增,2020年度年相较于前一年,美玉米的播种和收获均有提升,分别同比增加了1.11%和1.23%。总之,若2022年中美续订该经贸协议,将有利美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和美国向中国出口玉米量。
图表7:美国玉米种植、收获与出口情况
图表8:美玉米出口至中国运输量(公吨)
1.3中国玉米市场
从中国供需平衡来看,2021/2022年度国内玉米产需缺口扩大,除2020/2021年度因大量进口国外玉米,玉米库存消费比略增以外,2021/2022年度玉米库存消费比较上一年度下滑了3.39%,国内玉米供需维持紧平衡状态。
图表9: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万公顷、万吨)
2.供应端
国内玉米供应有增长预期。国内玉米供应由国内自产(主要)和向外进口两方面构成,未来玉米供应端或有以下变动:
2.1玉米种植面积增加
受国内政策鼓励和种植收益吸引,2022年玉米种植面积有增长预期。政策方面,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相较于前两年玉米面积求稳的粮食政策,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部提出了“两稳一增”的导向政策,其中提出将“重点扩大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面积”,从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中可知,国内玉米种植面积为4259万公顷,同比增加了5.34%,中国玉米单产处历史高位,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另外,2021年12月国务院引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规划》指出政府将通过颁布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农户种粮、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进产能和服务创新等举措提高农户种粮意愿。种植收益方面,玉米种植收益高于杂粮和甜菜等种植收益,2020年全球疫情泛滥,全球玉米供需偏紧,玉米种植收益涨至历史新高,除去2020这一特殊年份,2021年玉米种植收益较2019年玉米种植收益增长了10倍左右,2022年结合《规划》落实,玉米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
图表10:中国玉米单产情况(公斤/千公顷)
图表11:玉米种植收益(元、元/亩、元/斤、斤)
2.2农资成本将有回调
图表12:WTI原油期货结算价走势(美元/桶)
图表13:尿素库存情况(万吨)
2.3贸易政策利好进口形势,但进口玉米需求有限
贸易政策影响进口玉米的数量和价差成本。2021年1月签订的“第一阶段”中美贸易协议,约定中国将从美国进口200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大幅增加了国内进口玉米供应量。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美国农业部联合报告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中国已兑现协议采购目标的71%,其中,农产品价值超过230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玉米销量为870万吨,达到历史新高,美方表示将继续推进美国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2022年中方将完成剩下采购目标,进口玉米将有望增加。国际粮价具备的价格优势,促使国内进口国际玉米及玉米替代性谷物,以弥补国内玉米产需缺口。国际粮价优势或因成本节约继续维持,由于2021年农资成本高企,国内外粮价差收窄,2021年12月,中美签署了一项重要的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的落实将每年缩减15000亿美元包括国际运输成本在内的全球服务贸易成本,这将有效节约中国进口国外玉米的高运费成本,因此,2022年若该服务贸易协议顺利落实,进口谷物价格优势仍存。
图表14:中国进口玉米及玉米替代谷物量(万吨)
然而,从进口玉米低成交率来看,国内玉米市场对进口玉米的消费倾向性相对不高。在2021年国内玉米青黄不接时期,中储粮的进口玉米拍卖成交率不足40%,究其原因,可能是国内玉米及玉米替代谷物挤占了进口玉米消费市场。2022年国内政策和价差优势仍不利于进口玉米需求,首先,国内倡导增产玉米,2021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住粮食产量主导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由此看出中国玉米市场将更倾向于自产自销模式;其次,中美贸易协定运输成本节约问题和国内推行的饲粮替代政策,更多利好玉米的替代谷物进口价格优势。总体来看,国内进口玉米量或呈趋势性增加,但进口玉米对国内玉米市场的消费吸引力相对不高。
图表15:美湾玉米近月海运费(美元/吨)
图表16:中储粮进口玉米拍卖情况(万吨)
3.需求端
需求方面,在下游整体需求将增的基础上,未来需求或有以下波动:
3.1替代政策或平衡饲料增长需求
下游养殖利润稍回暖,提振玉米饲用需求。从中国饲料生产来看,目前国内饲料生产量有增,饲料生产累计值仍处历史高位,2021年以来,中国饲料生产量在6月达到历史高点2967.8万吨,同比增加了23.45%,之后因养殖业利润波动,饲料产量在高位区间震荡,养殖利高带动饲料生产,其中,除水产和肉禽饲用需求外,反刍、蛋禽和生猪饲用需求均稳中有增。从生猪饲料盈利来看,由于猪饲料近六成需用玉米制作,生猪饲料恢复盈利可提振玉米饲用需求。从玉米及其替代谷物价格来看,目前玉米价格相对小麦、高粱和稻谷价格处于偏低水平,预测将发生的“拉尼娜”现象会造成小麦低产高价,小麦的替代优势随之降低,谷物供需格局短期内难改,有利玉米饲用需求。
图表17:中国饲料产量当月值(万吨)
图表18:中国生猪饲料预期盈利(元/头)
图表19:玉米及其替代谷物现货价格走势(元/吨)
3.2养殖业提振需求有限
图表20:中国猪粮比
图表21:中国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量(万头)
禽类表现方面,2021年蛋鸡利润偏高,盈利处于近4年较高位置,由于2021年蛋鸡存栏量处历史同期低位且不断下滑,欲回归存栏常态,预计2022年蛋鸡补栏量将大幅增加,蛋鸡存栏可能进入新一轮增产周期,大幅提振玉米需求;而肉鸡盈利处于近4年偏低位置,2022年肉禽将进入去产能周期,肉鸡对玉米需求有限。总体来看,2022年禽类养殖对玉米有刚性需求。
图表22:禽类养殖利润(元/只)
图表23:蛋鸡存栏量(亿只)
3.3深加工有需求增量潜力
深加工或成下游行业玉米需求增量主力军。2021年9月1日,发改委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叠加电煤供应紧张,多地深加工企业限电限产。受疫情和深加工利润影响,外加限电节能政策来势迅猛,2021年9月,中国主要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和加工企业开机率出现近3年的历史同期新低,抑制了玉米需求。限电政策的背景原因主要是:为完成三季度指标集中限产;采取用电指标分解、错峰用电等政策以缓解部分省份电力供给不足的现象。因此,长期来看,该限电政策对深加工企业冲击影响是偶发现象。2022年恢复正常电用后,深加工企业对玉米需求增量有上涨空间。
图表24:中国主要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量(万吨)
图表25:中国玉米深加工企业开机率
2022年加工企业玉米消耗量有恢复增长预期,但需求受经济环境限制。在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耗量中,玉米淀粉深加工企业占五成以上,玉米酒精加工企业占近三成,2021年加工企业玉米消耗量不及去年。深加工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后,又逢节前备货需求,深加工玉米需求快速增加,收购建库积极性增加,玉米低消费和加工企业低利润现象将有效缓解,但淀粉市场消费旺季走势不旺或受经济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