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拿出一节部署“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着重提到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激发乡村产业发展动能,如何让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更好带动农民增收,代表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链式发展,分类施策活产业
??“我们将深刻理解把握‘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务,努力在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中重点突破、率先突破,切实以产业振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省人大代表,睢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杨远朝说,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睢宁将坚持链式发展,紧扣优质粮食、绿色蔬菜、精品果业、生态肉禽等全产业链建设,大力实施“接二连三”项目招引攻坚行动,力争今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56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开票销售收入超120亿元。坚持特色发展,持续放大“睢宁大米”“睢宁菜系”“南许酥梨”等特色品牌效应,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全力推动“小特产”升级为“大集群”。同时坚持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横向拓展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高标准建设黄河故道全流域休闲农旅示范带。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韧性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产业的发展,要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省政协委员,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中懿认为,农业农村发展要依靠科技要素支撑。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72%,现阶段应重点考虑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即绿色化和智慧化。他分析,农业技术发展要从种子、耕地、装备三方面入手,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打通农业创新链。打好农业攻坚战,需要在基础研究领域下功夫。未来农业发展,需要数字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场景驱动创新,提供全产业链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应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当前,技术创新与需求仍然存在脱节、断档现象。建议建立公益性服务体系,鼓励高校院所50岁以上的科技人员扎根一线服务生产;鼓励通过知识产权许可、技术作价入股、共建产业研究院等方式,引导高校院所的优质创新资源向农业产区、企业流动;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方式,大力培育5—6个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在引领江苏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关键核心作用。”
??建强平台,完善配套强体系
??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不仅需要点上发力,还需要平台支撑。如何进一步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和优势产业,激发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提高其竞争力?省人大代表、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东建议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现代农业综合体是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创新载体和综合解决方案。”杨卫东说,调研中发现,综合体建设中缺乏新的规划政策和规划依据与之匹配,还存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制度瓶颈、面临金融支撑不足等问题。他建议,将推进农业综合体发展纳入我省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农业综合体作为小农进入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通道和载体,制定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规范性指导性意见,以及加快农业综合体发展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