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而“十四五”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重要交汇期,也是实现中国农药由大变强发展目标的重要起步阶段。回顾过去的五年,我国农药业在规模、结构、市场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面向未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农药也将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中国是全球农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农药之“大”为“十四五”中国农药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在新变局中面临着“不强”的尴尬。在市场有变、环境有变、竞争加剧、挑战空前,尤其是农药业自身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问题的情境中,如何在2021年为“十四五”中国农药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在“十四五”期间由农药大国迈向农药强国,这是十分重要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农药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
2021年,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逐步优化的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和信息技术革命都将影响着2021年我国农药业的发展,可以预见“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农药发展将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一是国际格局重构为“十四五”中国农药业开局提出新命题。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让全球经济变得扑朔迷离,而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整体看来,我国正处于近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也应该看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增多或对中国农药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也对2021年中国农药发展提出了新命题。
二是国家战略布局为“十四五”中国农药业开局赋予新使命。当前,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贸易增速放缓,国内经济也存在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特别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很大。在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异常复杂情况下,2021年乃至十四五时期我国农药业发展也面临着一连串的考验。
三是信息技术融合让“十四五”中国农药业开局面临新挑战。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方兴未艾,也必将给2021年乃至十四五时期中国农药行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将推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中国农药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于“十四五”来说,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依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在新的历史阶段,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我国农药业必须要认识并处理好的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必须要有深刻清醒地认识。
二、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间中国农药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必须认识到我国农药工业发展的长处和短板。从农药业自身来看,“大”是“十四五”中国农药业发展的基础,“大而不强”是“十四五”中国农药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解决“十四五”时期我国农药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首先,中国农药企业数量逐步消减,产业集中度将不断得到提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然也是农药大国,企业数量较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后随着市场的重新洗牌,企业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信息,截至2020年中国有约2000家农药生产企业,前100强企业的销售额占比超过70%。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我国农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渐减少,截至2019年全国农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719家,企业数量出现连续五年下降,促进了产能集中度的提高。但相比于市场需求来说,农药企业数量还是偏多,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在农药行业产能过剩和环保压力的双重影响下,那些技术落后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的中小农药生产企业仍会相继被停产限产甚至逐步退出市场,剩下的规模化农药大厂将依靠技术升级换代和产品创新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预计“十四五”期间,农药企业数量还会继续减少,产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其次,行业产能和总体规模可观,但创新能力仍需不断加强。以“十三五”时期的2017年为例,当年中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294.1万吨。尽管这几年年产量逐步下滑,却依然连续稳坐世界农药大国之席位。中国的世界农药大国之称号是由巨大的规模和产能来支撑的,目前国内产能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尽管由于环保安监等原因关停一些农药企业,但产能依然不小,整个行业的规模与市场消费相比还是偏大。就消费来说,尽管中国是农药消费大国,但由于实施零增长政策,近年来消费出现下滑趋势。行业销售收入增速也明显下滑。因此说,尽管较大的产能和规模是我国农药的优势和发展的基础,但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影响了农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如何“由大到强”显然成为“十四五”中国农药业发展之关键。
再次,国内市场大、国外市场占比高,但在国际市场仍然缺少话语权。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庞大的农药市场,随着农产品消费层次不断升级,对于农药需求潜力不断放大。2019年中国农药产量占全球的70%,印度占16%,其他地区产量占14%。目前中国农药在世界市场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球大约6~7成的原药供给均来自于中国,我国成为全球农药生产及出口大国。国内市场大、国外市场占比高,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要看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药也是大路货居多,有些企业尽管出口数量不小,但其出口效益却少得可怜。我们的一些企业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但市场定价谈判能力欠缺。因此如何提升我们的话语权、定价权和经济效益将是“十四五”中国农药发展之重点。
总之,我国农药之“大”有待向“强”转变,我们要走向强国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这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农药业发展与改革的着力点。
三、如何为“十四五”我国农药业发展开好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我国农药行业要以构建双循环格局为先导,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动力,以破解重点、难点等现实问题为抓手,集中精力抓好品种品质品牌,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农业对优质农药的需求,为建成农药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要开好“十四五”中国农药业发展之局,更好地促进“十四五”期间中国农药“由大到强”转变,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第二,要以科技创新催生农药行业新发展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当前,研发和创制新产品能力的竞争将成为当今与未来全球农药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形态。新产品的创制和产业化是跨国农药企业的基石、灵魂和利润最大化的源泉。我国是农药大国,但不是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生产与研发管理上,重产量,轻品质,忽视绿色新产品的研发,这是与国际知名企业存在差距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在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基础上,集中精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在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生产企业加大投入,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绿色农药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农药行业发展新动能。
第五,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来切实抓好品牌建设。农药业是关系农业发展、关系千家万户食品安全的重要行业,事关民生与健康,事关新时代人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已经实现。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品牌和质量追求越来越高,已由“吃的饱”转向“吃的好”“吃的健康”。因此,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大品牌,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在全球贸易中,高端市场中的份额要进一步扩大,品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话语权要逐步增强。品牌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国家竞争力,也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潜力实力。中国企业为什么在国际价值链上有‘搬运工’之说,关键就在于品牌的缺失!中国农药企业只有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做强中国品牌,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早日走向农药强国。未来,随着双循环战略实施,我国将更加开放,我国农药市场将会是品牌争霸的主战场,国际竞争品牌化将改变中国农药业格局。多年来,我国农药企业知名品牌不多,尤其是世界知名品牌太少,与国外比产品售价低、附加值低、竞争层次低、经济效益低,这是最大的差距,也一直是行业发展软肋。因此必须加快实施自主品牌战略,以品牌建设来促进我国自己的知名品牌的培育,这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此外,品牌培育必须处于公平公正的环境中,2021年乃至“十四五”农药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提高主导品牌的市场份额。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从而实现中国农药品牌化的目标。
2021年农药行业发展的关键仍然是人才。就市场营销来说,品牌管理专家、品牌设计专家、营销技术专家、市场分析专家、物流管理专家、销售执行经理、销售执行骨干,缺少哪一个都不行,还要有团体消费销售“专家”、消费沟通“专家”,理货“专家”,市场拓展“专家”以及促销活动组织“专家”等等其他专业型的销售人员,离开哪一个,都玩不转。只有抓住以上的营销精英所组成的管理团队,才能为农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基础,才能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才能走出国门,把中国农药卖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总之,农药业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家和资源要素,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农药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农药产业转型升级,在开放合作中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结语
综上所述,“十四五”中国农药业发展面临着国内外社会形势的转变、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优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分布着形形色色的农业资源,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农副产品内需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2021年是“十四五”中国农药业发展的关键之年,目前,经过“十三五”的努力,我国农药发展基础已经形成,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单位GDP能耗的下降,中国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中国现代农业的蒸蒸日上,中国农业强国的逐步崛起,这些都将为中国农药的由大到强注入强大动力。
2021年是牛年,只要我们发扬“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的精神,选择好强身路径,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埋头实干,中国农药由“大”变为“强”就会指日可待,我国农药将会在“双循环”新格局构建中大显身手、建立和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