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靠什么?钱从哪里来?除了靠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外,主要的发展路径就是要以城补乡,以工补农。各类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如何参与乡村振兴?我们认为重点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各种经济资源整合,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乡村现代化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一、企业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事涉国计民生,关乎改革成败,是党和国家带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各类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1、责任担当。
企业的使命主要是为提高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市场化优势,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通过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更好地推动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2、发展需要。
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最艰巨的任务在哪里?是在农村。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腿,使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今年是我国全面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刚刚挂牌成立,中央将有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出台,社会资源将前所未有地集聚到乡村,广大农村将成为投资兴业的巨大平台和庞大消费市场。
二、当前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企业参与乡村发展精准扶贫过程中,一些企业还存在许多认识不清的问题,有的把它当作单纯政治任务、满足于完成组织下达硬性指标要求。主要满足于蜻蜓点水式的扶贫,逢年过节送钱送物的救济式输血,没有帮助乡村找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如何处理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民的关系,实现多方利益平衡,长期共享共赢;如何发挥企业人才和管理优势,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和产业组织程度;如何发挥企业实力优势,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与企业投入产出平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多数企业还没有找到有效方法和清晰路径。
三、企业如何参与乡村振兴?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二是带动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县级人民政府是落地基础,县委书记是前线总指挥,也是第一责任人。下一步,各地都将会把乡村产业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因此,企业要通过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带动,积极联合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共享乡村振兴成果。让农民通过分红享受入股的市场价值,通过产业链延伸拓宽共享收益的途径,增加农民在一二三产业发展链条的多重收益。
要通过乡村振兴企业平台的构建,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完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要发挥企业带动作用,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将当地农户联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建立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要积极参与县市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龙头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支持,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做大企业,形成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只有这样,才能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并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
三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点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延长产业链、实现农旅产业的有机结合,这既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主要内容,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农产品基地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紧密结合的状态,以提高农产品复杂度和农业产业竞争力,最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因此,企业要树立标准生产理念和服务人本理念,拓展农业功能,发掘乡村价值,开展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四、政府政策支持
企业有追求投资回报、注重经营效益的基本价值诉求。各级政府要充分根据企业市场主体属性,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出台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支持政策。
一是要明确土地流转政策界限,特别是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增减挂钩、建设用地指标异地置换、土地增值收益管理等政策,为企业建设产业平台、实施产业项目落地,建立土地空间资源政策支撑;
三是完善资金支持政策。要将分散在各口子上的各级政策性支农资金打包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与企业投资乡村形成合力,避免企业在项目投资上的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