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土地拿补贴 没门了(政策解读)时政

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在多数地方,农业三项补贴已经演变成为农民的收入补贴,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或者不种地,也能得到补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却很难得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补贴支持。

自2004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农业三项补贴出现了政策效应递减的情况,迫切需要调整完善。

此次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调整完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二是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

意见明确,根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的情况,由各地从中央财政安排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对象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采取什么样的支持方式更好?对此,意见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也可以采取贷款贴息、现金直补、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等方式,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贷款利息,可以按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给予适当补助;采取现金直补,要与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或技术推广服务面积挂钩,单户补贴要设置合理的补贴规模上限,防止“垒大户”。

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种粮比较效益低,主要原因就是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经营规模小。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我国粮食安全和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省试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改革,补贴主要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规模经营

2015年,财政部、农业部将选择安徽、山东、湖南、四川和浙江5个省,并由省里选择一部分县市,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在试点地区,将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部分补贴资金仍然采取直接现金补贴到户的方式。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享受补贴的农民要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

同时,补贴资金要与耕地面积或播种面积挂钩,并严格掌握补贴政策界限。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再给予补贴。

另外2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将按照统一调整完善政策的要求,集中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其他地区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比照试点地区的政策和要求自主选择一部分县市开展试点,但试点范围要适当控制。

2016年,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在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推开。

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现阶段,主要依靠资源要素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对农业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发展不可持续。调整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指向,保护耕地地力,有利于保护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补贴总量只增不减,补贴力度不降

“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的基本利益,是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必须坚守的底线,也是改革农业补贴制度遵循的首要原则。”两部门有关负责人强调,这次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目的,是提高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提高政策效能。国家对农民的总体支持力度不会降低。

政策调整必须积极稳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首先,农业三项补贴总量只增不减,补贴力度不降;其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除试点地区外,2015年继续实施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第三,选择部分省的部分县市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农业补贴改革稳步推进。

两部门要求,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措施,尽快将资金和政策落实到位。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制定具体方案,调整优化补贴方式,抓紧拨付8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和全部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及时安全发放到农户。试点地区要抓紧研究制定试点方案,确保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尽快兑付到农民手中。

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农业的补贴受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约束。改革现有农业三项补贴制度,将一部分农业补贴转为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使用不受限制的补贴,如对耕地资源的保护等,有利于我国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一步通过“绿箱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

THE END
1.农村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405/00/32205686_547912386.shtml
2.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对象发放程序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本市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的导向性和效能,现就2015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补贴https://m.tuliu.com/tags/1394.html
3.财政部就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答问建立健全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稳定种粮农民的补贴预期,以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有利于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补贴预算;三是有利于加强补贴资金的管理;四是有利于促进补贴政策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 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如何确保补贴规模只增不减? http://m.taihainet.com/news/finance/gncj/2009-09-17/452856.html
4.土地承包500亩补贴政策经国务院批准,从2015年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以下简称农业“三项补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中央财政提前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资金,加上支持种粮大户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http://www.jzlawzx.com/chanye/xinnengyuan/9088.html
5.农业补贴向种植大户倾斜,种植大户如何界定?补贴多少?承包土地国家会补贴多少钱? 土地承包价格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家相关的种粮农业补贴政策,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粮食(水稻)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 1.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标准为水稻直补每亩补贴20元,农资综合补贴标准为每亩计税面积81.5元。 https://m.gmw.cn/2022-01/05/content_1302749512.htm
6.涉农资金自查自纠报告(精选6篇)(一)农民补贴、补偿类资金851.7万元 20xx年,种粮直接补贴9944户,直补资金42.9万元;农资综合直补9941户,补贴资金323.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8户,补贴金额27.6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2337户,补贴金额9.7万元。 20xx年,种粮直接补贴9949户,直补资金43.6万元;农资综合直补9947户,补贴资金331.4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0户,补贴金额65.4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2t3ko9t.html
7.土地承包500亩补贴政策有哪些?补贴是由谁领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生猪大县奖励政策;良种补贴政策;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小麦、水稻收购价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政策;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政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