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热度飙升的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众筹对很多人来说已不再陌生,但是在传统的农业领域采用众筹的方式,尚属新鲜。不久前,本报曾经报道过山东一位大学生村官发起麦秸画众筹项目的消息。眼下农业众筹虽处于试水阶段,但从长远看,发展空间巨大,大学生村官如果能了解这一趋势并善加运用,必将使自己的工作如虎添翼。
农业众筹为何这么火?
所谓众筹就是一种向群众募资,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一般而言是通过网络平台联结起赞助者与提案者。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
2014年,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我国农业众筹迎来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农业众筹平台“尝鲜众筹”上线,填补了国内农业垂直领域专业众筹平台的空白;定位于F2F(FamilytoFarm)的“大家种”农业众筹网上线;乡村旅游休闲众筹平台“乡筹网”上线;山东省第一家农业众筹平台“有机有利”上线……
众筹网合伙人、总经理李玉民表示,农业牵手众筹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获得从创意到市场开拓全过程配套服务。他认为,农业众筹与生鲜电商存在本质区别。电商单纯是将现成的产品拿到网上卖,而农业众筹则是在产品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了完整的创意,这种模式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和可选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是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是新农业革新的有力手段。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认为,农业众筹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给农业带来了亮点,可以实现按需制作,能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产销不对称等问题,还能解决流通过于复杂,环节过多的问题,能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同时,一些很有创新创业想法,有志于投身“三农”发展的创客们,通过众筹平台找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有了启动资金和第一批顾客,也能吸取大家的智慧,创业成功率更高。
农业众筹筹些什么?
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农业众筹模式是农产品众筹和“由销量决定产量”。农场作为项目的发起方,在众筹平台上发起项目,筹集资金,并根据需求进行种植和管理,待农产品成熟后,直接配送到用户手中。比如在湖北目前面世的农业众筹项目中,有一个基本模式:发起者用众筹资金投入,农户生产农作物,新鲜、绿色的农产品直接送到出资者手中。
这样的众筹处于初级阶段,实际上,农业众筹可以发生于整个农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农业众筹还可以筹技术。Agfunder从农业技术这个点切入,给了我们许多参考和想象,可以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聚土地”、“耕地宝”等众筹土地项目的横空出世,在业界产生了“鲶鱼”效应。联众休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余学兵认为:一对夫妻在美丽乡村经营着一家属于自己的农场,本身就是一个美丽故事,绿色有机食品更是城里人梦寐以求的,再赋予投资人经济利益和社会公益利益,就足以打动投资人。
公益众筹在农业实际上有更大的需要,乡村的许多公益事业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社会认同并参与。乡村图书馆、乡村学校设施、农村环保设施及活动等,只要赋予其一个使命,都可以拿来做众筹。如去年10月,山西省永和县副县长程万军在众筹网发起了“众筹永和核桃圆孩子书屋梦”的社会公益项目,共筹集资金86万元,不仅帮助永和农民卖核桃,还圆了城镇幼儿园孩子的书屋梦。
农业众筹还可以是股权型的,比如端午众筹一个粽子品牌,集合众人的资金然后回报股权,炒概念玩花样层出不穷。
农业众筹风险在哪里?
目前,“众筹网”的34个农业项目中,有15个募集成功;“大家种”已经结束的众筹项目中,成功率也只有50%,而且单个项目募集的总金额都很低,最低只有666元,最高的也只有68000元。据清科集团及众筹网联合发布的《2014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指出,“农业+众筹”的模式仅能针对小部分高端用户,具体合作模式仍需探讨。《报告》分析,由于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较长、单价较低、保质期短、产品滞后性强等特性,同时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种植户还需承受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众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农业的“互联网化”模式发展举步维艰。
农业众筹筹钱模式不是问题,生产模式还是有问题。首先,众口难调。农业区域性强,众筹来的土地到底能供应多少种农产品?生产的农产品又是否能够适合消费者的品味?其次,远水难济。有的农业众筹生产消费是异地的,筹到了千里之外,怎么保质保鲜地运到消费者手里?运输不是问题,但成本受不了,转库损耗是惊人的。再次,管理困难。在现实中把订制的农产品送到出钱人的手里很不容易,背后的管理运营成本很高。具体有很多的操作细节,不解决标准化、可视化、可追溯体系的情况下很难搞。还有,即使众筹依然不能破解信任问题,因为田间地头的操作十分复杂,情况也千变万化,农业生产过程的监管是世界性难题,远离生产的客户照样有农产品安全的担忧。
还有,大家对农业众筹的认知度比较低,还处在市场培育阶段。农业众筹是一个才兴起没多久的东西,不管用户也好,农业项目的发起也好,都是一个需要培育的过程。
目前,“大家种”、“尝鲜众筹”等农业垂直领域专业众筹平台,还没有涉及到股权型农业众筹。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流转、法律风险、财务管理等尚不成熟。“目前,农业众筹比较火,但产业仍处于早期的萌芽阶段,无论是回报类的农产品众筹还是投资类的农业股权众筹,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业内人士鲁振旺分析。
“农业众筹形式多样,如果要进行产业化,需要商业的力量,也需要专业的力量。公众参与的众筹农业,未来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有不少需要改进之处:包括要进行必须的标准规范,还要有专门的外部监督。”郑风田指出。
怎样来场成功的农业众筹?
分析“联众”的这次成功,至少有五个关键点。首先,主体信用至关重要。“联众”是最早进入乡村旅游业打拼的企业之一,市场敏感度很强,10多年来,积累下丰富的经验。另外,“联众旅业”近期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发展的这些背景,让投资人对“联众”信任大增。
其次,法人形象可加分。公司创始人余学兵进入乡村休闲产业10余年,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口碑也很不错。“投项目就是投人”,尤其法人的素养和口碑,是投资考察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次,很多投资人就是冲着余总的为人和业内美誉度而来。
第四,合作平台不可忽视。“联众”先是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合作,在股交中心的众筹平台“浙里投”以及“爱创业”众筹网进行推广。“浙里投”是全国股交系统第一个众筹平台,而“联众”项目又是其中首个众筹项目,基于“双第一”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联众”的众筹项目大获成功也在情理之中。
第五,投资回报最具诱惑力。根据筹资计划,该次众筹每份5万元,每年可以拿到1万元的度假权益,可以在联众任何一个度假村内使用,其份额还可以放在股交中心的交易平台上以优先股的形式交易。没有足够的投资回报或市场预期,众筹成功几乎不可思议。
毋庸置疑,农业众筹前景可期,发展空间巨大,但它的发展必然经历漫长、艰苦的市场培育阶段。魏延安认为,一要在跨界融合上下功夫,既要懂互联网,又要懂农业;二是模式需要继续打造完善,在细节上下功夫,从农业实际出发,制作好的操作流程、规则等;第三鼓励继续创新,从不同领域方面探索。蒋文龙崔丽
延伸阅读>>>
国内“农业众筹”三个流派
1营销派
营销派的典型样本是大家种。在创始人陈杰看来,农业众筹实际上就是一个低成本、低门槛的营销方式,通过众筹模式来获取用户。陈杰说,北京周边的有机农场越来越多,却没有几家能够盈利。不盈利的原因是成本高,对于农场来说,包装、物流都需要自建,没有足够规模,每单成本自然居高不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获取用户的成本很大,且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大家种的业务方向就在帮助农场做营销获取用户,降低农场的营销支出;另外一方面是,聚合农场和用户后,能摊薄物流成本。
2预购派
同样是做农业众筹,有机有利的CEO肖军将众筹视作农场与消费者之间提前建立订单关系的渠道——他将这种形式称之为预购。肖军认为,如果农场和消费者能够提前确定订单关系,属于双赢。“生产商可以提前锁定一部分订单,降低了生产风险,而消费者可以以比较优惠的价格买到一个优质的产品。”由于定位是订单关系,有机有利对农场提供的服务也着重在流通端,比如如何对众筹产品定价;如何实现便利的支付;如何做到用户满意物流体验。
3资本派
资本派并不满足于成为农业项目的合作者,而是旨在成为整个项目的资源整合方,培育孵化出优质的农业项目。
位于深圳的尝鲜众筹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创始人齐谦认为,产业整合是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大量资源和资本的介入。因此,同样对于一个农场项目,尝鲜众筹不仅仅做项目众筹,并且积极在农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寻求整合机会,力求与上下游联动,拉动品牌效应,形成口碑,第二步再做农场的股权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