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下游农业的需求停滞的,几乎没有成长性,纯周期行业。但是波动性,化肥有妖股属性!
2021年,农化制品上涨了52.5%,全年最大收益率71.5%。
为什么化肥周期波动这么大?
比如航运、能源、新能源行业,一旦价格涨的太猛了,需求会受到抑制。但是农化行业确实例外,因为农业是必需品。
分析一下传导逻辑,从需求端和供应端分析。
需求端:长中短期共振,景气高涨。
化肥的下游,是种植业,需求是比较稳定的,有一点结构性的波动因素。
长期:国家安全的考虑。
大米、小麦、玉米可以自给,大豆不行。2001年至2020年,进口年复合增速9.6%,大豆进口量全球第一。2020大豆进口依赖度高达84.1%,自给率极低。
石油、芯片、大豆,涉及国家安全的三个行业之一,政策会持续给力。
中期:稳增长政策。
云南,400亿元100件以上重点水网工程,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
稳经济的发力——种植面积加大——化肥需求的增长。
短期:春耕行情。
立春——春耕——化肥的需求上涨。
小麦2月下旬;华南地区2月下早稻;长江中下游3月育秧;东北地区“五一”前后玉米、大豆播种。化肥一波涨价俗称“春耕行情”。
供给端:
通胀传导,进一步刺激需求
化肥的上游能源,下游农业。
传导链条:
能源价格上涨-化肥价格上涨-粮价上涨-农业种植扩产-化肥需求上涨-化肥价格进一步上涨。
化肥成本:原料成本占80%~90%,上游对化肥的溢价非常高。
复合肥:氮肥、磷肥都是以合成氨为主要原料的,“合成氨”生产原料是天然气和煤炭。
通胀——能源价格上涨——化肥价格上涨——粮价上涨——利润上升——提升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农业种植面积扩张——刺激化肥需求和价格上涨。
化肥享受到了两次价格上涨的刺激,一次来自供给端,一次来自需求端。
所以化肥的景气周期会比其它周期股更长的原因。
传统上,影响粮价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天气、地区不稳定、农资价格波动。
第一个是极端天气,比如极端高温、低温、干旱、洪涝灾害等。都作用于“供给端”,导致减产。
第二个是地区冲突和社会不稳定。社会不稳定,没人种粮食!
第三个就是农资价格的波动。
2006年至2008年中,全球粮价上涨160.7%,同期化肥价格上涨262.4%;
2010年中至2011年中,全球粮价上涨67.5%,同期化肥价格上涨71%;
2020年5月至今,全球粮价上涨45.1%,同期化肥价格上涨203.2%。
天气、政治不可预料的,农资价格可预测。
三次粮食价格周期,跟三次能源价格周期是基本一致的。
而在这三个品种里,化肥的价格波动是最市场化的,因此波动的弹性也较大,价格涨幅通常比粮价要大得多。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