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农资商品产能过剩但服务短缺的现状,全国供销合作系统践行服务三农的宗旨和原则,大力推动系统农资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转型升级、创新服务,充分发挥农资企业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这是记者从11月8日在安徽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服务创新经验交流会暨2013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年会”上获悉的。此次会议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由供销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和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联合主办。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骆琳,供销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兼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会长顾国新出席了此次会议。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的有关负责人,供销总社有关部局的负责人,全国42个省级、副省级供销合作社以及全国重点农资流通企业的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首萌发表了会议致辞。
骆琳深刻阐述了中央关于推进农资行业服务创新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当前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深刻分析了当前农资行业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在近年要求供销社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带动力量的基础上,最近又明确提出了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真正办成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打造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成为中国特色农村工作体系和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要求。这些都为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化改革发展和农资行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还指出,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推动农业投入方式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发生变化,这些重大趋势性变化为农资企业加快服务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此外,农资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低迷为农资企业加快服务创新增添了内在动力。当前,化肥等农资商品已从短缺转变为过剩,除钾肥每年有约400万吨左右的的缺口需要进口,氮肥、磷肥国内产能已严重过剩,分别过剩约1000万吨、800万吨,农资市场竞争激烈,2012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0.62%,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强化为农服务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针对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服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骆琳也进行了详细分析:农资服务的网络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整体品牌没有打响,三四千家农资企业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联合合作;有的服务理念单薄,服务模式和手段单一,与农民主要是买卖关系,业务大多处于批发和配送的中间环节,零售终端的市场占有率不高;科技服务创新能力不足等等,“这些情况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与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极不相称、与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主渠道地位极不相称。全系统必须花大力气开展服务创新,改变重经营轻服务、产品过剩服务短缺的状况,开创系统农资工作的新局面”。
骆琳要求系统农资企业要坚定为农服务方向,全面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并从五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资服务创新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一是要着力加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打牢服务新基础。要突出重点区域,加大直供比例。要积极领办农民合作社,从过去单一提供商品向提供全程综合服务转变。
二是要着力提高农资流通现代化水平,构建服务网络。要科学整合、优化配置现有农资网络资源;要提升网络运营水平,加快以农资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农资网络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品牌建设和行业标准建设。
三是要着力加强农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服务新途径。首先要完善并规范庄稼医院建设;其次要提高农技定制服务能力;再次是要强化农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
四是要着力打造区域性龙头企业,培育服务新能力。倡导联合、合作发展,要通过资本联合、战略重组等多种方式有效整合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实现联合发展;其次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再次是推动企业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转型升级。
五是着力推动农资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服务新活力。支持农资企业在引进社会资本、战略投资者、IPO上市等投融资及资本运作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鼓励采用网络及资源整合、合作社联合与合作、业务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农资企业进行机制体制创新,激发企业为农服务的活力
顾国新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强调了三个方面。首先,他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服务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服务创新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家要充分认识服务创新是历史新时代的召唤,是农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服务就没有出路,不会服务就会失去市场。要深刻认识这是难得发展机遇”。
其次,他明确要求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要为推动服务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协会要围绕自律、协调、服务、维权等职能,积极为农资企业创新服务搭建平台,当好桥梁纽带。协会要加大政策建议,争取政策支持;要研发新产品、拓宽服务领域;要加强人才培育,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搭建协作平台,加强交流互动。
最后,他指出全系统要抢抓机遇,努力推动农资企业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要抓住新的服务需求,努力承接政府和社会的任务;要总结成功的服务经验,加大宣传推广复制的力度;要探索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参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构建。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庆丰集团克山昆丰农资公司、淄博众得利集团有限公司7家企业的代表分别围绕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此外,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还发布了《2012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公布了“2012年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以及“2013年度中国农资经销商最佳合作厂家”的评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