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合出台办法明确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原则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和《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的出台,将为在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开展责任人认定提供依据。开展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不会加重企业负担。

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污染了,在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如何找出责任人?近日,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以及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和《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给予明确。其中,《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由生态环境部与自然资源部共同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则由生态环境部与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以及国家林草局一起发布。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两个《办法》的出台,将为在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开展责任人认定提供依据,以进一步落实污染担责原则。

细化责任人认定规则

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最重要的一部法律。这部法律规定,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农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建设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认定办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这位负责人说,制定实施两个《办法》正是依据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这一要求。“两个《办法》适用于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责中,对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开展的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活动。”他表示,这是当前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工作的重点。但是,两个《办法》不涉及民事纠纷责任人认定,民事纠纷责任人认定应当依据民事法律予以确定。

这位负责人说,土壤污染责任人,是指因排放、倾倒、堆存、填埋、泄漏、遗撒、渗漏、流失、扬散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造成农用地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需要依法承担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两个《办法》明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由建设用地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跨设区的市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涉及耕地污染的,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土壤污染责任人;涉及林地、草地污染的,由林草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土壤污染责任人;其他农用地由农业农村、林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土壤污染责任人。

制定严格认定程序

两个《办法》提出,土壤污染责任人负有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义务。土壤污染责任人无法认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土壤污染是一种状态,只要污染状态存在,土壤污染责任人就有担责的义务。

这位负责人说,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包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

两个《办法》同时规定,建设用地、农用地及其周边曾存在的涉及土壤污染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国家鼓励涉及土壤污染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之间,或者涉及土壤污染责任的多个单位和个人之间就土壤污染责任承担及责任份额进行协商,达成协议。

两个《办法》特别强调,国家鼓励任何组织和个人提供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的有关线索。鼓励和支持涉及土壤污染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自愿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就如何保障科学合理认定土壤污染责任人?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说,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涉及历史污染调查、污染因果关系判定等,是需要在实践中深入探索的一个难点问题。他表示,为确保科学合理认定土壤污染责任,两个《办法》制定了严格的认定程序。

根据两个《办法》要求,认定部门可以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也可以指定或者委托调查机构启动调查。这位负责人说,调查组或者调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调查污染行为,判断污染行为与土壤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调查的基础上,行政机关专职人员和有关专家成立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委员会,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包括调查报告提出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调查程序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是否通过审查的结论。

这位负责人表示,成立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委员会,有利于培养稳定的认定队伍,提高认定工作的水平。

不会加重企业负担

两个《办法》发布后,有人担心认为,开展责任人认定是否会加重企业负担。对此,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不会加重企业负担。

对于拟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如何尽可能避免出现土壤污染责任纠纷的情况?这位负责人说,土壤污染防治法及配套政策就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做出诸多制度安排,其中包括“各类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者在其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应当由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作为不动产登记资料送交地方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并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这位负责人表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还要求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

THE END
1.农资市场应由哪个部门主管?某水平木板上有一个重10N的物体,木板一端着地,另一端被慢慢抬起,已知sin30°=0.5,sin37°=0.6,cos37°=0.8,g=10m/S2.求:(1)当木板与地面成30°角时,物体还没有下滑,问此时木板对物体的静摩擦力Ff1多大?(2)当木板与地面成37°角时,物体刚好匀速下滑.问当木板与地面成60°角时,木板https://www.shuashuati.com/ti/dc20e61f4356434dbf0eb3c3fa404c07.html?fm=bdb7f2627411d4bf8dbe2b59f4900f0e81
2.部门述职报告范文8篇(全文)在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下的财务报告,主要反映当年度的教育部门财务收支总额及分配结构,只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无法以数字为依据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自己的预算诉求,无法让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教育单位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在教育经费法定增长和大量投入的今天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编制年度权责发生制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vlng1kk.html
3.涉农资金自查自纠报告(精选6篇)一些县区、乡镇和村一级在上报补助面积时, 为了小集体利益乃至个人利益, 有意虚报, 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也未能认真审核, 造成套取补助资金问题在部分县区程度不同的存在。二是重复享受国家惠农政策。按照国家规定, 在发放粮食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时, 应将退耕还林地、建设用地等扣减掉, 但一些市县未严格执行这一政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2t3ko9t.html
4.公安部刚刚曝光!正规厂家参与犯罪,假农资通过网店销往全国本案中,嫌疑人在多个电商平台注册网店,大肆销售有效成分仅为标识成分含量1/20的劣质化肥,危害严重。公安机关将继续加强网上巡查,对网络制售假劣农资犯罪下重手、出重拳,同时积极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线上销售农资管理,压实电商平台和商户的主体责任,严厉查处网络销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行为,有力维护线上农资市场秩序。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3/18/c7469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