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涨价像神话,终端提价像笑话,利润低得农资人不想说话。
b
涨价、短缺、限产,犹如压在农资人头上的三座大山。
c
2021氮肥涨、磷肥涨、钾肥更涨,但复合肥就是涨不起来!
……
如何破局??
换个赚法,做价值更高的事,培育更稀缺的竞争力;
换个管法,破解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死局;
换个打法,不是打败竞争对手,而是赢得用户的认知。
12月3日,“虎踞2022,打好农资企业的认知之战”诗朗诵把农资人决心改变市场困局的勇气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正式拉开2022未来农资“营销+”千人大课的帷幕。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秘书长张互助,深圳市百年盛世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赵一沣,《北方农资》传媒总编辑田原,华强化工集团副总经理赵迎春,德国钾盐深圳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延亮,以及农资行业专家学者,肥料生产、销售企业代表等齐聚深圳,总结2021,展望2022,共同开启重塑认知的新时代。
此次千人大课由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冠名,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泸天化.九禾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课程从认知到赚法,从打法到管法,全面助力农资企业从以资源和资金为中心的传统营销,进入以客户赋能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农资营销新领域。
重塑营销认知赋能农资行业
陈生斗
赵迎春
新时代革故鼎新,新认知引领未来。赵迎春表示,未来3-5年,是传统农资行业的洗牌期,新型肥料行业群雄争霸,农资人要重塑认知,抓住营销重点,方能赢得行业新商机。
“田间追梦人”颁奖典礼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授课期间,主办方为“田间追梦人”中国首届品质农业田间地头农技服务专家获奖人员颁奖,表彰他们为品质农业默默做出的奉献,同时也为农技服务专家与新型农业主体搭建起对接互动平台。
赵一沣
“明确一个概念、把握两个规律、落实三个措施,打好未来营销的认知之战。”赵一沣指出,农资行业在1979-2020年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资本的原始积累,2020年以后的核心问题是管理优化这些资源。有生产关系的转变,才有生产力的发展。
他讲到,换个赚法就是要融入生产关系变化的产业链,构建共生共赢的生态圈;换个打法就是要打渠道赋能战,帮助经销商做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换个管法就是要让本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可以胜任,建立精神、物质双重文明和三个工作成果指标。
罗胜
数字时代,农资企业如何对接多维资源?如何更积极、全方位的参与经济活动?广西财经学院教授罗胜认为,农资营销的本质不是C端(种植户)的产品,重要的是考虑销售面对的渠道商和种植户到底要什么。让营销增值,农资人就必须要建立新的认知,把农资事业与乡村振兴有效关联、把单节点卖肥与大农业有效关联、把数字经济全面融入传统农资行业。
分析行业形势探索发展路径
郭延亮
目前国内对于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以质量高替代数量大的挑战还是比较严峻,农业中减少氮磷损失及其向环境中的转移对于降低农业成本及环境污染有巨大潜力。郭延亮通过中德肥料投入产出对比分析,提出优化复合肥氮磷钾配比、加强对其他缺乏的微量元素的探索。他认为,镁会成为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元素,镁肥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带来显著的提高,其普及速度会比想象中更快。
张承林
科学施肥的核心问题是在安全浓度下合理控制肥料用量已达到养分平衡,这在无土栽培中能更好的实施。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表示,作物营养服务的基础及核心工作是发现并解决问题。当前我国农资产品严重过剩,在技术、价格、品牌、规模等领域激烈竞争,唯独技术服务的竞争还没有开始。未来谁在农业技术服务领域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用户,掌控了市场。
庄福文
“产品资源对做好特肥营销至关重要,好的产品资源和过硬的生产工艺带来高回头率,营销成本也会降低。”海南绿生农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福文认为,在高端特肥营销层面,需要更精细化的服务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大,信息传播、物流快速发展,特肥产品利润越来越低,推广费用越来越大,周期也会越来越长。因此,合理的定价确保规模,利用规模化产生薄利多销,同时拉动附带产业的效益。
温标堂
燕国胜
特肥时代,营销怎么做?如何成交?如何赚钱?根力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燕国胜认为,赚钱就是成交的不断持续与优化,产业上游对用户特肥投入成交具有绝对话语权。成交,需要企业对产品进行组织创新、精准定位、塑造价值、寻找破点、二次定位等。其中,组织创新是成交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