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保护基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基础》课程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植物保护基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教学单元6农药应用技术子单元6-3农药的使用植物保护基础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单元6农药应用技术植物保护基础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掌握农药的施用方法●理解农药毒性的分级标准,明确预防抗药性产生的措施、植物发生药害后的补救措施和预防农药中毒的措施●掌握常用农药品种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学习目标●掌握农药的施用方法●理解农药毒性的分级标准,明确预防抗药性农药的施用方法
一、喷雾法喷雾是借助于喷雾器械将药液均匀地喷布于防治对象及被保护的寄主植物上;适用于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可溶性粉剂等农药剂型,可作茎叶处理和土壤表面处理;具有药液可直接触及防治对象、分布均匀、见效快、防效好、方法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易飘移流失,对施药人员安全性较差等缺点。喷雾时要求均匀周到,使目标物上均匀地有一层雾滴。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通常分为常量喷雾(大于450L/h㎡
)、低容量喷雾(15~450L/h㎡)和超低容量喷雾(小于15L/h㎡
)3种。农药的施用方法1.常量喷雾是一种针对性喷雾法,使用器械为手动喷雾器。常量喷雾对生物体表面覆盖密度高,因此适用于喷洒各类液体药剂,尤其适于喷洒保护性的杀菌剂、触杀性的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对那些体小、活动性小以及隐蔽危害的害虫防治效果好。同时,还适于小面积作业。常量喷雾的主要缺点是工效低,劳动强度大。1.常量喷雾2.低容量喷雾是一种针对性和飘移性相结合的喷雾方法,使用器械为机动喷雾机。低容量喷雾省药、省工,适宜喷洒内吸性的杀虫、杀菌剂等,但不宜用于喷洒除草剂和高毒农药。低容量喷雾适于林木、果园及农作物的大面积病虫害防治。2.低容量喷雾3.超低容量喷雾是一种飘移累积性喷雾,使用器械为机动超低容量喷雾机。适用于喷洒低毒的内吸剂,或喷洒低毒的触杀剂以防治具有相当移动能力的害虫,不适用于喷洒保护性杀菌剂和除草剂。3.超低容量喷雾
二、喷粉法喷粉是利用喷粉器械产生的风力,将粉剂均匀地喷布在目标植物上的施药方法。此法最适于干旱缺水地区使用,当前在温室大棚应用增多。喷粉具有工效高、方法简便、防治及时等优点;缺点是易造成环境污染。三、土壤处理土壤处理是将药粉用细土、细砂等混合均匀,撒施于地面,然后进行耧耙翻耕等。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或某一时期在地面活动的害虫。优点是药剂不飘移,对天敌影响小。缺点是撒施难于均匀,施药后需要不断提供水分,药效才能得到发挥。二、喷粉法
四、种子处理法
五、毒饵法毒饵法是利用害虫、鼠类喜食的饵料与具有胃毒作用的农药混合制成的毒饵,引诱害虫、鼠类前来取食,将其毒杀而死。常用的饵料有麦麸、米糠、豆饼、花生饼、玉米芯、菜叶等。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害鼠,防治效果高,但对人、畜安全性较差。五、毒饵法
六、熏蒸法熏蒸法是利用熏蒸剂或易挥发的药剂产生的有毒气体来杀死害虫或病菌的方法。熏蒸一般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主要用于防治温室大棚、仓库、蛀干害虫、土壤和种苗上的病虫。该方法具有防效高、作用快等优点,但室内熏蒸时要求密封,施药条件比较严格,施药人员须做好安全防护。六、熏蒸法
七、烟雾法烟雾法是利用喷烟机具把油状农药分散成烟雾状态达到杀虫灭菌的方法。由于烟雾粒子很小,沉积分布均匀,防效高于一般的喷雾法和喷粉法,但烟雾法对天敌影响较大。八、涂抹法涂抹法是将有内吸作用的药剂直接涂抹或擦抹作物或杂草而取得防治效果。该施药法用药量低、防治费用少,但费工。七、烟雾法
九、根区施药根区施药是将内吸性药剂埋于植物根系周围,通过根系吸收传输到作物全身,当害虫取食时使其中毒死亡。如用3%呋喃丹颗粒剂埋施于根部,可防治多种刺吸式口器的害虫。
十、注射法、打孔法用树干注射机或兽用注射器将内吸性药剂注入树干内部,使其在树体内传导运输而杀死害虫。打孔法是用木钻、铁钎等利器在树干基部向下打一个45°角的孔,深约5cm,然后将5~10ml的药液注入孔内,再用泥封口。所用药剂一般稀释2~5倍。九、根区施药农药的合理使用(一)施用农药的一般原则
1.对症用药针对防治对象的种类和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农药品种和剂型。
2.适时用药农药施用应选择在病、虫、草最敏感的阶段或最薄弱的环节进行。
3.适量用药不可任意提高浓度、加大用药量或增加使用次数。农药的合理使用
4.适法施药在确定防治对象和选用药剂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方法施药。
5.交替用药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轮换用药,以延缓病虫的抗药性。
6.混合用药将2种或2种以上的对病虫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合使用。4.适法施药
(二)病虫的抗药性
1.抗药性的类型一个地区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防治某种有害生物,会出现毒力逐渐下降,甚至丧失对该种防治对象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说明了该有害生物对某种农药可能产生抗药性。抗药性:即农业有害生物的一个品系(或小种)对杀死其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某种农药的常用剂量显著地具有忍耐能力。交互抗性:有害生物对一种药剂产生抗药性后,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负交互抗性:有害生物对一种药剂产生抗药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二)病虫的抗药性
2.抗药性的预防和克服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的途径主要有: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选择不同类型的药剂轮换、交替使用;使用作用机理不同的两种单剂配制而成的复配剂;某些杀虫剂可加用增效剂。2.抗药性的预防和克服农药的安全使用(一)农药毒性农药毒性是指农药对人、畜、有益生物等的毒害性质,可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一次服用或接触大量药剂后,迅速表现出中毒症状的毒性。衡量农药急性毒性的高低,通常用致死中量(LD50)来表示。致死中量(LD50)是指药剂杀死供试生物种群50%时所用的剂量,单位为mg(药量)/kg(供试生物体重)。农药的安全使用我国按原药对动物(一般为大白鼠)急性毒性(LD50)值的大小分为5级。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毒性级别经口LD50
(mg/kg)经皮LD50(mg/kg)剧毒<5<20高毒5~5020~200中等毒50~500200~200低毒500~50002000~5000微毒>5000>5000我国按原药对动物(一般为大白鼠)急性毒性(LD50)值的大小
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是指低于急性中毒剂量的农药,被长期连续通过口、皮肤、呼吸道进入供试动物体内,三个月内对供试动物内脏(肾、肝、肺、脑等)的影响称为亚急性毒性,进入供试动物体内六个月以上对其产生有害影响尤其是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称为慢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二)农药安全间隔期
农药安全间隔期为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所规定的间隔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日期。大于安全间隔期施药,收获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不会超过规定的允许残留限量,可以保证食用者的安全。我国制定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对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作了明确的规定。(二)农药安全间隔期
(三)农药残留及控制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农药残存的数量叫残留量,以mg/kg或μg/kg表示。控制农药残留污染一是严格按农药登记批准的农药种类和使用范围使用农药,不能随意扩大农药使用范围,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二是严格控制农药施用浓度、施药量、剂型、次数和施药方式;三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规定。(三)农药残留及控制
(四)农药对植物的药害植物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不当而引起植物所反应出的各种病态,一般分为急性药害、慢性药害和残留药害3种类型。
1.造成植物药害的原因引起植物药害的原因比较复杂,除错用、乱用农药以外,其主要原因有:(1)药剂的理化性质一般无机的、水溶性强的药剂容易产生药害,植物性药剂、微生物药剂对植物最安全;菊酯类,有机磷类对植物比较安全。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产生药害的可能性要大些。一般油剂、乳油(剂)比较容易引起药害,可湿性粉剂次之,粉剂、颗粒剂比较安全。(四)农药对植物的药害
(2)植物的耐药力不同植物或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其耐药力不同,如植物发芽期、幼苗期、花期、孕穗期以及嫩叶、幼果对药剂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药害。(3)农药的质量制剂加工质量差,或分解失效,都容易产生药害。(4)农药使用方法不当农药使用浓度过高,使用量过大,混用不当,雾滴粗大,喷粉不匀等均会引起药害。(5)气候条件一般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日照过强时易产生药害。(2)植物的耐药力
2.药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1)喷水淋洗如属叶面和植株喷洒后引起的药害,且发现及时,可迅速用大量清水喷洒受害部位,反复喷洒2~3次;并增施磷钾肥,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以增强作物的恢复能力。(2)施肥补救对叶面药斑、叶缘枯焦或植株黄化的药害,可增施肥料,促进植物恢复生长,减轻药害程度。(3)排灌补救对一些水田除草剂引起的药害,适当排灌可减轻药害程度。(4)激素补救对于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在发生药害后,喷洒赤霉素等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缓解药害程度。2.药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五)农药中毒及预防农药中毒:是指在使用或接触农药过程中,农药进入人体的量超过了正常的最大忍受量,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生理失调、病理改变等中毒症状。防止农药中毒:
1.施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安全防护措施使用必备的防护品,配药、喷药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用品。
2.要正确选用农药尽可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用药前应搞清所用农药的毒性级别,谨慎使用。在使用剧毒或高毒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的要求执行,不能超范围使用。(五)农药中毒及预防
3.安全、准确地配药和施药要按农药产品标签上规定的剂量准确称量和进行稀释,不得自行改变稀释倍数。施药前应检查药械,保证药械无跑、冒、滴、漏现象。喷洒药液一般采用顺风隔行喷的方法,高温炎热的中午不宜施药。配药、喷药时,不能吃东西、抽烟等。
4.施药后应做的工作施药后要做好个人卫生、药械清洗、废瓶处理以及施过药田块的管理等方面工作。个人要尽快用肥皂和清水洗脸洗澡,更换衣服。3.安全、准确地配药和施药
常用农药的使用
(一)杀虫剂的使用
(速扑杀、速蚧克)特点高效、高毒的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具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常见剂型40%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多用于防治果树、林木上的刺吸和食叶害虫,特别对介壳虫效果好。一般使用浓度为40%乳油1000~3000倍液喷雾常用有机磷杀虫剂名称杀扑磷(速扑杀、速蚧克)特点高效、高毒的广谱性杀虫杀螨
2.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特点:触杀作用强,药效迅速,持效期较短;对害虫选择性强,杀虫范围不如有机磷类广泛,对螨类和介壳虫效果差,对天敌较安全;多数品种对人、畜毒性较低,但也有一些品种如克百威、涕灭威等的毒性极高。2.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名称茚虫威(安打、全垒打)特点新型高效、安全、低毒杀虫剂,具触杀、胃毒作用常见剂型15%悬浮剂、30%水分散粒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几乎所有鳞翅目害虫高效,可有效防治粮、棉、果、蔬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可用于害虫的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一般使用量15%悬浮剂132~264mL/hm2对水喷雾(使用浓度4000~8000倍液)常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名称茚虫威(安打、全垒打)特点新型高效、安全、低毒杀虫剂,具名称灭多威(万灵、灭多虫)特点高效、高毒、低残留杀虫谱广,具胃毒、触杀、内吸和杀卵作用常见剂型24%水剂、20%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棉花、水稻、果树、蔬菜、烟草等作物,防治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一般使用量24%水剂1200~1500ml/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1000~1500倍液)常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名称灭多威(万灵、灭多虫)特点高效、高毒、低残留杀虫谱广,具名称抗蚜威
(辟蚜雾)特点高效、中等毒性的选择性杀虫剂,具触杀、熏蒸和渗透作用常见剂型50%可湿性粉剂、20%水溶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蚜虫(棉蚜除外)高效,对蚜虫天敌毒性低,是综合防治蚜虫较理想的药剂。一般使用量50%可湿性粉剂150~300g/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2000~3000倍液)常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名称抗蚜威(辟蚜雾)特点高效、中等毒性的选择性杀虫剂,具触名称克百威
这类药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的烟酸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
胆碱受体结合,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从而导致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主要特点:具卓越的内吸活性及较长的持效期,对刺吸口器害虫高效。生产上见到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有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啉、氯噻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等。6.新烟碱类杀虫剂名称吡虫啉
(康福多、蚜虱净、一遍净)特点属高效、低毒、杀虫广谱的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具胃毒和触杀作用常见剂型10%、25%可湿性粉剂,70%拌种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效突出。可用于防治水稻、小麦、棉花、蔬菜、果树、园林、花卉、烟草等植物上的蚜虫、飞虱、叶蝉、粉虱、蓟马等。一般使用量10%可湿性粉剂375~525g/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2000~3000倍液)6.新烟碱类杀虫剂名称吡虫啉(康福多、蚜虱净、一遍净)特点属高效、低毒、杀虫名称啶虫脒
(莫比朗、吡虫清)特点属高效、中等毒性、杀虫广谱的氯代烟碱吡啶类化合物,具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常见剂型3%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烟草、茶等经济作物上的同翅目害虫。杀虫速效,且持效达20d左右。用颗粒剂作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一般使用量3%乳油600~750ml/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2000~2500倍液)6.新烟碱类杀虫剂名称啶虫脒(莫比朗、吡虫清)特点属高效、中等毒性、杀虫广谱名称噻虫嗪(阿克泰、锐胜)特点属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强的内吸作用,持效期长常见剂型25%水分散粒剂、70%种子可分散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害虫有效,能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粉虱、金龟子幼虫、潜叶蛾等害虫。可茎叶处理、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一般使用量25%水分散粒剂24~48g/hm2对水喷雾(或使用浓度5000~10000倍液)6.
新烟碱类杀虫剂名称噻虫嗪(阿克泰、锐胜)特点属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名称烯啶虫胺特点为高效、低毒的烟酰亚胺类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作用,有很强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持效期长常见剂型10%水剂、25%水分散粒剂、20%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杀虫谱广,广泛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的换代产品。一般使用量10%水剂300g/hm2对水喷雾(或使用浓度2000~3000倍液)6.新烟碱类杀虫剂名称烯啶虫胺特点为高效、低毒的烟酰亚胺类杀虫剂,具有胃毒、触
(二)杀螨剂的使用杀螨剂是指用于防治蛛形纲中有害螨类的化学药剂。杀螨剂一般对人、畜低毒,对植物安全,没有内吸传导作用。各种杀螨剂对各螨态的毒杀效果有较大差异,在选用杀螨剂时应注意。(二)杀螨剂的使用名称四螨嗪(螨死净、阿波罗)特点属有机氮杂环类杀螨剂,为活性很高的杀螨卵药剂,对幼、若螨也有效,对成螨效果差。具触杀作用,无内吸性。持效期长,作用较慢,一般施药后1~2周才达到最高杀螨活性常见剂型20%、50%悬浮剂、10%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果树、棉花、蔬菜、花卉等作物,防治多种害螨,使用20%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雾常用杀螨剂名称四螨嗪(螨死净、阿波罗)特点属有机氮杂环类杀螨剂,为活性名称哒螨酮
(扫螨净、速螨酮、牵牛星)特点属杂环类广谱性杀螨剂。对不同生长期的成螨、若螨、幼螨和卵均有效。以触杀作用为主,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一般可达1个月。常见剂型15%乳油、20%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叶螨有特效,对锈螨、瘿螨、跗线螨也有良好防效,适用于果树、蔬菜、烟草、花卉、棉花等多种作物;对粉虱、叶蝉、飞虱、蚜虫、蓟马等也有效。一般使用15%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常用杀螨剂名称哒螨酮(扫螨净、速螨酮、牵牛星)特点属杂环类广谱性杀螨名称三唑锡
(倍乐霸、三唑环锡)特点属有机锡类广谱性杀螨剂。以触杀作用为主,可杀若螨、成螨和夏卵,对冬卵无效。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常见剂型25%可湿性粉剂20%胶悬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用于果树、蔬菜、棉花等作物,防治多种叶螨、锈螨,对二斑叶螨有效。一般使用25%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常用杀螨剂名称三唑锡(倍乐霸、三唑环锡)特点属有机锡类广谱性杀螨剂。名称克螨特(丙炔螨特)特点属有机硫杀螨剂。对幼、若、成螨效果好,杀卵效果差。具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螨谱广,持效期长常见剂型73%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用于棉花、蔬菜、果树、花卉等多种作物防治多种害螨。一般使用2000~3000倍液喷雾常用杀螨剂名称克螨特(丙炔螨特)特点属有机硫杀螨剂。对幼、若、成螨效果名称氟虫脲
(卡死克)特点属苯甲酰脲类杀螨杀虫剂,杀幼、若螨效果好,不能直接杀死成螨,具触杀和胃毒作用。作用缓慢,须经10d左右药效才明显。对叶螨天敌安全,是较理想的选择性杀螨剂常见剂型5%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果树、蔬菜、棉花、烟草、大豆、玉米、观赏植物等,防治各类害螨和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等害虫。一般使用1000~1500倍液喷雾常用杀螨剂名称氟虫脲(卡死克)特点属苯甲酰脲类杀螨杀虫剂,杀幼、若螨
(三)杀菌剂的使用杀菌剂是指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毒杀作用的化学物质。
1.非内吸性杀菌剂非内吸性杀菌剂喷施到植物体表后,形成一层药膜,以保护植物不受病原菌的侵染。这类药剂一般杀菌谱广,可防治多种病害,多用作预防病害。非内吸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相比,较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三)杀菌剂的使用名称代森锰锌
(喷克、大生)特点为高效低毒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属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常见剂型80%可湿性粉剂,25%悬浮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多种叶斑病防效突出,对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等也有良好的防效。常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使用。一般使用量为80%可湿性粉剂2250~3000g/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600~800倍液)常用非内吸性杀菌剂
名称代森锰锌(喷克、大生)特点为高效低毒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名称百菌清
(达科宁)特点为取代苯类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具有预防作用,有一定的治疗和熏蒸作用常见剂型50%、75%可湿性粉剂,30%烟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在果树、蔬菜上应用较多,对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灰霉病、锈病、白粉病及多种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使用量为75%可湿性粉剂2250~3000g/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500~800倍液)常用非内吸性杀菌剂
名称百菌清(达科宁)特点为取代苯类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多种名称腐霉利(速克灵)特点属二甲酰亚胺类保护性杀菌剂,具保护、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内吸性常见剂型50%可湿性粉剂、30%熏蒸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及大田作物的多种病害有效,特别对灰霉病、菌核病等效果好。一般使用量为50%可湿性粉剂450~750g/h㎡,对水于发病初期喷雾(使用浓度1000~2000倍液)常用非内吸性杀菌剂
名称腐霉利(速克灵)特点属二甲酰亚胺类保护性杀菌剂,具保护、名称异菌脲
(扑海因)特点属广谱性接触型保护杀菌剂,具保护和一定的治疗作用常见剂型50%可湿性粉剂、25%悬浮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灰霉病、菌核病及多种叶斑病,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效果好,一般使用量为50%可湿性粉剂900~1500g/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1000~1500倍液)常用非内吸性杀菌剂
名称异菌脲(扑海因)特点属广谱性接触型保护杀菌剂,具保护和
2.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能渗入植物组织或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抑制已经侵入植物组织的病菌生长。用非内吸性杀菌剂防效差的病害,改用内吸性杀菌剂防治,会提高防治效果。但内吸性杀菌剂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2.内吸性杀菌剂名称多菌灵
(苯并咪唑44号)甲基硫菌灵
(甲基托布津)特点为应用广泛的低毒广谱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性作用属高效低毒广谱性苯并咪唑类内吸杀菌剂,具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常见剂型50%可湿性粉剂70%可湿性粉剂,40%胶悬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多种真菌病害有效,一般使用量为50%可湿性粉剂1025~1500g/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750~1000倍液)。现多种病原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性,常将多菌灵与其他杀菌剂混用可防治果树、蔬菜、水稻、麦类、玉米、花生等多种作物上的病害。一般使用量为70%可湿性粉剂750~1500g/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1000~1500倍液)。该药剂与多菌灵存在交互抗性常用内吸性杀菌剂
名称多菌灵(苯并咪唑44号)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特点名称烯唑醇
(速保利)三唑酮
(粉锈宁、百里通)特点属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具保护、治疗、铲除和内吸向顶部传导作用属高效低毒的三唑类杀菌剂,具保护、内吸治疗和一定的熏蒸作用常见剂型12.5%可湿性粉剂,12.5%乳油20%乳油,25%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白粉病、锈病、黑粉病、黑星病等有特效。一般使用量为12.5%可湿性粉剂450~900g/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3000~4000倍液)是防治白粉病和锈病的特效药剂,主要用于果树、蔬菜及农作物上,可喷雾、拌种。一般使用量为20%乳油375~750ml/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2000~3000倍液)常用内吸性杀菌剂
名称烯唑醇(速保利)三唑酮(粉锈宁、百里通)特点属广谱性名称甲霜灵
(瑞毒霉、甲霜安)氟硅唑
(新星、农星、福星)特点属高效安全低毒的取代苯酰胺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内吸治疗作用,在植物体内能双向传导属高效低毒广谱性新型内吸杀菌剂,具保护,治疗作用常见剂型25%可湿性粉剂、40%乳剂、5%颗粒剂40%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霜霉病、疫霉病、腐霉病有特效,对其他真菌和细菌病害无效。可以作茎叶处理、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使用量25%可湿性粉剂450~900g/h㎡,对水喷雾(使用浓度500~800倍液)用5%颗粒剂20~40kg/h㎡作土壤处理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有效。主要用于防治黑星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等,防治梨黑星病效果突出。一般使用6000~8000倍液喷雾常用内吸性杀菌剂
名称甲霜灵(瑞毒霉、甲霜安)氟硅唑(新星、农星、福星)特名称苯醚甲环唑
(恶醚唑、世高、敌萎丹)恶霉灵
(土菌消、立枯灵)特点属高效低毒广谱性新型唑类内吸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属低毒内吸性土壤消毒剂和种子拌种剂。具保护作用常见剂型10%世高水分散粒剂,3%敌萎丹悬浮种衣剂70%可湿性粉剂,4%粉剂,30%水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的叶斑病、炭疽病、早疫病、白粉病、锈病等,该剂对不同病原菌有效浓度差异较大,一般使用量300~1500g/h㎡对水喷雾(稀释1500~6000倍液)。3%敌萎丹悬浮种衣剂,用于防治麦类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拌种每100㎏种子用400~1000ml对腐霉菌、镰刀菌、丝核菌等引起的病害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防治树木、观赏植物、蔬菜及水稻的立枯病,粉剂用于混入土壤处理,水剂用于灌土。一般用30%水剂500~1000倍,按3kg/㎡,苗前苗后施药常用内吸性杀菌剂
名称苯醚甲环唑恶霉灵(土菌消、立枯灵)特点属高效低毒广谱性名称氰烯菌酯嘧菌酯(阿米西达)特点属高效微毒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通过根部被吸收,在叶片上有向上输导性是一种高效广谱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仿生合成的免疫类杀菌剂。具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预防等多重作用,最强的优势是预防保护作用常见剂型25%悬乳剂25%悬浮剂、50%水分散粒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有突出防效,对棉花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水稻恶苗病、西瓜枯萎病等也有很高的活性。一般使用量25%悬乳剂1500mL/hm2对水喷雾,一般在齐穗期开始用药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一般使用25%悬浮剂1000~15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常用内吸性杀菌剂
名称氰烯菌酯嘧菌酯(阿米西达)特点属高效微毒氰基丙烯酸酯类杀
3.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
(四)杀线虫剂的使用杀线虫剂是用来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的药剂。目前应用的杀线虫剂有两大类:一是熏蒸剂,不仅对线虫,对土壤中的病菌、害虫、杂草都有毒杀作用;二是兼有杀虫、杀线虫作用的非熏蒸剂,它们一般具触杀和胃毒作用,且毒性高,用药量较大。(四)杀线虫剂的使用名称棉隆(必速灭)特点属硫代异氰酸甲酯类杀线虫剂。毒性低,具较强的熏蒸作用,易在土壤中扩散,作用全面、持久常见剂型50%可湿性粉剂、98%微粒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多种线虫有效,一般用50%可湿性粉剂15~22.5㎏/h㎡,拌细土10~15㎏沟施或撒施,施后耙入深土层中常用杀线虫剂名称棉隆(必速灭)特点属硫代异氰酸甲酯类杀线虫剂。毒性低,具名称丙线磷
(五)除草剂的使用用来毒杀和消灭农田杂草和非耕地里绿色植物的一类农药称除草剂。除草剂种类:按其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分为无机除草剂和苯氧羧酸类、二苯醚类、酰胺类、均三氮苯类、取代脲类、苯甲酸类、二硝基苯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磺酰脲类、杂环类等有机除草剂;按使用方法分为土壤处理剂和茎叶处理剂。(五)除草剂的使用名称2,4—滴丁酯吡氟乙禾灵
(盖草能)特点属苯氧羧酸类激素型内吸传导选择性除草剂,主要用于苗后作茎叶处理属苯氧羧酸类内吸选择性芽前、芽后除草剂,主要抑制茎和根的分生组织而导致杂草死亡常见剂型72%乳油12.5%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防除禾本科作物田中的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一般使用量为600~750ml/h㎡,对水喷雾可用于防除果园、苗圃、阔叶作物及阔叶蔬菜田中的禾本科杂草,对阔叶草和莎草无效。一般使用量为750~1200ml/h㎡,对水喷雾常用除草剂
名称2,4—滴丁酯吡氟乙禾灵(盖草能)特点属苯氧羧酸类激素名称甲草胺(拉索)苯磺隆
(巨星、阔叶净、麦磺隆)特点属酰胺类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吸收后向上传导,种子和根吸收传导少属磺酰脲类内吸传导型芽后选择性除草剂,茎叶处理后可被杂草的茎、叶和根吸收并传导。在土壤中持效期长约30~45d常见剂型48%乳油75%悬浮剂,75%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大豆、花生、棉花、玉米及果园和蔬菜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一般使用量为3000~4500ml/h㎡,对水喷雾适用于大麦、小麦、燕麦等禾本科作物田及禾本科草坪中防除阔叶杂草。用75%悬浮剂15~20g/h㎡,对水进行茎叶喷雾常用除草剂
名称甲草胺(拉索)苯磺隆(巨星、阔叶净、麦磺隆)特点属酰名称氟乐灵(茄科宁、特富力、氟特力)莠去津
(阿特拉津)特点属二硝基苯胺类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通过抑制杂草幼根和幼芽的生长和发育而发挥除草作用。植物的根和芽均能吸收,但根部吸收后不能向上传导,只在根际间传导属三氮苯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前(土壤处理)、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持效期较长,玉米田使用1次,即可控制整个生育期杂草常见剂型48%乳油40%悬浮剂,50%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田,防除单子叶杂草和一些小粒种子双子叶杂草。使用时一般在杂草出土前作土壤处理,或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处理,使用量为1500~3000ml/h㎡,对水喷雾,喷后立即混土适用于玉米、高粱、果树(桃除外)、苗圃、林地等,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使用量为40%悬浮剂3000~3750ml/h㎡,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或苗后茎叶处理常用除草剂
名称氟乐灵莠去津(阿特拉津)特点属二硝基苯胺类选择性芽前名称草甘膦
(农达、镇草宁、农民乐)百草枯
(克芜踪、对草快)特点属有机磷类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该剂为速效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能迅速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使其枯死;对非绿色组织无效;对植物根部、多年生地下茎及宿根无效常见剂型10%、41%水剂15%、20%水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果树、苗圃、林地,消灭已长出的各种杂草。一般使用量:防除一年生杂草,用10%水剂7.5~15kg/h㎡;防除深根性多年生杂草,用22~30kg/h㎡,对水叶面喷雾广泛用于防除果园、林地、农田、非耕地等地里的阔叶及禾本科1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杀伤绿色部分,抑制其生长。用20%水剂3000~4500ml/h㎡,对水定向喷雾常用除草剂
名称草甘膦百草枯特点属有机磷类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该剂为
2.抗药性的预防和克服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的途径主要有: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选择不同类型的药剂轮换、交替使用;使用作用机理不同的两种单剂配制而成的复配剂;某些杀虫剂可加用增效剂。2.抗药性的预防和克服农药的安全使用(一)农药毒性农药毒性是指农药对人、畜、有益生物等的毒害性质,可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一次服用或接触大量药剂后,迅速表现出中毒症状的毒性。衡量农药急性毒性的高低,通常用致死中量(LD50)来表示。致死中量(LD50)是指药剂杀死供试生物种群50%时所用的剂量,单位为mg(药量)/kg(供试生物体重)。农药的安全使用我国按原药对动物(一般为大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