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法兴趣——方圆角,书法体势的三分天下
中国的书法史,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五千年了,在这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无论是尚意领袖,热血书家,还是悲情笔者,都没敢把角作为书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份提出来,更没有人去作这方面的赏试,从仓颉造字,李斯一统。篆隶演进,到后来行成的篆,隶,草,行,楷都没有角的地位。其实,你细品品。书法体势真的是方圆角三分天下,角应有他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字是方块字,方自然是本源,但同时,又是书家书写的规则。
一是字形要求。方块字的字形结构均匀,对称,平衡,向背,俯仰,稳定,其点画要求很严,横平竖直,这种形体上的客观要求,正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周正之美。
圆是书法表现形式的内在支撑,书家在书法的创作过程中,把自已的思想情感,融入到字里行间,创造出书法的百态千姿,使书法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玄学倡导个性张扬。卫夫人的“意在笔先”强调了书法服从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怀。“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此所言“力”是指主体的内在力量和人格的体现,也是玄学所提倡的独立自由人格的体现。王羲之更注重书法对作者意图的表达,强调“摆拨似惊雷掣电,乃飞空妙密,顷刻浮沉,统摄铿锵。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书家们都把自然本性放在首位,在书法中尽情地表现自我,观照自我,把主体内在的情感的表现作为书法本体。
书法的创作流派,不管什么变化,但都离不开中国人的宇宙观,方与圆在书法艺术中被广泛应用,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天圆地方思想的影响,这种认识深刻地影响到中国人的审美倾向,运用方圆阴阳的无穷变化作为书法创作的根本方法,汉字书法在艺术上求圆,圆为方之肉,圆为方之血,艺术生命生于圆,。而归于圆,并在圆中自在实现,中国哲学把浑沌无形之气视为圆,圆代表无形,代表浑沌。圆体现了中国艺术崇高充满圆融的生命境界和艺术生命流转不息的特征。
1、“块”是汉字的几何形态
研究发现,汉字历时几千年,虽然经历了符号,早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个大阶段,但仍保留着方块造型,尤其“点线面体空间的构成元素,与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线,汉字笔画线条与几何学的线概念巧合;面,汉字笔画宽窄变化符合几何学中关于面的量化要求;体,汉字笔画字形的立体化符合几何学中关于体的抽象概念和图学基本方法。空间,汉字笔画,线形正是构铸了几何空间语言体系不仅与数理几何中的线面体空间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是沿着几何学的规律发展。其空间发展语言从过去的一般平面,二维空间,到现在的三维空间,立体感,到走向四维趋势,形成运动,速度,扭曲,就形,模糊书写的创作理念。为书法艺术创作拓展了巨大空间。
方块字的点线面体空间等要素,构成一个字的外部特征,但字的外部形态是不是有神,需要看其骨架的摆放。通常,一个方块字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角所构成。
不管是独体字还是复杂的字,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所组成,但在各种图形中三角形是字的基本形态,杨豪良先生在《几何分析法》中透彻地阐述了从某个单字到多个几何图形组成的字的谋篇布局,如何来架构字的形状和气势他认为字的最简单的平面几何是三角形,他说书法里的汉字通过极端点的处理,都能变成三角形或类似于三角形的结构。即便是多边形,其边的延长线也必然能够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同时他认为,通过极端点能连成不同的几何形,而任何几个几何形的最基本结构单位就是三角形,几何形的复杂程度总是与其极端的多少是一致的,一个极端点就只是一个点,两个极端点连接起来就是一条线段。三个极端点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三角形,多个几何形构成书法字。他把毛笔书法中每一个字都看成是不同的不规则的几何形的组合。单个字的几何形在一行字中,又构成了一行字的特有几何形,其中包括牵丝,勾挑,萦带。
笔者认为,书法体势的三分天下,方,圆,角。不管人们认不认可,这都是客观存在。其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