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保险试点的基本模式中,采用“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是()。
A.安信模式B.安华模式C.安盟模式D.共保体模式
关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19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农业保险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阶段B.逐步建立起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现代农业保险制度框架C.农业保险产品险种日益丰富D.农业保险市场逐步发育壮大E.农业保险险种主要涉及主要农作物、畜产品和森林三大类。
我国农业保险试点的基本模式中,以“互助共济、风险共担”作为原则和宗旨的模式是()。
A.安信模式B.安华模式C.相互制模式D.共保体模式
我国农业保险试点的基本模式中,以“市场运作,政府兜底”作为主要特点的模式是()。
农业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农业补贴政策的有()。
A.农民收入补贴制度B.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C.农业生产性补贴政策体系D.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补贴制度E.农业防灾减灾保障制度
我国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框架初步形成的时期是()。
A.1978—1984年B.1985—1991年C.1992—2002年D.2003—2012年
我国农业结构的第一次调整发生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
A.原始农业B.启动建设C.探索发展D.全面推进
我国农业保险试点的基本模式中,采用“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是()。
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D.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发展高级社,它的性质是()
A.完全社会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D.新民主主义性质
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发展农业互助组,它的性质是()
()是我国农业中比较典型和比较完整的农业企业,其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比农村集体所有制农业企业更为规范、科学和完整。
A.国有农场B.乡办企业C.村办农业企业D.农村社区农业服务性企业
(2015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有()。
A.农业投人不足B.农村土地资源短缺C.农民文化素质低D.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E.农业产业化缓慢
我国耕地质量当前存在哪些问题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表示“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质量呈现出()态势。”
A.‘三大“低’B.‘三大“三低’C.‘两大“三低’D.‘两大’‘两低’
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稳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基础上,建设由国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协会等办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A.一体化B.多元化C.综合化D.统一化
农业企业是农业部门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业或与农业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单位。它是我国农业经济的基础单位和国民经济的细胞。农业企业地处广大农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特点。
A.分散性B.集中性C.开放性D.灵活性
(8P161)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广大农民看病难、子女人学难的状况尚未改变,教育和医疗费负担大;农民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消费结构不合理。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任务艰巨。要继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国务院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拉动消费的政策。(1)根据文中所述,农民的消费受什么因素的影响(2)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说明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关系。
在我国,农业保险中常用的险种有()等。
A、农村企业财产保险B、种植业保险C、农用机动车辆保险D、农村房屋保险
我国农业合作化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主要阶段与形式是()
A.私人资本主义性质的单干B.带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D.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高级社
A、全开放市场经济
B、逐步实行市场调节
C、实行计划调节
D、实行部分计划调节
A、1500
B、2000
C、2500
D、3000
A、科研水平不高
B、需求不迫切
C、制造设备简陋
D、政府不重视
E、人员素质低
A、我国农业连续多年获得好收成
B、主要追求产量增长转变为质量和效益
C、注意生态建设
D、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提高农业人口的比重
D、加快了城镇化建设,降低农业人口的比重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B、稳步前进的原则
C、说服教育的原则
D、依靠贫下中农兴办合作社的原则
A、对
B、错
A、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体制
B、合作经济组织体制
C、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D、产业化经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农产品市场营销
B、农产品商品分类
C、法律与法规
D、安全生产
A、农户与市场衔接的桥梁和纽带
B、推动了区域生产的发展
C、传播科技新成果,农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D、农产品增产的决定性因素
A、商品化
B、区域化
C、专业化
D、市场化
A、17卷3页24-26行
B、17卷3页24-26行
C、17卷3期24-26页
D、17期3部分24-26页
A、小流域综合治理
B、整体、协调、再生、循环
C、大区域综合治理
D、增加物种多样性
A、法律
B、计划
C、文件
D、措施
A、《农书》
B、《诸器图说》
C、《考工记》
D、《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A、高级农艺师
B、专家教授
C、推广站长
D、推广研究员
A、人多耕地少
B、光热资源丰富
C、农村经济落后
D、地区差异大
E、劳动力丰富
A、合理的经济效益目标
B、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目标
C、良好的社会效益目标
D、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E、农业产值目标
A、注重质量是商品生产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没有质量保证的商品不能进人市场流通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
D、农产品的质量好坏决定了其价格的高低
A、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B、使产量提高的18%
C、使产量提高的31%
D、使产量提高的40%
A、①②
D、③④
A、现代农业阶段
B、传统农业阶段
C、原始生态农业阶段
D、小农经济水平
E、商品经济水平
A、科技进步
B、发展创新
C、环境保护
D、节约资源
A、贾思勰
B、赵过
C、黄道婆
D、徐光启
A、按项目推广方式
B、技术承包责任制方式
C、技术、信息和经营服务方式
D、技术、信息服务方式
A、《考工记》
B、《农书》
C、《诸器图说》
D、《天工开物》
A、政府
B、国有企事业单位
C、集体经济组织
D、农户
A、县级政府
B、地市级政府
C、省级政府
D、国务院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诸器图说》
E、《农书》
A、补贴方式单一
B、支持水平偏低
C、流通环节补贴过高
D、补贴范围狭窄
E、农业保险缺失
A、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B、组织项目联查
C、现场验收
D、专家验收
E、社会验收
A、项目推广
B、黑板报
C、科技下乡
D、技术承包
E、企业推广
A、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B、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C、确保农产品的供应和质量
D、优化农业产业结构E.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下列关于农业企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独立经营和独立核算的单位
B.我国农业经济的基础单位
C.经济上自负盈亏
D.非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A、产业范围
B、整体范围
C、主体范围
D、销售范围
A、农机具老化严重
B、农机结构严重失调
C、农机化法规建设滞后
D、服务体系不完善
E、机械化的技术难度大
A、保障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福利及生态环境安全
B、保护本国农业的需要
C、政治选举的需要
D、技术发展的需要
A、试验
B、培训
C、项目选择
D、示范
A、1∶1∶1
B、1∶2∶2
C、1∶2∶3
D、1∶2∶4
A、乡(镇)农技站
B、教育单位推广部门
C、科研单位推广部门
D、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A、星火计划
B、燎原计划
C、丰收计划
D、基层推广计划
A、碧凤蝶
B、东亚飞蝗
C、胡蜂
D、七星瓢虫
A、研究期
B、试验示范期
C、发展期
D、推广期
E、交替期
A、部、省级推广机构
B、省、市级推广机构
C、市、县级推广机构
D、县、乡级推广机构
A、省农技推广站
B、县农技推广中心
C、乡镇农技站
D、村级农技服务组织
A、专业性农业推广组织
B、商业性农业推广组织
C、群众性农业推广组织
D、个人农业推广组织
E、国外援建的农业推广组织
A、杜能
B、韦伯
C、胡佛
D、廖什
A、SC
B、NY/T
C、QB/T
D、YC
A、主要法律
B、重要法律
C、基本法律
D、基本法则
A、‘三小’‘三低’
B、‘三大’‘三高’
C、‘三小’‘三高’
D、‘三大’‘三低’
A、农业领域近代化有所拓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
C、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A、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A、55
B、50
C、45
D、40
A、20
C、100
D、120
A、2
B、3
C、4
D、5
A、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
C、增加农民收入
D、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E、继续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代
A、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A、从农户经营——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农户家庭经营
B、从农户经营——人民公社,人民公社——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农户家庭经营
C、从农户经营——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人民公社
D、从农户经营——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人民公社
A、杂交油菜—李殿荣、杂交水稻—袁隆平、杂交玉米—李竞雄、转基因抗虫棉—郭三堆
B、杂交油菜—袁隆平、杂交水稻—李竞雄、杂交玉米—郭三堆、转基因抗虫棉—李殿荣
C、杂交油菜—李竞雄、杂交水稻—郭三堆、杂交玉米—李殿荣、转基因抗虫棉—袁隆平
D、杂交油菜—郭三堆、杂交水稻—李殿荣、杂交玉米—袁隆平、转基因抗虫棉—李竞雄
我国《农业保险条例》禁止下列哪几种方式或者其他任何方式骗取农业保险的保险费补贴?()
A.虚构或者虚增保险标的或者以同一保险标的进行多次投保
B.以虚假理赔、虚列费用、虚假退保冲销投保人应缴的保险费或者财政给予的保险费补贴
C.截留、挪用保险金、挪用经营费用方式冲销投保人应缴的保险费或者财政给予的保险费补贴
D.以上都对
A、零增长
B、低增长
C、高增长
D、低下降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包括()
A.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B.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C.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
D.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E.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及其实现的途径。
A.中国工商银行
B.国农业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
()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从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
A.农业金融化
B.农业信息化
C.农业机械化
D.农业智能化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取得了()、转基因抗虫棉、禽流感疫苗等一批突破性成果,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A.超级稻
B.转基因大豆
C.白羽鸡
D.水培种植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对象有_____。
A、商品经济农业产生、发展与优化的规律性
B、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再生产合理运行的规律性
C、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及有关上层建筑协调发展的规律性
D、政府对农业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关于现阶段我国农业,不正确的说法是_____。
A、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阶段
B、是以农产品最终产品的形成与消费作为划分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
C、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动物养殖业
D、是培育植物以取得生物产品的产业部门
在我国,农业政策理论基础有_______。
A、弱质产业论
B、多功能性
C、基础产业论
D、自然属性论
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是_______。
A、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B、从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
C、从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化
D、从自给半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业企业形成了()并存的格局。
A、单一组织形式
B、多种组织形式
C、多种经营形式
D、单一经营形式
E、多种所有制
我国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主要包括()。
A、租赁经营
B、承包经营
C、流动经营
D、垄断经营
E、股份制经营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基本状况是______。()
A、资源丰富
B、质量差
C、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充分
D、基数大,增长快
E、健康水平高,文化技术水平低
我国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特点有()。
A、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
B、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C、城市工业对农村的辐射能力强
D、大部分地区物质技术基础薄弱
E、装备水平以机械为主
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状况是______。()
A、农业劳动力资源过分集中
B、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
C、农业劳动力资源质量差
D、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
E、劳动力健康水平高,但文化技术水平低
实行农业生产专业化,首要的是考虑我国农业的特点,主要有______。
A、生产力水平较低
B、科技水平较低
C、农产品商品率过高
D、交通运输条件差
我国农业生产可以利用“保险+期货”来化解生产和经营中面临的粮食下跌风险。()
A、正确
B、错误
我国农业普查的频率是()。
A、每10年一次
B、每年两次
C、每10年两次
D、每年一次
我国农业普查的实施年份末尾数字是()。
A、5
B、8
C、6
D、0
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
A、前提和保障
B、保障和基础
C、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D、落脚点和基础
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状况是_______。
A、数量多、质量低、利用较充分
B、数量少、质量高、利用充分
C、数量多、质量差、利用不充分
D、数量多、质量高、利用不充分
我国农业经营形式的特点是_______。
A、社会化的大生产
C、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
D、联产承包的家庭经营
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是______。
A、粮食增产
B、提高农产品质量
C、调整结构
D、增强农业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农业的概念是指______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产业部门。
A、培育植物
B、培育动植物
C、发展栽培业
D、发展养殖业
我国农业方面的纲领性基础法典是_______。
A、《农业技术推广法》
B、《土地承包法》
C、《农业法》
D、《种子法》
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
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
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型转化
C、由自给半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
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
材料2015年,我国玉米、小麦、稻谷库存量创历史最高纪录。我国农业出现了粮食增产、进口量增加和库存量增加的“三量齐增”现象。进口农产品被大量消费,自己已增产的产量却存进了仓库。我国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粮食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不高、品质偏低,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已成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保护价和临时收储价,把价格和补贴合二为一,使得国内粮食价格上涨。2016年我国粮食供给侧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即价格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农民的合理收益由政府实行价外补贴。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粮食供给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合理性,并说明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