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综合直补政策正保会计网校

答:农资综合直补是国家为了确保成品油价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顺利进行,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在综合考虑种粮农民使用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支出增加,所给予综合性直接补贴的一项惠民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种粮农民的关怀。

国家对农资综合补贴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坚持“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动态调整,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上涨较大,导致农民种粮增支较多,财政相应多安排增量补贴资金,相应提高对农民补贴标准;只增不减,当年农资价格水平低于基期,农民种粮农资支出减少,为保障农民既得利益,财政上年已安排的补贴规模在当年不减少,对农民补贴标准保持不变。

34.农资综合直补的对象有哪些?标准是多少?

答:我省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的补贴对象是一致的,为农业税纳税主体,即原农业税实际纳税人,包括原按规定享受农业税政策性减免的应纳税人。

按目前国家拨补给我省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规模计算,全省平均每亩耕地补贴标准为56.05元,每年直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459.34元。

35.农资综合直补的补贴程序是什么?如何兑付?

答:为了规范做好粮食补贴工作,我省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的补贴程序及兑付方式是完全相同的。一是每年年初在上年农户实际补贴面积基础上,核实确定当年农户享受补贴面积;二是依据上级财政部门下拨的补贴数额确定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的补贴标准;三是以村为单位将农户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应补贴面积、补贴标准和补贴数额进行公示;四是按公示无误的农户应得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补贴数额,通过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直接打入农民“一折通”;五是农民持“一折通”等有关证件到就近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自行领取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资金。我省粮食补贴兑付方式,除极个别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发放现金外,其余全部实行了“一折通”发放方式。

36.对骗取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的如何处理?

答:为了从组织纪律方面保证粮食补贴工作的顺利进行,2004年省纪委制定下发了《中共黑龙江省纪委黑龙江省监察厅关于违反粮食补贴方式改革政策行为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黑纪发2004[12]号),第八条规定“以虚假、冒领等手段骗取粮食补贴资金的,给予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行政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同时,全额收回所骗取的粮食补贴资金。

THE END
1.土地承包500亩补贴政策经国务院批准,从2015年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以下简称农业“三项补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中央财政提前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资金,加上支持种粮大户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http://www.jzlawzx.com/chanye/xinnengyuan/9088.html
2.农业的“三项补贴”是指什么农业三项补贴包括良种补贴;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补贴的发放时间,是与农民所在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有关的。如果要征收土地的,则应当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相应的补偿。 一、农业的“三项补贴”是指什么 1.良种补贴; 2.种粮直接补贴; 3.农资综合补贴。 https://www.lawtime.cn/zhishi/a4260890.html
3.农业税收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hj6hnt2.html
4.农资综合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是指统筹考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的增支影响,由政府对种粮农民给予适当补助,以有效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为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给予补贴的一项支农惠农政策,一方面有效地保护农民种粮收益,促进粮食增产;一方面也体现了党和https://baike.sogou.com/v35038.htm
5.2015部分地区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等补贴发放至农户今年以来,本溪县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生产形势稳定。 乡村新职业,有钱有闲倍有面!土流网业务合伙人招募中>>> 一是落实种粮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对全县11个乡镇、1个农牧场、1个街道办事处所有的农户基础信息和面积变动情况进行审核,补贴涉及农户47568户,面积26.6万亩,农资综合补贴9.9元/亩,粮食直补57.4https://m.tuliu.com/wnews/read-1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