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庆市綦江区扶欢镇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80后“新农人”胡刚忙碌的身影,他每天早出晚归,把优质水稻、玉米、蔬菜种苗送到村民手里。
胡刚是土生土长的綦江人,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农村,从事过维修农机设备、育苗服务等工作。2023年,胡刚开办重庆市怀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广先进农产品种植技术,开展农资供应、农业机械化等项目,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做农业项目不容易,有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让我更有信心做下去。”胡刚说道,公司去年享受了农业机耕服务免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利用这些支持,公司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2023年经营的1.1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水稻产量达25万吨,还为500余户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带动村民增收。
随着大批“新农人”回到乡村,各种新设备也陆续引进。今年以来,重庆各地大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各种植保无人机、小型播种机等相继投入生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在重庆市江津区吴滩贡桃基地,遍布着管道、阀门、喷头等与智能水肥一体机配套的灌溉装置,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实现智能灌溉和施肥的精准控制。
白雪农资总经理白雪梅介绍,研发新型农机服务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税务人员上门讲解优惠政策,2023年,公司80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享受销售农药和农作物种子免征增值税政策,让公司在加大创新投入、服务新农村建设时,更有发展信心和实力。
为助力打通农产品生产、供应、销售、追溯全链条,2021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建设的公益性农产品交易智慧服务平台“农品慧”正式上线,为农户提供产销对接、代开发票、农产品溯源和金融征信等服务。截至今年4月底,重庆已有2.6万多户种养殖户和1.2万家农产品采购企业使用“农品慧”平台完成交易,交易规模突破29亿元,涉及3071个农产品品类。(王露洪)